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9)
- 2023(9398)
- 2022(7819)
- 2021(7229)
- 2020(5822)
- 2019(12939)
- 2018(12143)
- 2017(24052)
- 2016(12782)
- 2015(13767)
- 2014(13558)
- 2013(13033)
- 2012(12080)
- 2011(10832)
- 2010(11313)
- 2009(10743)
- 2008(10015)
- 2007(8950)
- 2006(8205)
- 2005(7542)
- 学科
- 济(46382)
- 经济(46332)
- 业(39586)
- 管理(38671)
- 企(33153)
- 企业(33153)
- 融(26342)
- 金融(26342)
- 银(24272)
- 银行(24264)
- 行(23569)
- 中国(20311)
- 方法(18408)
- 财(17545)
- 数学(16283)
- 数学方法(16003)
- 制(15439)
- 农(14824)
- 地方(12075)
- 业经(12028)
- 务(12005)
- 财务(11974)
- 财务管理(11956)
- 企业财务(11582)
- 中国金融(11295)
- 策(9923)
- 农业(9743)
- 体(9712)
- 贸(9562)
- 贸易(9551)
- 机构
- 学院(174405)
- 大学(171046)
- 济(73983)
- 经济(72301)
- 管理(65796)
- 研究(59396)
- 理学(56099)
- 理学院(55538)
- 管理学(54619)
- 管理学院(54278)
- 中国(52466)
- 财(39267)
- 京(34505)
- 科学(33572)
- 财经(30299)
- 中心(29820)
- 所(29077)
- 农(27772)
- 经(27517)
- 江(26553)
- 研究所(26123)
- 经济学(23567)
- 业大(22886)
- 财经大学(22680)
- 银(22371)
- 融(22291)
- 州(21994)
- 金融(21889)
- 院(21681)
- 北京(21652)
- 基金
- 项目(113633)
- 科学(90335)
- 研究(85038)
- 基金(83101)
- 家(71870)
- 国家(71231)
- 科学基金(61559)
- 社会(55096)
- 社会科(52453)
- 社会科学(52437)
- 省(44631)
- 基金项目(42520)
- 教育(38677)
- 自然(38540)
- 自然科(37685)
- 自然科学(37676)
- 划(37226)
- 自然科学基金(37025)
- 资助(34605)
- 编号(33792)
- 成果(28528)
- 重点(25911)
- 部(25322)
- 发(25027)
- 课题(24314)
- 性(24277)
- 创(24231)
- 国家社会(23054)
- 创新(22695)
- 制(22203)
共检索到27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家龙
军工企事业与非军民企事业的融合发展面临着计划与市场两种制度和两种路径相调和的挑战。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解决军民二元主体及军民在资产、技术、人才上的非对称难题。基于国际的借鉴和历史的考察,建议军民融合通过建立健全新的治理体系,确立治理主体及其权责,通过健全法规政策、改革体制机制,才能赢得军民融合发展红利,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共享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军民融合 非对称性 市场导向 治理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唐家龙
军工企事业与非军民企事业的融合发展面临着计划与市场两种制度和两种路径相调和的挑战。随着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需要解决军民二元主体及军民在资产、技术、人才上的非对称难题。基于国际的借鉴和历史的考察,建议军民融合通过建立健全新的治理体系,确立治理主体及其权责,通过健全法规政策、改革体制机制,才能赢得军民融合发展红利,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共生共享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军民融合 非对称性 市场导向 治理体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双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在世界范围内交融发展,军民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即通过将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在特定范围内全面促进军民两大系统交融与渗透,从而有效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继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将其纳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大战略"内容之中,进一步凸显了军民融合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军民融合已步入向深度融合转换的过
关键词:
军民融合 第三部门 协同治理 公共治理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任慕
当前,中日两国在地区制度平台建设乃至全球事务参与上竞争与合作并存。两国因历史和领土问题引发的对抗、日本对华的地位及意识形态对抗促成了两国间的非对称性对抗关系,是竞合状态的底层逻辑。日本对华的强敌意心态驱使其以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依据制定相关政策,对外政策呈现出对华强对抗的特征。在非对称性对抗关系结构下,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治理上虽与中国展开功能性合作,但同时为削弱中国的地区影响力,采取了与中国竞争合作伙伴、确立对华制度优势的对抗性政策。中日非对称性对抗在一定时期内会持续存在。中国一方面需时刻对日本保持警惕,另一方面应保持战略定力,采取战略包容、战术灵活的政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主要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通过对货币政策状态(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度量,我们检验发现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减速作用大于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于经济的加速作用。因此,在经济收缩阶段应该实行稳健性货币政策来规避金融风险和防范通货膨胀,采用积极财政政策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以保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肖强 张晓峒 司颖华
