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6)
- 2023(17957)
- 2022(15347)
- 2021(14244)
- 2020(11965)
- 2019(27130)
- 2018(26653)
- 2017(51563)
- 2016(27324)
- 2015(30616)
- 2014(29687)
- 2013(28937)
- 2012(26137)
- 2011(23303)
- 2010(23292)
- 2009(21452)
- 2008(19872)
- 2007(17117)
- 2006(14685)
- 2005(12423)
- 学科
- 济(107218)
- 经济(107114)
- 管理(81276)
- 业(80091)
- 企(68827)
- 企业(68827)
- 方法(49909)
- 数学(43123)
- 数学方法(42527)
- 中国(32133)
- 财(28343)
- 农(28146)
- 融(27642)
- 金融(27640)
- 业经(26510)
- 银(26268)
- 银行(26229)
- 行(25209)
- 地方(24047)
- 技术(22108)
- 制(21488)
- 学(20781)
- 理论(19644)
- 务(19248)
- 财务(19175)
- 农业(19157)
- 财务管理(19139)
- 贸(18321)
- 贸易(18305)
- 企业财务(18221)
- 机构
- 学院(370065)
- 大学(369165)
- 管理(151811)
- 济(149592)
- 经济(146492)
- 理学(132766)
- 理学院(131432)
- 管理学(129131)
- 管理学院(128465)
- 研究(116457)
- 中国(91264)
- 京(76270)
- 科学(70372)
- 财(67625)
- 中心(55627)
- 财经(55276)
- 所(54869)
- 农(53494)
- 业大(53154)
- 江(52156)
- 经(50409)
- 研究所(50251)
- 范(47826)
- 师范(47404)
- 北京(47360)
- 经济学(45731)
- 院(43190)
- 州(43141)
- 农业(41597)
- 财经大学(41543)
- 基金
- 项目(261818)
- 科学(208078)
- 研究(194354)
- 基金(190722)
- 家(164451)
- 国家(163055)
- 科学基金(142689)
- 社会(124436)
- 社会科(118106)
- 社会科学(118078)
- 省(103589)
- 基金项目(101470)
- 自然(91573)
- 教育(89603)
- 自然科(89505)
- 自然科学(89486)
- 自然科学基金(87878)
- 划(85790)
- 编号(78920)
- 资助(77298)
- 成果(62381)
- 重点(58164)
- 创(58021)
- 部(57428)
- 发(56237)
- 课题(53860)
- 创新(53571)
- 国家社会(51432)
- 教育部(50133)
- 科研(49665)
- 期刊
- 济(154638)
- 经济(154638)
- 研究(105597)
- 中国(67881)
- 管理(55904)
- 学报(53330)
- 财(51551)
- 科学(50517)
- 农(47536)
- 大学(41929)
- 教育(41836)
- 融(40702)
- 金融(40702)
- 学学(39532)
- 技术(33934)
- 农业(32816)
- 业经(26990)
- 财经(26319)
- 经济研究(25394)
- 经(22601)
- 问题(19795)
- 科技(19063)
- 技术经济(18382)
- 图书(17966)
- 理论(17716)
- 业(17100)
- 商业(16984)
- 现代(16426)
- 统计(16374)
- 实践(16237)
共检索到526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米俊 张琪 曲国华
数字经济时代,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是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协同创新、多元发展、网格互动的多元主体价值创造、转移和增值的军民信息共享平台。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引入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大目标层指标,构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数字化创新效能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广东、山西和四川等16个省份的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多主体价值共创活动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智能化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数字化创新综合水平近十年来动态稳定上升,但是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东—中—西"梯度水平递减趋势;近五年中部地区数字化创新稳中"有劲",综合得分都处于正向变动趋势,区域差异和时间跨度变动相对稳定,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军民信息化支撑;广东和江苏处于军民融合数字化创新领先地位,为其他省份提供重要的决策借鉴。通过测度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数字化创新效能,揭示了价值共创活动对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影响机理,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重要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西川 张天一
随着全球军事科技竞争的加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成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关键。在区域产业集群及创新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丹阳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实证研究,提出了涵盖产学研合作、R&D投入、专利质量、知识溢出、军民融合产业效率、创新环境6个方面的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指标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权重,建立了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江苏省各主要军民融合产业示范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测评,针对各集群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优化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米俊 杜泽民
融合军民科技与社会资源积累共同创新,对充分动员社会资源、提升国防工业实力、惠及民生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价值共创为中介变量,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结合对长治市军民融合园区的调查问卷,实证检验集群发展对军民融合园区内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群发展与价值共创对军民融合园区内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群发展对价值共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价值共创在集群发展对军民融合园区内企业绩效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军民融合 集群发展 价值共创 企业绩效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徐建中 孙颖 孙晓光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从市场机制和政府监管两个角度分析军民融合产业政产学研合作创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构建博弈模型观察多个利益相关者的合作行为,结合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演化稳定策略的选择,并仿真验证了理论研究。结果发现:在市场机制下政府补贴、违约金和收益分配系数对军民融合企业和学研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有显著影响,但作用机制不同;在政府监管下合理税率、行政处罚有利于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合作创新的稳定性。此外,政府在与企业、学研机构博弈中获得了最大化额外的社会收益,这样的“利益诉求”将增加其参与合作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申洪源 郑雪平
在军民融合的产业合作中,众多项目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含量。衡量军民融合的科技创新能力,需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在已有研究成果支撑下构建起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三个维度层次指标:平台评价指标、核心评价指标、约束评价指标,每个层次指标又分别建立若干两级指标,并以中国(绵阳)科技城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检验评价模型体系的合理性,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提供衡量标准。
