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9)
- 2023(13113)
- 2022(11512)
- 2021(10799)
- 2020(9068)
- 2019(20260)
- 2018(20167)
- 2017(38263)
- 2016(21031)
- 2015(23697)
- 2014(23805)
- 2013(23603)
- 2012(21989)
- 2011(20080)
- 2010(20202)
- 2009(18337)
- 2008(17772)
- 2007(15628)
- 2006(13852)
- 2005(12427)
- 学科
- 济(88642)
- 经济(88554)
- 管理(57190)
- 业(55404)
- 企(45083)
- 企业(45083)
- 方法(35006)
- 数学(29144)
- 数学方法(28830)
- 中国(26025)
- 农(24301)
- 地方(23731)
- 学(23116)
- 业经(20939)
- 财(17987)
- 农业(16550)
- 理论(15214)
- 贸(14923)
- 贸易(14906)
- 和(14857)
- 制(14580)
- 易(14347)
- 技术(14226)
- 环境(14041)
- 银(13750)
- 银行(13688)
- 融(13451)
- 金融(13449)
- 行(13204)
- 教育(13105)
- 机构
- 大学(301036)
- 学院(299293)
- 管理(117117)
- 济(114915)
- 经济(112268)
- 研究(105818)
- 理学(100543)
- 理学院(99365)
- 管理学(97704)
- 管理学院(97166)
- 中国(77559)
- 科学(68031)
- 京(65738)
- 所(54434)
- 农(51983)
- 财(51339)
- 研究所(49695)
- 中心(46875)
- 业大(45994)
- 江(44952)
- 范(42587)
- 师范(42099)
- 北京(42040)
- 农业(40779)
- 财经(40755)
- 院(38568)
- 经(36998)
- 州(36930)
- 师范大学(34005)
- 技术(33493)
- 基金
- 项目(203448)
- 科学(158441)
- 研究(149412)
- 基金(144510)
- 家(126330)
- 国家(125191)
- 科学基金(106288)
- 社会(91248)
- 社会科(86185)
- 社会科学(86164)
- 省(80978)
- 基金项目(76862)
- 自然(69421)
- 划(68277)
- 教育(68226)
- 自然科(67751)
- 自然科学(67735)
- 自然科学基金(66489)
- 编号(61837)
- 资助(59581)
- 成果(51044)
- 发(47409)
- 重点(45774)
- 部(43868)
- 课题(43288)
- 创(42236)
- 创新(39303)
- 科研(38711)
- 项目编号(37803)
- 发展(37499)
- 期刊
- 济(133762)
- 经济(133762)
- 研究(90544)
- 中国(61722)
- 学报(50038)
- 农(47602)
- 科学(45710)
- 管理(44176)
- 教育(39225)
- 大学(36807)
- 财(36591)
- 学学(34272)
- 农业(33566)
- 技术(26292)
- 融(25786)
- 金融(25786)
- 业经(23331)
- 经济研究(20444)
- 财经(19255)
- 图书(18688)
- 问题(17261)
- 业(16867)
- 经(16361)
- 科技(15388)
- 理论(14939)
- 技术经济(14277)
- 现代(13862)
- 实践(13815)
- 践(13815)
- 版(13508)
共检索到4502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友禄 郭志勋 徐力文 孔小明 于博 王江勇 冯娟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l~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黏膜免疫组织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在黏膜免疫组织出现的时间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鳃、皮肤、胃、肠,同大量抗原接触鱼体组织时白细胞出现的时间顺序相符。军曹鱼胃固有层中丰富的白细胞说明胃可能在黏膜免疫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黏液细胞最早出现在胃;其后是皮肤和肠道;鳃最晚。在胃肠、皮肤内的黏液细胞几天后就可分泌中性至酸性黏液物质,且分泌量随鱼体分发育而增多,但在鳃组织内,黏液的分泌早于黏液细胞的出现。在采样的时间段里,黏膜免疫组织未发现浆细胞,可能是...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苏友禄 冯娟 郭志勋 徐力文 王江勇 刘广锋 王瑞旋
运用组织学及组织化学的染色方法,对出膜后第1~44天(Days post-hatch,dph)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头肾、脾脏和胸腺发育过程进行研究。首先观察到前肾管,3 d后,在肾管附近发现原始的造血干细胞,逐渐有红细胞和大淋巴细胞产生。之后,脾脏出现,其内毛细血管和红细胞丰富,还分布少量巨噬细胞。胸腺虽然是最后出现的淋巴器官,但是发育的非常快,内外分区明显。可以得出其淋巴器官出现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在小淋巴细胞出现前,发现各淋巴器官内存在一些与非特异免疫机制相关的细胞,如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等。淋巴器官原基出现后开始淋巴化,其顺序是胸腺、头肾和脾脏。在采样的时间...
