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4)
2023(4606)
2022(3790)
2021(3794)
2020(3044)
2019(7153)
2018(6716)
2017(12464)
2016(6443)
2015(7435)
2014(6954)
2013(7153)
2012(6659)
2011(6418)
2010(6143)
2009(5643)
2008(5499)
2007(4490)
2006(4026)
2005(3671)
作者
(17627)
(15037)
(15018)
(14509)
(9605)
(7140)
(6659)
(5881)
(5803)
(5292)
(5043)
(4940)
(4827)
(4826)
(4815)
(4778)
(4478)
(4335)
(4200)
(3974)
(3808)
(3570)
(3545)
(3417)
(3400)
(3319)
(3249)
(3019)
(3003)
(2999)
学科
(32600)
经济(32575)
方法(14560)
数学(13668)
数学方法(13551)
管理(13357)
中国(12351)
(11896)
(8930)
贸易(8925)
(8776)
(7947)
企业(7947)
(7312)
(5567)
关系(5335)
(5179)
(5163)
(5133)
环境(5107)
(5043)
银行(5041)
(4982)
业经(4948)
(4906)
金融(4904)
(4830)
地方(4689)
农业(4586)
(4211)
机构
大学(98519)
学院(94262)
(50468)
经济(49852)
研究(40799)
管理(32866)
中国(31663)
理学(28589)
理学院(28158)
管理学(27780)
管理学院(27598)
科学(22355)
(21904)
(20139)
(20054)
研究所(18517)
经济学(18013)
财经(16855)
中心(16829)
经济学院(16281)
(15755)
(14755)
北京(14430)
(13407)
(13313)
师范(13238)
科学院(12945)
财经大学(12814)
研究中心(12067)
师范大学(11439)
基金
项目(65441)
科学(53530)
基金(52369)
研究(46692)
(46670)
国家(46417)
科学基金(39450)
社会(33637)
社会科(32174)
社会科学(32170)
基金项目(27250)
自然(24311)
自然科(23810)
自然科学(23804)
自然科学基金(23410)
资助(21574)
教育(20877)
(20393)
(19118)
中国(17217)
(16610)
国家社会(16104)
编号(15637)
重点(15132)
教育部(14538)
(14200)
(13127)
人文(13092)
成果(12849)
重大(12755)
期刊
(50835)
经济(50835)
研究(33066)
中国(18526)
科学(14994)
学报(14010)
(13355)
管理(12406)
(11947)
大学(10880)
学学(10209)
经济研究(9983)
财经(9048)
(8684)
农业(8643)
(8283)
金融(8283)
世界(8245)
国际(7980)
(7972)
问题(7445)
教育(7285)
技术(6093)
(5930)
业经(5152)
资源(5078)
统计(4885)
技术经济(4733)
经济问题(4181)
现代(4036)
共检索到141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康  
中国近代课堂空间的形成,是中国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相较西方现代教育空间的诞生,中国近代课堂空间建立的背后呈现出传统/现代、中国/西方多种教育因素相互冲突的态势。通过教学物品的更迭、新的教室布局方式、钟表时间的运用等一系列举措,新旧课堂空间的空间秩序、教学秩序以及文化秩序随之转换。新式课堂空间作为标准化、精确量化的建造物,与以卫生观念为核心的科学秩序也密切相关;教室中空气的流动、光线的射入等,均被加以精密设计。由此,中国近代课堂空间的出现也为现代社会空间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德显  
课堂秩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由于师生对课堂情境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冲突,会导致课堂秩序处于不和谐的状态。课堂秩序的形成经过制度化、合理化两个阶段。课堂秩序的重建依赖于教师教学观念、课堂控制行为方式的转变,依赖于教师交往技能的提高、教学策略的改革以及师生之间有效的“磋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熊和平  刘志超  
课堂声音系统是教学秩序的一种表征。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与制度背景下,作为儿童的学生通常被假设为被动发展的实验物种,操作性行为主义是课堂教学主要的教育心理学依据。作为一条悖论性的声学纪律,"保持安静"只针对学生而不是教师。这种"师讲生听"的课堂定律,其声学理论是建立在"听音"与"记音"基础上的传统语音学。应试课堂只能培养患有失语症,且不善言辞、缺乏幽默感、唯声是从的知识奴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书生  
19世纪中叶开启的中国千年未有经济大变局的空间形态及其内涵,是海内外学界关注已久但似乎仍模糊不清的一个"世纪命题"。本文在前人近年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近代中国"口岸—腹地"格局上"地域化经济"现象的线索,以华南地区为例剖析单个地域化经济体形成,然后再进一步探究多个地域化经济体的全国性组合,最后尝试解析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秩序的三个层次,由此回应冀朝鼎对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经济新变局的"世纪之问"。研究表明: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秩序的形式可描述为发端于"口岸—腹地"格局上的地域化经济体及其全国性组合,其内容则表现为以"地域化经济体"为载体的区位价值发现与空间资源配置优化的进程。这不仅有助于厘清近代中国经济空间的属性与涵义,同时也为理解近代中国经济变局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友霄  
我们的语文课堂正承受着来自传统的固有重力和外部要求蜕变的超强作用力的双重挤压,这两股完全相反的力量使课堂教学形态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变异:真知识的缺席,旧的东西以最现代的姿态出现,许多疏离语文的教学行为正以新课程的名义在施行。我们有必要整饬当前的混乱局面,重建课堂教学秩序:一方面,吸纳最新的知识研究成果并重构语文知识新体系;另一方面,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形态(诸如诵读、评点、整体熏陶等)要善于积极的传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方福前  