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论证了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FAVAR)模型可以弥补VAR模型在宏观经济变量选取方面不足问题,并借助更有效的因子个数确定最小熵方法,从选取的我国35个具有代表性的宏观变量中提取了6个共同因子,基于这些因子扩展的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表明FAVAR模型与VAR模型相比,FAVAR模型中产出变量和价格变量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效应能被更完整地反映出来。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非对称性 FAVAR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项卫星 王达
从双边"资本依存度"、双边资本流动结构以及双边资本循环对两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这3个方面来看,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中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中国对美国金融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美国对中国金融的依赖程度。中国对美国金融的过度依赖是从货币依赖到金融市场依赖以及金融政策依赖的复合型依赖。全球金融危机加剧了中国对美国金融的依赖从而使中国陷入政策困境。中国在后危机时代能否改变这种非对称性主要取决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能否成功以及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进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储德银 崔莉莉
政府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态势下运用财政政策调控产出,不仅需要科学抉择其政策取向,还要准确把握政策的力度与节奏。本文通过采用实际产出缺口作为门限变量,然后采用非线性门限SVAR模型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全面考察了我国财政政策对实际产出波动的调控效果。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冲击在"好"与"坏"两种时期对实际产出的冲击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非对称性凯恩斯效应。一方面,政府支出冲击在"坏"的时期对实际产出的当期拉动效应要比"好"的时期高出0.1742个百分点,而且对实际产出的累积拉动效应也更为持久和效果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政府税收冲击对实际产出的当期抑制效应在"坏"的时期要高出"好"的时期0.4680个百分点,其滞...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曾拥政
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讨论始终是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效应不能仅局限于国际货币联盟中,它们同样适用于单个国家内部,特别是发展差异较大的大国地区内部。但是,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地区特别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研究还没有一个系统的介绍,因此,本文从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现状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方面对这一领域相关的成果进行了整理。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非对称性 区域非对称性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盛荣 李文溥
本文使用二步OLS法及Markov-Switching model对货币政策效应可能存在的双重非对称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仅存在方向上的效应非对称性,而且存在区域间的效应非对称性。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对扩张政策反应弹性小于紧缩政策反应弹性,东部地区对紧缩政策的反应弹性小于扩张性政策的反应弹性,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弹性不同。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 非对称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姝怡 陈祥
文章通过构建以消费者信心、消费支出和货币增速三个变量的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通过消费方程、脉冲响应等方式考察了不同区制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确实存在非对称效应。经济前景乐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支出的调控效应最强。经济前景悲观状态下,货币政策对消费的影响不仅减弱,政策时滞也会拉长,从而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黄秋如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是指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效果,通缩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加速作用小于通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减速作用。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不同时期经济主体的预期和行为非对称,银行信贷配给的强度和范围不同,萧条和繁荣时期价格变动的灵活性有异,以及央行控制货币供应的能力的变化。
关键词: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 预期信贷配给 货币供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轶群 李晓春
货币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我国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实证检验货币政策在城镇就业上的非对称性效果。研究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产出的非对称性效果在时间跨度和作用强度上均有表现;二是货币政策对城镇就业具有非对称性效果,且在城镇不同规模企业的就业中非对称性效果存在差异;三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上升的贡献越来越有限,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产出下降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对城镇大型企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有限且后期不断削弱,对城镇中小企业就业变化而言,扩张性货币政策的贡献弱于紧缩性货币政策。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城镇就业 非对称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