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9)
- 2023(10441)
- 2022(8219)
- 2021(7184)
- 2020(5675)
- 2019(12905)
- 2018(12876)
- 2017(25314)
- 2016(13442)
- 2015(15185)
- 2014(15786)
- 2013(15467)
- 2012(14382)
- 2011(13131)
- 2010(13520)
- 2009(12887)
- 2008(12656)
- 2007(11584)
- 2006(11002)
- 2005(10648)
- 学科
- 济(82843)
- 经济(82763)
- 管理(38765)
- 业(33980)
- 企(26960)
- 企业(26960)
- 方法(23591)
- 中国(23187)
- 地方(22068)
- 数学(19246)
- 数学方法(18999)
- 农(17722)
- 业经(17692)
- 学(15663)
- 财(14002)
- 地方经济(13633)
- 制(12981)
- 农业(12460)
- 理论(11982)
- 发(11532)
- 融(10808)
- 金融(10807)
- 银(10675)
- 银行(10664)
- 环境(10397)
- 和(10254)
- 贸(10251)
- 贸易(10243)
- 行(10236)
- 产业(10160)
- 机构
- 大学(209385)
- 学院(207373)
- 济(97169)
- 经济(95080)
- 管理(76256)
- 研究(75953)
- 理学(64112)
- 理学院(63324)
- 管理学(62264)
- 管理学院(61873)
- 中国(57929)
- 京(44943)
- 财(44718)
- 科学(42418)
- 所(37724)
- 财经(34725)
- 中心(33627)
- 研究所(33379)
- 江(32782)
- 经济学(31719)
- 经(31358)
- 范(29766)
- 师范(29600)
- 北京(29040)
- 经济学院(28003)
- 农(27280)
- 院(26953)
- 州(26357)
- 财经大学(25430)
- 业大(24179)
- 基金
- 项目(125743)
- 科学(100863)
- 研究(94753)
- 基金(92852)
- 家(79292)
- 国家(78668)
- 科学基金(68380)
- 社会(64499)
- 社会科(61061)
- 社会科学(61045)
- 基金项目(48047)
- 省(47309)
- 教育(42502)
- 自然(40856)
- 自然科(39924)
- 自然科学(39919)
- 划(39390)
- 自然科学基金(39197)
- 编号(37735)
- 资助(36991)
- 成果(32206)
- 发(28869)
- 重点(28503)
- 部(27760)
- 国家社会(27501)
- 课题(26488)
- 创(24942)
- 教育部(24628)
- 人文(24174)
- 发展(24136)
- 期刊
- 济(122879)
- 经济(122879)
- 研究(73492)
- 中国(42123)
- 财(34152)
- 管理(31140)
- 学报(26516)
- 科学(26494)
- 农(26272)
- 教育(22209)
- 融(21856)
- 金融(21856)
- 大学(20954)
- 经济研究(20189)
- 学学(19436)
- 财经(18492)
- 技术(17987)
- 问题(17375)
- 业经(17315)
- 农业(17026)
- 经(16273)
- 贸(11904)
- 技术经济(11783)
- 现代(10829)
- 图书(10821)
- 世界(10449)
- 统计(10265)
- 国际(10258)
- 发(9963)
- 经济问题(9947)
共检索到336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志高 曹建华
文章从古典分工理论、区位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新兴古典经济学以及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中分析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根源;以要素层面、产业层面、贸易层面、区域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诸多因素为中介解释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并探讨了城市蔓延、城市收缩和城市交通拥堵三大城市问题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从对理论脉络梳理、现实拓展分析和问题指向探讨中总结和发掘出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问题的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理论脉络 城市问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程开明
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济增长通过产业、就业结构转换及产业聚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反过来,城市化也通过多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关注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理论模型。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基础是聚集经济,具体表现为内部规模经济、地方化及城市化经济三个层次,来源于多方面的效应,并存在于产业、地理和时间维度。深入认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城市化问题显然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市化 机制 模型 聚集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晔 赵艳群
城市化演进与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之间究竟关系如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理论界的最新争论说明:首先,城市化演进与经济增长呈现"动态"的相关关系。其次,城市化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具体表现存在着各自的前提条件、量化的评判和有效的边界,因此,即便在经济发展初期,两者之间也可能呈现负相关关系。第三,技术和技能的集聚,为城市化与经济的持续增长之间建立起稳定的正相关性提供了可能。第四,以经济增长为目的的政府行为可能具有"过度城市化"的倾向。
关键词:
城市化演进 技能集聚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地方官员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被视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探讨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地方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经济增长对于官员晋升有哪些影响?经济绩效一官员晋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这种晋升激励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本文从激励机制、官员治理的体制安排、官员的个人特征、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就经济增长与地方官员晋升激励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找到相关脉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志雄 肖卫东 詹琳
增长根源与增长后果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两大主题,包容性增长实质上就是一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过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使增长成果能广泛惠及所有民众的发展理念和理论体系,它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有机地把增长过程和增长结果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包容性增长理论有着四个层面的基本要义:经济增长、权利获得、机会平等、福利普惠;同时,也蕴涵着三个层面的宏观政策:培育和提升人力资本使民众获得人力资本价值公平;增强制度设计与政策制定的公平性使民众获得市场竞争环境公平;建立公平的防护性保障体系使民众获得社会保障价值公平。为推行和实践包容性增长战略,还要求聚焦于累积型、创新型、分配型、稳定型和就业型五类政策的实施。作...