关键词:
军民融合 科技创新 核心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新闻 侯光明
强大的国防必须有一个面向新军事革命需求、领军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趋势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系统。本文对国防科技创新的军民融合特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基于军民融合构建了四个国防科技创新组织分系统:以政府和军队为主导的宏观调控组织分系统、以国家研究院所和研究型大学为主体的国防科学创新组织分系统、以国有军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互动的国防技术创新组织分系统、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创新服务组织分系统,最后提出了以军事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为动力、科研计划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协调机制。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国防科技创新 组织系统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敏
将立德树人融入实训环节是当前课程思政的重要实践场景。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对价值共创视角下课程思政与实训课程的融合策略进行组态分析,发现了使命驱动、情感共鸣、知识建构和激励机制等影响价值共创的关键要素,提炼得到两种典型的价值共创模式以及多重并发的价值共创路径,诠释了价值引领对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经管实训课程思政的融合效应与组态效应进行诠释,为思政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全价值创造、全要素融合提供实践参照。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价值共创 组态分析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庆锋 张添 张硕 苗朵朵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目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考察单因素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多因素非协同作用条件下协同创新水平变化情况。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结构、功能实现3个层面揭示要素融合机制。据此,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晓昕 陈波 张涵
军民融合是现阶段提升我国经济效率、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国家战略,本文以我国军民融合政策的推行为自然实验事件,基于2009-201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分析军民融合政策与公司创新行为的关系。并根据Grossman横向创新模型扩展军民融合场景后一般均衡点的变化,进一步探究军民融合对公司创新、生产和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军民融合政策促进了公司的创新产出,且这种正向激励中不包含"创新操纵";其次,军民融合政策对国有公司和高技术公司创新产出的正向激励作用更强;再次,军民融合带来的公共知识存量扩充和针对研发的优惠补贴通过"生产挤出"降低公司价值。
关键词:
军民融合 研发 创新 政策评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乔玉婷 鲍庆龙 曾立 阚文刚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促进新知识涌现、推进新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组织框架基础上,将发展模式归纳为以分享经济为背景的资源共享模式、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第三方模式、以产业联盟为核心的产业链拓展模式和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PPP"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产业园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翔 孙锐
产业集群具备有利于促进区域知识的创新与扩散、深化产业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反应速度等优势,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产业集群内部分工和利益分配的复杂性,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的协作效率千差万别。深度挖掘产业集群内部的价值共创机制,对于优化产业集群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政府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资源编排理论为分析工具,以SHEIN通过产业互联网对珠三角地区服装产业集群相关资源进行编排从而实现价值共创的过程为例,对产业互联网驱动的产业集群价值共创机制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产业互联网和产业集群之间通过对接、融合、共生三个阶段的协同,以信息、生产和服务三类资源编排活动为抓手对产业集群中的优势资源加以弘扬,同时对劣势资源进行规避,进而逐步以价值识别、价值开发和价值实现为阶段性成果逐步完成价值共创的目标。
关键词:
产业集群 产业互联网 资源编排 价值共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谭清美 王斌 王子龙 张浩
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平台的组成元素包括模块供应商、模块集成商、基础设施、外部资源、科研组织和服务组织等。平台的公共性和军事性决定其建设和运行须基于政府规制;模块化是其产品研发生产的基本组织模式;市场机制是其遵循的基本机制。在平台初创阶段,为鼓励产品供给方积极参与国防供给,须为其提供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并予以信誉支持。随着平台逐步发展并走向成熟,需求方需求范围逐步扩大,信誉效应不断显现,使得供给方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规模效益逐步实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炜 校利敏
[目的/意义]揭示民参军知识转移过程的科学内涵,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结合Multi-Agent建模和CAS理论,依据知识势差网络联结原则和保密资质级别匹配原则,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网络民参军知识转移过程模型,定量模拟微观主体的合作伙伴选择策略、"断键重连"规则和学习吸收机制等。运用Matlab仿真探究其知识转移过程的内在机理,刻画了网络合作规模、主体融合开放度对知识水平的动态影响,揭示创新网络基本拓扑结构及其动态演化规律。[结果/结论]网络合作规模、主体融合开放度与知识转移绩效有正相关关系;知识转移会推动协同创新网络的动态演化,且网络演化过程中出现显著的小世界性;网络知识水平和拓扑结构存在协同演化现象。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民参军 知识转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育晓,张明亲,邵亚虹
基于嵌入性理论,运用因子分析与统计回归法,提炼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网络负效应表现形式,检验了网络整体嵌入性、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对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网络负效应的外在表现主要有信息锁定效应、路径依赖效应和认知趋同效应;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网络嵌入性和负效应之间呈U型关系,并据此识别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网络中关系性嵌入和结构性嵌入的适度嵌入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璐怡 邵珠峰 周源 赵云 尤政
近年来,军民融合的相关研究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从战略规划角度归纳军民融合的重要任务时,却面临着现有研究结论过于纷繁、相关理论支撑不足的困境。基于过程分析视角,结合技术发展规律、科技创新和科技组织方式等因素,构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三维分析框架,着重阐述该框架构建过程与潜在意义,以此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情况。该分析框架能较好地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现状,而且其构建过程,对于未来军民融合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其它相似领域的战略发展研究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分析框架 军民融合 组织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