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6)
2023(15612)
2022(13436)
2021(12622)
2020(10425)
2019(24096)
2018(24208)
2017(45708)
2016(25329)
2015(28571)
2014(28914)
2013(28251)
2012(26451)
2011(23741)
2010(23850)
2009(21701)
2008(20998)
2007(18425)
2006(16344)
2005(14499)
作者
(73981)
(61139)
(60870)
(57623)
(39050)
(29343)
(27806)
(24084)
(23415)
(22034)
(21066)
(20673)
(19632)
(19456)
(18898)
(18812)
(18279)
(18118)
(17601)
(17455)
(15382)
(15293)
(14788)
(14051)
(13755)
(13734)
(13632)
(13449)
(12433)
(12360)
学科
(101819)
经济(101704)
管理(66512)
(62620)
(50508)
企业(50508)
方法(40975)
数学(33684)
数学方法(33288)
中国(30447)
(28929)
地方(28363)
业经(24154)
(23612)
(22030)
农业(19583)
(18694)
理论(18684)
(17050)
(16920)
贸易(16905)
环境(16607)
(16345)
银行(16296)
(16228)
(15971)
金融(15962)
技术(15724)
(15714)
教育(15278)
机构
学院(350658)
大学(349683)
管理(134140)
(131775)
经济(128558)
研究(123914)
理学(114621)
理学院(113137)
管理学(111088)
管理学院(110430)
中国(91849)
科学(79598)
(78768)
(63531)
(61200)
(60678)
研究所(57878)
中心(55771)
(53918)
业大(53907)
(51334)
师范(50799)
北京(50762)
农业(47821)
财经(47586)
(45567)
(45565)
(42988)
师范大学(40940)
技术(40002)
基金
项目(238330)
科学(185336)
研究(175432)
基金(168182)
(147032)
国家(145677)
科学基金(123712)
社会(107151)
社会科(101181)
社会科学(101156)
(95338)
基金项目(90069)
自然(80560)
(80417)
教育(80408)
自然科(78588)
自然科学(78569)
自然科学基金(77105)
编号(73297)
资助(69054)
成果(60175)
(54482)
重点(53389)
课题(51776)
(50960)
(49017)
创新(45581)
科研(45078)
项目编号(44233)
大学(43461)
期刊
(153973)
经济(153973)
研究(105479)
中国(74980)
学报(58244)
(56417)
科学(53296)
管理(49644)
教育(47888)
(44491)
大学(43139)
学学(40071)
农业(39150)
技术(31224)
(30836)
金融(30836)
业经(27164)
经济研究(23363)
财经(21979)
图书(21748)
(20359)
问题(20337)
(18709)
科技(17555)
资源(16958)
(16613)
理论(16389)
技术经济(15751)
现代(15728)
(15675)
共检索到533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晓岚  冒丹  
军事文化遗迹旅游具有历史性、针对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本文以"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两地旅游体验叠加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通过分析认为: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应打造区域旅游、强化军事主题、开发长距离模式,既有利于形成两地文化形象的互补性,并推动对文化差异性的整合,形成体验叠加效应,又有利于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局限的桎梏,系统利用、开发旅游资源,进行军事文化旅游整合规划,以整体开发带动明军事文化遗迹的旅游发展,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的高质、高品位的明军事文化遗迹品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晓岚  冒丹  
本文以"体验叠加"与"体验遮蔽"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以南京明文化与贵州屯堡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文化成因与异同之处,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分析,认为两地的城市历史文化在乡音、服饰、建筑等有明显的同质性特征,加之两者在地域、性质、时间上的差异性,这些给"体验叠加"效应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得出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认知与体验叠加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栋梁  
屯堡文化旅游资源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正逐渐的瓦解和消失,影响力远不及其他类似旅游资源景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政府政策支持、优异的地域气候条件和自身文化特色的优势,但仍存在市场开发不够、旅游人才缺乏、文化资源保护不足,未与其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等问题。必须采取开发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拓宽投资渠道和培育旅游人才等措施加大屯堡文化资源的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永  杨爱军  
屯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首先对安顺屯堡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述评,指出屯堡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原则和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洁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历史上是"驿道所经"之地,49个民族(其中有48个少数民族)以大杂居和小聚居的形式居住其间。民族区域内封闭与交往并存,民族文化中个性与共性并生,特色鲜明,底蕴深广。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已成为贵州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文章认为,贵州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注重民族文化母体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旅游产业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宋平  徐菲菲  
文章分析了南京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阐述了六朝文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规划的基本构思。六朝文化旅游的开发,既可进一步树立南京"六朝古都"的城市形象,又可成为南京旅游业新的生长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苏彦  尹立杰  
旅游开发已成为近年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复兴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盲目的旅游开发易给街区内的遗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有必要对其进行适宜性评价。传统的旅游资源及其适宜性评价模型过度强调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已无法满足对于社会和生态环境有较强依赖性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资源的需要。基于此,提出了适应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发展需要的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突出了历史文化街区和旅游开发的本质,包括旅游资源质量、社会和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和开发潜力四个方面。以南京市8个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运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中的和积法相结合的赋权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及其在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指导价值。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现红  
在政府主导下我国节事旅游发展迅猛,但是对市场需求特征的关注明显不足。在顾客价值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因子分析、结构方程等方法,实证分析参加开封菊花文化节的旅游者的体验过程,结果发现:(1)现代节事旅游者感知价值可分为享乐价值(包括玩乐价值、美感价值)和实用价值(包括服务价值、便利价值和价格感知)2个层面,两者的功效类似于双因素理论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2)节事旅游者价值感知对旅游体验有显著影响作用,其中享乐价值对总体满意度和重游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用价值对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重游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3)节事旅游举办地除了提升旅游者实用价值外,提升旅游者的享乐价值对旅游市场开发更有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国华  涂海丽  
龙虎山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对其保护与开发能促进当地旅游产业与经济的发展。阐述了龙虎山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特点,明确龙虎山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的原则为"先保护,后开发,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分析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与旅游经济的传导机制,提出了龙虎山地质遗迹旅游的两大限制性因素,即地质遗迹遭到人为部分破坏和地质遗迹内涵未得到深度挖掘,对此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玉华  杨爱军  
文化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样,具有脆弱的一面。天龙屯堡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坚持社会效益适度优先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龙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寻天龙屯堡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对于指导其他屯堡文化区以及文化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平芳  胡明文  
文化旅游是当代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潮流,在体验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体验化的特性。基于这一特性,本文以体验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稻作文化的旅游开发为例,从体验主题构建、体验项目设计、体验氛围营造及文化本真性保护等方面,探讨了体验经济时代文化旅游的开发取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希月  虞虎  陈田  王新歌  王甫园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梁玉华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官卫华  叶斌  何流  
对南京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应从城市整体层面上加以整合和深度开发。随后阐述了在深度开发条件下的南京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线路的空间设计与组织,以有效实现南京的旅游开发从单一的专题游向精品化、混合型旅游线路的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覃建雄  唐勇  陈兴  张培  沈兴菊  薛熙明  
如何发掘、保护、发挥和利用好地震堰塞湖景观资源及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潜在的独特作用,成为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重大科研课题。论文通过汶川地震遗址区地震新增地质景观(尤其是新增地质灾害景观和堰塞湖景观)的挖掘、识别、清理及其资源体系的建立,阐述地震新增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类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基于地震新增遗迹景观及堰塞湖景观资源的旅游开发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