关键词:
包容性增长 机会平等 政策内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陈昌兵 张平 刘霞辉 张自然
在中国低价工业化时期即将结束,高成本城市化已启动的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和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对中国城市化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基本结论是,城市化的积聚效应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正向效应,工资成本对工业和服务业竞争力产生负向效应,住房成本对服务竞争力产生了负向效应。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减少城市化成本的过快上升,转变城市化模式,以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积聚效应 产业竞争力 可持续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唐东波 张军
借由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法所生发出来的收入分配Kuznets进程这一视角,本文发现中国30年改革历程中居民收入差距与城市就业比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亦是导致总体收入差距呈现倒U型关系的主要原因。Theil指数二阶嵌套分解结果显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各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显著地大于各地区内部收入差距,在各地区内部收入差距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沿海地区内部收入差距均最大。因此本文认为,打破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和坚持城市化发展战略对于平抑收入差距意义重大。
关键词:
城市化 收入差距 Kuznets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光霞 林乐芬 余吉祥
在经济分权背景下,土地不仅执行着一般的生产要素功能,还充当了地方政府GDP竞赛的工具,这使得土地城市化显示出较强的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城市化的依赖程度下降,土地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之递减。与此不同的是,人口城市化能够通过规模经济促进经济增长,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本文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区常住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数据,实证研究了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及趋势。结果显示,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高于土地城市化的贡献。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递增,而土地城市化贡献递减。研究结果意味着土地城市化并不能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可靠依赖,新型城镇化建设应该走一条以人口城市化为中心的集约型发展道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田娜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带动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但相应的也加剧了城乡差距、环境污染等城市化问题。本文依据倒U型假说,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城市化演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验证了Williamson假说和Krugman and Elizondo等地理经济学家的假说。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倒U型理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翟爱梅 景显恩
基于2000-2011年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将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财政支出与区位条件作为投入要素,将城市化水平作为产出要素,测算各省区的城市化效率,并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的城市化效率较高,东部地区次高,中部地区城市化效率最低;我国各省份城市化的技术效率较低,而规模效率较高;城市化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效应,其中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效率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强,而中部地区相对较弱。因此,中国各省区应努力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通过提高城市化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平 肖文
文章将二次城市化水平定义为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构建了一个包含城市化、二次城市化和城市土地开发的中央计划者模型,在利用1985-2008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当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成本较高时,提高二次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相对面积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当落户成本较低时,上述负面影响并不明显。在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应保持城乡用地的动态平衡,根据落户成本施行差别化的户籍开放和土地开发政策,让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进城落户的主要场所,这为"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有关城镇化的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二次城市化 土地开发 落户成本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齐云 方亮
本文利用投资、城市化速度和经济增长构成PSVAR系统,分析了三者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得到结论:(1)结果支持既有文献关于投资促进城市化、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判断;(2)经济增长对投资的长期弹性为0.490387311,表明投资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3)城市化速度对经济增长的累积响应为-0.002826893,表明从长期看经济增长会抑制城市化速度,使得城市化进程速度趋缓。根据上述实证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鼓励消费和扩大外需的情况下投资也不能忽视,但在我国经济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