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6)
- 2023(14285)
- 2022(12270)
- 2021(11498)
- 2020(9498)
- 2019(21874)
- 2018(21664)
- 2017(41456)
- 2016(21949)
- 2015(24505)
- 2014(24200)
- 2013(23707)
- 2012(21540)
- 2011(19226)
- 2010(19471)
- 2009(17978)
- 2008(16530)
- 2007(14494)
- 2006(12696)
- 2005(10955)
- 学科
- 济(82328)
- 经济(82246)
- 管理(67817)
- 业(65882)
- 企(57474)
- 企业(57474)
- 方法(37263)
- 数学(31811)
- 数学方法(31433)
- 中国(28153)
- 融(27051)
- 金融(27049)
- 银(25418)
- 银行(25384)
- 行(24496)
- 财(22541)
- 农(21134)
- 业经(20864)
- 地方(20286)
- 技术(19467)
- 制(18077)
- 学(16653)
- 理论(16292)
- 务(15333)
- 财务(15268)
- 财务管理(15241)
- 贸(14966)
- 贸易(14950)
- 农业(14570)
- 企业财务(14533)
- 机构
- 学院(297356)
- 大学(296819)
- 管理(122197)
- 济(115841)
- 经济(113190)
- 理学(106153)
- 理学院(105053)
- 管理学(103331)
- 管理学院(102788)
- 研究(94237)
- 中国(76201)
- 京(62134)
- 科学(57926)
- 财(53718)
- 所(45410)
- 中心(45236)
- 财经(43207)
- 农(42807)
- 业大(42609)
- 江(42408)
- 研究所(41460)
- 经(39240)
- 北京(39136)
- 范(38315)
- 师范(37953)
- 州(35807)
- 院(34708)
- 经济学(34284)
- 农业(33297)
- 财经大学(32373)
- 基金
- 项目(208206)
- 科学(164287)
- 研究(155632)
- 基金(149717)
- 家(128890)
- 国家(127757)
- 科学基金(111357)
- 社会(97288)
- 社会科(92287)
- 社会科学(92264)
- 省(83600)
- 基金项目(80155)
- 自然(71655)
- 教育(71283)
- 自然科(70030)
- 自然科学(70018)
- 划(69011)
- 自然科学基金(68739)
- 编号(64028)
- 资助(60491)
- 成果(51555)
- 创(47592)
- 重点(46107)
- 部(44767)
- 发(44545)
- 课题(44197)
- 创新(43676)
- 项目编号(40445)
- 国家社会(39358)
- 科研(39243)
- 期刊
- 济(122564)
- 经济(122564)
- 研究(87014)
- 中国(59369)
- 管理(46155)
- 学报(43162)
- 科学(40530)
- 财(40095)
- 农(38449)
- 融(37560)
- 金融(37560)
- 教育(36354)
- 大学(33124)
- 学学(31034)
- 技术(27496)
- 农业(26434)
- 业经(20731)
- 财经(20086)
- 经济研究(19380)
- 经(17064)
- 科技(16527)
- 图书(16380)
- 理论(15626)
- 问题(15205)
- 实践(14521)
- 践(14521)
- 技术经济(14515)
- 业(14031)
- 现代(13450)
- 商业(13088)
共检索到4348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戚刚 曾立 易凡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是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梳理了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为我国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平台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房银海 谭清美
基于"互联网+"驱动军民融合机理,深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内涵,探讨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存在的性质、特征及功能要素。将平台体系划分为国防经济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军民融合资源库和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系统四大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并提出军民融合成果转化路径,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房银海 谭清美
基于"互联网+"驱动军民融合机理,深入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内涵,探讨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条件下军民融合创新平台存在的性质、特征及功能要素。将平台体系划分为国防经济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军民融合资源库和智能生产与服务网络系统四大模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并提出军民融合成果转化路径,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方正起 黄达
建设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科技强军战略的重要举措。平台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激发潜在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协同意愿并提高预期协同效益,以此促进协同创新活动顺利开展。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利用自身搭建的大数据信息系统计算出最优资源配置方案,自主高效地为潜在协同创新主体提供最佳配置资源的各项参考指标,以此为依据调整与控制协同创新主体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建设基于资源调控理论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能够有效提高平台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潜在协同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意愿,提高协同合作成功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清美 王斌 王子龙 张浩
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的组成元素包括模块供应商、模块集成商、基础设施、外部资源、科研组织和服务组织等。平台的公共性和军事性决定其建设和运行须基于政府规制;模块化是其产品研发生产的基本组织模式;市场机制是其遵循的基本机制。在平台初创阶段,为鼓励产品供给方积极参与国防供给,须为其提供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并予以信誉支持。随着平台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需求方需求范围逐步扩大,信誉效应不断显现,使得供给方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规模效益逐步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季沛 栾晶晶
文章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对平台的运行模式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期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创新 运行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庆金 马伟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推进,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健全协同创新平台系统,有机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和要素,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在分析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分别对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主体子系统、区域协同创新平台人才支撑子系统和区域协同创新平台载体子系统进行系统动力学分析,并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主体、组织和平台载体协同发展系统进行了系统动力学分析。根据系统动力学分析的结果,结合国外经验,提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系统建设和发展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明华 崔伟
目前,我国的行业类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激励机制还不成熟,影响了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要在政府制定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前提之下,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解决协同创新中心的资金问题,优化协同创新各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并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关键词:
行业类高校 协同创新 激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和成 顾裕玲 钱俊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跨行政区域 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守伟 林霖琳 李备友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项重大工程。其中,构建具有活力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又是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发现,具有多主体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既不同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联盟,也不同于一般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的架构应以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导,包括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研发模式、产业化、创新文化、国际合作、评价体系等八个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在功能上相互作用、相互协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张添 张硕 苗朵朵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目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考察单因素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多因素非协同作用条件下协同创新水平变化情况。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结构、功能实现3个层面揭示要素融合机制。据此,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袁瑜 顾永东 陈红喜
构建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平台是集聚社会创新要素、推动大学生创新型创业的有效途径。在分析创业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平台目标和主体的职能定位入手,对平台的保障、集聚和催化三大功能进行了阐释,据此设计了由五个支撑体系和五个层次功能模块构成的、网络和实体结合的平台系统框架,最后就保障平台有效运行的机制设计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协同创新 平台构建 运行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江平 谢晓轲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担负着社会服务职能,协同创新平台是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是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建设协同创新平台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艳
转译是行动者之间相互作用、建立行动者网络的基本途径,是行动者网络构建的关键点。组建跨学科、跨地域、跨组织单位的平台攻克科研难题,以实现1+1>2的规模效益。实现由政府强制推行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向政府监管与市场带动并重的转变。协同创新平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它是以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等作为参与主体,以完成较大的技术创新为目标进行资源整合的新型组织。由于协同主体的多元化且主体性质各异,如何让单位、行业、运行模式、管理制度等主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富国亮 只海平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由高职院校和区域中小微企业共同组成的创新实体。高职院校应通过搭建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建立长效运行体制机制、发挥多方协同优势等措施来促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