- 年份
- 2024(13272)
- 2023(18745)
- 2022(15962)
- 2021(14862)
- 2020(12473)
- 2019(28126)
- 2018(27688)
- 2017(52928)
- 2016(28477)
- 2015(31923)
- 2014(31408)
- 2013(30442)
- 2012(27707)
- 2011(24894)
- 2010(25018)
- 2009(23402)
- 2008(21851)
- 2007(19212)
- 2006(16812)
- 2005(14582)
- 学科
- 济(107852)
- 经济(107722)
- 管理(85506)
- 业(82419)
- 企(70481)
- 企业(70481)
- 方法(49810)
- 数学(42927)
- 数学方法(42396)
- 中国(34419)
- 财(31000)
- 农(29133)
- 融(28882)
- 金融(28873)
- 银(27649)
- 银行(27595)
- 行(26504)
- 业经(25885)
- 制(24315)
- 地方(23875)
- 学(22964)
- 技术(22551)
- 理论(20700)
- 务(20261)
- 财务(20176)
- 财务管理(20135)
- 农业(19826)
- 贸(19199)
- 贸易(19182)
- 企业财务(19174)
- 机构
- 学院(389141)
- 大学(388998)
- 管理(154069)
- 济(152212)
- 经济(148799)
- 理学(133303)
- 理学院(131876)
- 管理学(129581)
- 管理学院(128886)
- 研究(127535)
- 中国(100558)
- 京(81958)
- 科学(78817)
- 财(72784)
- 所(62793)
- 农(62052)
- 中心(60006)
- 财经(58096)
- 业大(57507)
- 江(57466)
- 研究所(57179)
- 经(52856)
- 北京(51382)
- 范(51069)
- 师范(50538)
- 农业(48504)
- 院(47222)
- 州(46877)
- 经济学(46001)
- 财经大学(43380)
- 基金
- 项目(269100)
- 科学(211929)
- 研究(199087)
- 基金(193540)
- 家(168332)
- 国家(166878)
- 科学基金(143919)
- 社会(125012)
- 社会科(118448)
- 社会科学(118421)
- 省(107220)
- 基金项目(102230)
- 自然(92805)
- 教育(92354)
- 自然科(90700)
- 自然科学(90674)
- 划(89431)
- 自然科学基金(89052)
- 编号(81294)
- 资助(79265)
- 成果(66009)
- 重点(60161)
- 创(59233)
- 部(58788)
- 发(57188)
- 课题(56840)
- 创新(54701)
- 科研(51243)
- 国家社会(51057)
- 教育部(50779)
- 期刊
- 济(163110)
- 经济(163110)
- 研究(114245)
- 中国(79842)
- 学报(61367)
- 管理(57173)
- 财(55991)
- 科学(55751)
- 农(55393)
- 教育(49057)
- 大学(46622)
- 融(45183)
- 金融(45183)
- 学学(43763)
- 农业(37656)
- 技术(34991)
- 财经(28197)
- 业经(27731)
- 经济研究(26574)
- 经(24116)
- 科技(21023)
- 问题(20356)
- 业(19906)
- 图书(19895)
- 技术经济(18833)
- 理论(18699)
- 版(17672)
- 商业(17305)
- 实践(17081)
- 践(17081)
共检索到574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申洪源 郑雪平
在军民融合的产业合作中,众多项目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含量。衡量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能力,需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已有研究成果支撑下构建起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三个维度层次指标:平台评价指标、核心评价指标、约束评价指标,每个层次指标又分别建立若干两级指标,并以中国(绵阳)科技城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检验评价模型体系的合理性,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提供衡量标准。
关键词:
军民融合 科技创新 核心评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璐怡 邵珠峰 周源 赵云 尤政
近年来,军民融合的相关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从战略规划角度归纳军民融合的重要任务时,却面临着现有研究结论过于纷繁、相关理论支撑不足的困境。基于过程分析视角,结合技术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和科技组织方式等因素,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三维分析框架,着重阐述该框架构建过程与潜在意义,以此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情况。该分析框架能较好地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而且其构建过程,对于未来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其它相似领域的战略发展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分析框架 军民融合 组织方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云 周源 陈璐怡
通过梳理创新体系理论中不同理论的差异与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选择创新价值链理论解析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结合现有体系中创新主体在知识创新链上的比较优势,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要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根据不同目标的实现需求,从知识产生、知识转化、知识传播3个方面实现融合。并研究提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军民融合 创新体系 建设目标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丁锋 魏兰
笔者参加了"军民融合"创新体系课题的研究,对有关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思考,提出以下几方面的论点:一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我国新时期举国的战略方针;二是"军民分离"的体制机制是制约军民融合的主要障碍;三是正确选择发展模式是促进军民融合的关键;四是"引民入军"是推进军民融合的重大举措;五是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推动军民融合的切入点;六是"国家主导,改革推动"是促进军民融合的战略指导思想。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创新体系 战略思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雪飞
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主体——企业的载体和纽带,是整合宏观与微观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桥梁。对城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的评价,国内尚无明确的指标体系。文章首先阐述了创新相关的概念,界定了城市科技创新体系综合能力,借鉴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为城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设计了以技术创新体系能力为核心的"5位一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级评价指标和13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国内重要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城市 创新综合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西川 张天一