关键词:
军曹鱼 淋巴器官 发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倩 毛卫华 赵如茜 唐晓萍 陈杰
应用组织学方法分别对 2 8头太湖猪和大白猪各发育时期小肠各段的形态学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太湖猪十二指肠绒毛于 3日龄达最长 (14 7 4 9μm) ,大白猪则于 2 0日龄达到最长 (16 2 90 μm)。随着年龄的增加 ,绒毛的长度逐渐变短 ,但其宽度增加 ,肠皱襞越来越发达 ,以 90日龄和 12 0日龄最为显著。肠壁厚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太湖猪回肠的淋巴组织尽管随着生长逐渐发育 ,但不及同期大白猪。提示太湖猪与大白猪生长速度的明显差异与小肠组织发育有关 ,小肠发育是动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太湖猪 大白猪 小肠 绒毛 淋巴组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丹 李蛟龙 邢通 张林 高峰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聚木糖(XOS)和包膜丁酸钠(CSB)对肉鸡肠道发育、黏膜免疫和盲肠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在基础日粮设2个XOS添加水平(0和150 mg·kg~(-1))和2个CSB添加水平(0和400 mg·kg~(-1))。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的罗斯308肉鸡19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对照组(Control)、XOS组(150mg·kg~(-1)XOS)、CSB组(400mg·kg~(-1)CSB)及XOS+CSB组(150mg·kg~(-1)XOS和400mg·kg~(-1)CSB),每组6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为42 d。[结果]添加CSB可显著降低十二指肠、回肠的相对长度,增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单位长度重量,XOS和CSB对回肠的单位长度重量存在互作效应( 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芮琪 罗启慧 陈正礼
【目的】制备硫酸化黄芪多糖(Sulfated 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研究其对雏鸡十二指肠组织发育及黏膜免疫相关细胞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对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apS)进行硫酸化修饰,制备SapS,氯化钡-明胶浊度法测定SapS中硫含量,并计算SapS的硫酸基取代度。运用组织学制片技术和染色方法分别观察apS及SapS干预后7d和14d鸡十二指肠的组织学特点,对肠壁黏膜层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柱状上皮细胞间杯状细胞(goblet cell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志涛 李肖霞 迟爽 乔帼
鳃为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是鱼类进行离子交换、酸碱调节和含氮废物排泄的重要结构基础,也是鱼类重要的外周黏膜免疫器官之一,在抵御病原微生物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免疫屏障作用。当前,硬骨鱼类鳃黏膜免疫反应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对硬骨鱼类鳃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分析,之后综述了抗菌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Toll样受体、补体等先天性免疫相关分子以及T细胞受体和免疫球蛋白等适应性免疫相关分子在硬骨鱼类鳃黏膜中的表达规律、分子功能,最后探讨了化学因素(重金属、杀虫剂等)、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以及营养物质和疫苗等对硬骨鱼类鳃黏膜结构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鳃在鱼类黏膜免疫反应中的角色和应答机制提供指导,为硬骨鱼类病原性疾病的免疫防控策略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黏膜免疫 鳃 硬骨鱼 免疫相关分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晓玉 罗杰 李英伦
选用90头DLY(杜×长×大)断奶仔猪(28日龄),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阳性对照组(0.5%SC组),饲喂基础日粮+0.5%北五味子;0.1%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1%发酵五味子药渣;0.3%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3%发酵五味子药渣;0.5%FSD组,饲喂基础日粮+0.5%发酵五味子药渣。每天记录5组猪的腹泻情况以及采食量,计算腹泻率和料肉比,并于试验第7、14、21天,分别采集空白对照组、0.5%SC组、5%FSD组仔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段组织以及空肠黏膜,测定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肠上皮内杯状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以及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鞠晨曦 李云 刘红 蔡生力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胚胎发育 形态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亚丽 宋慧 姜云瑶 牛姝力 丁国栋 尚红梅
为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树舌发酵浸膏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ermentation concentrate of Ganoderma applanatum(Pers.ex Gray.),GAP)对肉鸡肠黏膜结构及上皮内淋巴细胞和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AA肉鸡225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每组3次重复,每次重复15只。5个处理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基础日粮)、抗生素阳性对照组(基础日粮+5mg/kg黄霉素)和3个GAP组(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20%GAP),试验期42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日粮中添加0.10%和0.2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关键词:
花鲈 鳔发生 鳃发生 组织学 形态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门强 雷霁霖
取0~63日龄的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L.)进行固定并显微组织切片观察。根据观察结果将大菱鲆鳔器官发育周期分为形成、充气、退化和消失4个阶段。在水温15~16℃下,初孵仔鱼的鳔原基未出现;孵化后第2天,鳔原基形成;孵化后第5天,气腺形成并首次充气;孵化后第8天,鳔腔中充满气体。到第19天大部分仔鱼的鳔腔中充满气体,气腺最发达。仔鱼的变态发育和鳔器官的退化几乎同步进行。孵化后第25天,鳔前端的气腺上皮首先退化,只余腹部的气腺上皮;至第31天,整个气腺完全退化,开始变态为幼鱼;至第63天鳔完全消失。过度膨胀的鳔器官内腔被来自内壁增生和肥大的上皮细胞占据。未充气的鳔器官较小,...
