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3)
- 2023(14777)
- 2022(12316)
- 2021(11494)
- 2020(9324)
- 2019(21460)
- 2018(20979)
- 2017(41068)
- 2016(21972)
- 2015(24435)
- 2014(24193)
- 2013(23950)
- 2012(21814)
- 2011(19400)
- 2010(19612)
- 2009(18163)
- 2008(16553)
- 2007(14574)
- 2006(12657)
- 2005(11172)
- 学科
- 济(89360)
- 经济(89274)
- 业(61698)
- 管理(61630)
- 企(51991)
- 企业(51991)
- 方法(38598)
- 数学(33336)
- 数学方法(32961)
- 中国(28905)
- 融(26938)
- 金融(26936)
- 银(25408)
- 银行(25368)
- 行(24470)
- 农(24224)
- 业经(22953)
- 财(22941)
- 地方(22084)
- 制(19799)
- 学(17763)
- 农业(16492)
- 务(15317)
- 贸(15266)
- 财务(15253)
- 贸易(15251)
- 理论(15242)
- 财务管理(15229)
- 产业(14905)
- 易(14817)
- 机构
- 学院(302504)
- 大学(301294)
- 济(121950)
- 管理(121216)
- 经济(119313)
- 理学(105384)
- 理学院(104275)
- 管理学(102565)
- 管理学院(102037)
- 研究(99976)
- 中国(78825)
- 京(63678)
- 科学(61119)
- 财(55437)
- 所(48699)
- 中心(46726)
- 农(46214)
- 财经(44792)
- 研究所(44535)
- 业大(44078)
- 江(43013)
- 经(40661)
- 北京(40199)
- 范(39280)
- 师范(38902)
- 院(37027)
- 经济学(36966)
- 州(35985)
- 农业(35902)
- 经济学院(33586)
- 基金
- 项目(211436)
- 科学(166523)
- 研究(157482)
- 基金(152278)
- 家(131681)
- 国家(130554)
- 科学基金(112776)
- 社会(99012)
- 社会科(94005)
- 社会科学(93980)
- 省(83896)
- 基金项目(81323)
- 自然(71985)
- 教育(71206)
- 自然科(70283)
- 自然科学(70270)
- 划(69691)
- 自然科学基金(69007)
- 编号(64478)
- 资助(62034)
- 成果(51808)
- 重点(47380)
- 发(46828)
- 部(45892)
- 创(44880)
- 课题(44515)
- 创新(41762)
- 国家社会(40401)
- 项目编号(40260)
- 科研(40003)
- 期刊
- 济(131039)
- 经济(131039)
- 研究(89791)
- 中国(56089)
- 学报(45587)
- 管理(44215)
- 科学(42534)
- 农(42288)
- 财(40499)
- 融(38303)
- 金融(38303)
- 大学(34938)
- 教育(33286)
- 学学(33018)
- 农业(29010)
- 技术(26045)
- 业经(22589)
- 财经(21318)
- 经济研究(21224)
- 经(18263)
- 问题(16863)
- 理论(15652)
- 科技(14980)
- 图书(14704)
- 技术经济(14482)
- 实践(14406)
- 践(14406)
- 业(14157)
- 现代(14076)
- 商业(13656)
共检索到43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近乐,蔡晨雨
产业结构转型事关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在当前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以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分析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并以陕西省为例,针对产业结构现状和5个“并存”的问题,选取航空航天产业为代表,运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研究了军民融合发展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提出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军民融合;产业结构;航空航天产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芮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回顾和国际比较,指出强调用服务业取代制造业的"去工业化"发展战略不能作为当前我国产业调整的指导方针。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而非替代,同时结合当前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合理布局产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去工业化 产业融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春玲 刘静 史晓娟
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金融支持作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廊坊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廊坊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金融体系改革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等金融创新手段来促进廊坊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途径。
关键词:
金融创新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晓叶 石影 韩冰 王媛媛
当前,面临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任务,二者不是对立矛盾关系,而是融合共赢的关系。通过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借助其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传统制造业可以实现技术升级式、结构调整式、模式创新式等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效果受到融合程度、企业自身特征与配套政策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转型升级 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欣亮 刘飞
文章在对创新要素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文献及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创新要素分为人力创新要素与资本创新要素,并分别厘清两种创新要素投入及空间配置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与高级化进程。在分析当前我国人力和资本两种创新要素空间配置现状及现存问题后,提出应从提升要素效率、健全人才机制及加强产业互动等方面着手优化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创新要素 空间配置 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莉
产业兴则农村兴。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举措。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存在融合总体水平不高、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滞后、新业态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提出推进本土品牌企业建设,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提升三产融合水平;构建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新业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湛泳 赵纯凯
军民融合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国家战略,对推动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资本市场、军民融合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理论模型,利用2007—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法,对所提出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对军民融合的正面影响最大,股票市场整体上对军民融合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但分别对"军转民"与"民参军"都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企业债券市场制约了军民融合的发展且对"民参军"的影响大于"军转民"。本文进一步发现,目前军民融合有利于第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影响不显著,对高技术产业存在挤出效应,股票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能通过军民融合这一路径...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军民融合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晓阳
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发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模式,谋求低碳发展是经济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发展低碳农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农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业 低碳 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近乐 尚涛 蔡晨雨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促进国防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和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科技产业是军民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和重要平台。将国防科技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归纳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校企联转、军民共转、民企参军等6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资本、人才、制度、组织、市场、产业链等7个方面探索相应的军民深度融合路径,以期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国防科技产业 军民融合模式 军民融合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春兰 王柯茹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上日程。G20杭州峰会使绿色金融成为关注的热点,而海洋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经济增长点,其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战略重点之一。在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绿色金融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近几年绿色金融发展和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相似度,基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为绿色金融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春兰 王柯茹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入,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上日程。G20杭州峰会使绿色金融成为关注的热点,而海洋产业作为我国的新兴经济增长点,其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战略重点之一。在国内外学者们研究的绿色金融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近几年绿色金融发展和海洋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相似度,基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为绿色金融促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卢为民
为了更好地适应土地政策参与产业结构调控的实践要求,本文首先探讨了土地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然后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目标,提出了土地政策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
土地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 机制 应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京平 孙丽娜
通过数字经济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应用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创新及需求侧结构创新等支持。然而,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技术的依赖效应、数字经济的垄断性、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复合型数字技术人才供给不足及数字化公共服务体系缺失等因素降低了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此,我国应从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平台反垄断,加大需求侧改革,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数字经济与三次产业融合等方面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欧阳日辉 龚伟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指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通过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创新,推进实体经济业务逻辑重构、组织形态变革、价值模式创新的过程。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可以形成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双循环”发展框架,沿着“新型实体企业—数字生态—新型实体经济”的演化路径,在微观层面培育新型实体企业,在中观层面形成和完善数字生态,在宏观层面推动新型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并经历“技术渗透—协同发展—深度融合—融活创新”四个阶段。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政府应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支持研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加大力度支持数字平台及其生态创新发展,探索建立融合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