市场秩序主要是一种内生和演化的秩序,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市场秩序形成的前提条件。政府在市场秩序形成和完善方面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恰当划分是构建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应当是宪制政府、服务政府和有限政府。治理整顿市场秩序的同时也要治理整顿政府自身。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滢波  鲁传颖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类物理空间在虚拟空间中全方位的映射,两个空间的密切交融加快了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的生成。当前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生成正在经历从安全主导转向安全与发展并重、治理理念从差异转向差异与兼容并存、治理机制从功能性转向全面覆盖。数字经济、互联网内容、信息通信技术供应链和网络军事安全四个主要领域展示了当前网络空间全球秩序生成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全球网络空间秩序变革让中国获得了平等参与网络空间规则制定的机会,良好的网信发展基础赋予了将实践转化为国际规则的能力,中国应抓住机遇,在网络空间全球秩序构建进程中积极提供"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俞启定  
西方列强的军事侵略及文化渗透,使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中国古代传统教育被近代教育所取代。近代教育在缓慢发展过程中的几次跨越式突进,均出现在中国与列强的战争遭受重大失败和耻辱之后。其发展线索是:由举办专业技术教育开始,与传统教育并行发展;到拓展至普通教育领域,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最终形成近代教育体系和废除科举,传统教育在体制上消亡。在此过程,西学东渐导致的教育思想观念起到先行的促进作用。鸦片战争后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学校产生的方针。从师夷的"技"到"术",再到"学",最终归为"中体西用",成为清末近代学制体系建立的宗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牛牧晨  
纵观中国乡村秩序的变迁历史,可发现其呈现出由内生性向外生性、由稳定性向流动性、由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型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要求我们深刻把握乡村秩序的历史演变逻辑与现实指向。乡村秩序的转型意味着需要在新时代再造乡村秩序,在共同体格局下充分认识再造乡村秩序的必要性,在市民社会视角下充分理解再造乡村秩序的紧迫性,在社会自主性视域中充分把握再造乡村秩序的现实性。在此基础上,深刻意识到新时代再造乡村秩序面临的复杂态势与现实挑战,充分增强党组织在乡村秩序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培育乡村内部的自循环系统,积极构建现代化的乡村法治体系,促进新时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再造。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睿  
健康的市场构建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市场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制度经济学中,行业组织对于市场秩序最大的贡献在于给市场提供了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但是从历史实践层面上讲,市场秩序并非如经济学范式所言是一种抽象静态的结构。并且制度背后有着强烈的历史文化因素,所有在技术上可行的制度,在不同国家或者文化中会呈现出丰富的形态。本文所关注的,便是在近代中国历史实践中所形成的市场秩序。以此来思考,对中国而言,究竟怎样的经济治理结构才是在实践中较好的选择。以往对近代行业组织的研究集中在传统因素的扬弃、组织形态变迁以及功能等方面,缺乏对市场秩序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善花  
19世纪后半期,东亚国际秩序处于由前近代向近代过渡的转型时期。在东亚秩序转型中,包括了三个几乎同时进行的结构性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日本充当了重要的角色。此间,日本对中朝的外交政策与其国际秩序观有着直接的关联。可以说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日本借助欧洲条约体系对东亚既有秩序的破坏,向着有利于实现自己意愿的方向改组东亚原有的国际秩序,从而推动和实施其国际秩序思想的过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洪丹丹  
文章通过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进程回顾,分析国际金融新秩序重建的制约因素,以此对中国选择和参与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表明,各种国家力量为争夺更多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控制权和受益权分化日益严重,国家金融秩序转型的方向尚不明确,但国际金融秩序中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肖杰  
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说:商品经济的规律要求市场有规范和秩序,我们提倡树立新秩序,其前提应是:1.给商品经营者以充分的自主权;2.建立充分完整的市场体系,让每个商品经营者通过广泛的、大量的市场活动,展开经营;3.经营者在市场上应相互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庆昌  
教育价值秩序的核心是人们的教育价值逻辑。教育系统、社会和个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常常是不一致的。目前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系统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价值秩序不具有先进性。为此,教育系统应该通过教育价值竞争,努力让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人类理想基础上的教育价值秩序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袁礼斌  
论流通秩序袁礼斌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博士一、流通秩序和经济秩序流通秩序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经济秩序。流通秩序实质上反映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耦合、配置关系。在流通领域中,一定量的劳动力、资金和流通资料组合在一起,共同推动商品由生产领域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