关键词:
大菱鲆 鳔器官发育 形态学 组织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炜 宋佳坤
应用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技术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稚鱼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通过外部形态变化和内部器官发育情况,对西伯利亚鲟仔稚鱼发育各阶段进行区分。在水温(18.0±1.0)℃,pH 7.0~7.5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9.05±0.14)mm,出膜后7日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仔鱼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视觉是主要的感觉功能;8日龄至22日龄为晚期仔鱼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卵黄囊已消失,仔鱼转为底栖生活,开始主动摄食,各鳍条及其支鳍软骨逐渐发育完善,视网膜、味蕾、嗅囊和壶腹等器官的分化基本完成;23日龄至57日龄为稚鱼期,主要从骨板开始生长到骨板形成,各器官发育完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言伟 江飚 但学明 李安兴
刺激隐核虫是一种原生纤毛类寄生虫,可以感染几乎所有海水硬骨鱼类并导致死亡,给海水鱼类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由于刺激隐核虫体表寄生的特性,使其成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机制的良好病原模型,可为高效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黏膜免疫研究进展,以期为开展海水鱼类抗刺激隐核虫感染的免疫防控措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已有研究表明,受刺激隐核虫感染后,斜带石斑鱼皮肤黏液或其培养上清液能使幼虫发生阻动,由皮肤中的抗体分泌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M抗体在抗寄生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在刺激隐核虫感染时,多种免疫细胞如NCC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在寄生虫周围聚集,趋化因子以及趋化因子受体表达量在寄生虫感染部位上调,暗示其调节的免疫细胞也参与抗虫免疫;此外,研究发现黄斑蓝子鱼对刺激隐核虫具有天然抗性,其血清和皮肤黏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和滋养体均具有杀灭作用,已从其血清中分离到一种天然抗虫蛋白—L-氨基酸氧化酶,为刺激隐核虫病的防控提供新的途径;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免疫实验证实疫苗防控刺激隐核虫病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小刚 李大彪 侯先志 考桂兰 王海荣 杨金丽 张崇志 夏巍
【目的】研究营养限饲及补偿对羔羊小肠黏膜结构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80只平均体重为(14.72±1.10)kg的3月龄乌珠穆沁羔羊,按照体重相近原则分为4个试验组,即对照组(CG)、限制Ⅰ组(RG1)、限制Ⅱ组(RG2)和限制Ⅲ组(RG3)。营养限制期(0—60 d)4组对应日粮能氮水平分别为ME:10.61、10.49、8.36和8.10 MJ.kg-1;CP:150.8、92.4、150.1和62.7 g.kg-1。营养补偿期(60—150 d)各组饲喂同一能氮水平日粮(ME:9.77 MJ.kg-1;CP:124.8 g.kg-1)。试验期间每周称重并在限制期开始、限制期结束和补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徐永福 王金龙 伍远安 李传武 何志刚 王卫民
本研究在已成功利用鳙(Aristichthys nobilis)(♀)×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Xingguo)(♂)远缘杂交诱导鳙异源雌核发育的基础上,测定了鳙异源雌核发育子代及其母本鳙和父本兴国红鲤3组实验鱼的7项可量性状,计算其框架系数,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判别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三组鱼框架系数的差异和距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组鱼多项框架系数间均具显著差异,雌核发育子代较母本表现为体型更高,头更长。判别分析能将3组鱼明显判别分为3个区域,其中雌核发育子代和兴国红鲤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母本鳙群体判别准确率为94.4%,总判别准确率为97.9%。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