随着全球军事科技竞争的加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在区域产业集群及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丹阳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实证研究,提出了涵盖产学研合作、R&D投入、专利质量、知识溢出、军民融合产业效率、创新环境6个方面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建立了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各主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测评,针对各集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优化路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中文 刘韬 张双杰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林颖 曾立 范义斌 吴锦斌 赵华
当前,国家和地方各级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政策制度环境持续优化,基础设施、产业、科技等方面蕴含的丰富国防储能亟待释放,金融领域和社会资金不断集聚与资源闲置并存,蕴含着巨大的系统投资体量和潜力。因此,亟需着眼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其它国家战略综合施策资金需求,以军民融合发展基金创新为抓手,坚持体系化推进,面向军民融合多领域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基金支持 体系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吕薇
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借鉴美国联邦政府促进军民协同创新的主要做法,并根据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链、产业链和产业组织各环节的特点,分层次和分类推进军民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健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配套机制。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国防科技 创新体系 规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冯静 顾雪松 韩立岩
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和主要实践形式是建设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其中,科学评价示范区创新能力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环节。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及创新对经济的影响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G1法主观赋权与熵值法客观赋权,使用灰色关联度,以青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为评价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军民融合示范区创新能力总体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创新投入的增长幅度比创新产出大;创新对经济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反转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技术市场交易额增长是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军民融合示范区 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翟东航 孙德翔 钟新海 于洋
文章将美国涉军智库已有建设经验进行梳理并将其移植到中国面向战区服务的军事战略智库体系建设中,对如何侧重从军民融合的角度考虑我国军事战略智库体系的组成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对如何从中观层面进行军校内部科研机构、国防体系内知名科技学术团体、国家情报机构转型为军事战略智库过程中的智库建设、改造、升级、转型及智库开源情报搜集、成果转化提出了有效实施对策;对融媒体时代中国现代军事话语体系的整合进行了微观操作的探索;将军事战略智库作为我军新型作战力量,与我军整个作战体系紧密融合,以强军目标为统领,将思想变为国之利器,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伟海 罗敏
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强化顶层统筹、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载体、探索创新模式、推动军民双向转化、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强化创新政策激励,打破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发展格局,着力建设各类军民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军民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军民协同创新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使国防科技创新根植于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厚土壤,同时,以军事需求和国防科技创新带动国家整体科技创新水平跃升。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创新体系 军民协同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金花 郭淑芬
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助推区域产业优化升级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特点从融合创新条件、融合创新主体、融合创新绩效和融合创新环境四个维度构建了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对我国31个省份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能力进行测评与省域差异特征分析。以期基于评价结果识别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培育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融合创新能力 文化产业 指标体系 熵值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张添 张硕 苗朵朵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目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考察单因素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多因素非协同作用条件下协同创新水平变化情况。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结构、功能实现3个层面揭示要素融合机制。据此,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