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9)
2023(2845)
2022(2516)
2021(2205)
2020(1788)
2019(4026)
2018(3994)
2017(7517)
2016(4026)
2015(4498)
2014(4289)
2013(4205)
2012(3837)
2011(3512)
2010(3544)
2009(3550)
2008(3442)
2007(3118)
2006(2683)
2005(2479)
作者
(12113)
(10013)
(9934)
(9495)
(6394)
(4703)
(4410)
(3898)
(3774)
(3503)
(3411)
(3377)
(3289)
(3102)
(3051)
(3016)
(2988)
(2951)
(2903)
(2869)
(2548)
(2356)
(2344)
(2248)
(2195)
(2180)
(2168)
(2080)
(2045)
(1992)
学科
管理(16164)
(15498)
经济(15491)
(12943)
(12331)
企业(12331)
环境(9016)
方法(6644)
(5748)
数学(4989)
数学方法(4947)
(4903)
(4748)
规划(4053)
业经(4052)
环境规划(3957)
(3920)
(3773)
贸易(3769)
(3751)
财务(3748)
财务管理(3744)
(3694)
企业财务(3580)
地方(3437)
中国(3431)
理论(3320)
资源(3305)
(3287)
生态(2854)
机构
学院(59978)
大学(59450)
管理(23502)
(23192)
经济(22746)
理学(20599)
理学院(20352)
管理学(20079)
管理学院(19982)
研究(19006)
中国(14098)
(12711)
科学(12532)
(10285)
(9360)
(9163)
(8977)
业大(8751)
研究所(8630)
中心(8552)
财经(8376)
(8351)
师范(8267)
北京(7774)
(7577)
(7273)
农业(7165)
(7061)
经济学(6955)
师范大学(6659)
基金
项目(41783)
科学(33435)
基金(30870)
研究(30156)
(27186)
国家(26948)
科学基金(23423)
社会(20129)
社会科(19021)
社会科学(19013)
(16461)
基金项目(16368)
自然(15254)
自然科(14814)
自然科学(14811)
自然科学基金(14542)
(13880)
教育(13221)
资助(11850)
编号(11810)
重点(9639)
成果(9160)
(9072)
(8967)
(8685)
国家社会(8544)
科研(8108)
课题(8045)
创新(7951)
人文(7862)
期刊
(25821)
经济(25821)
研究(15197)
中国(11371)
学报(9985)
(9223)
科学(9104)
管理(8735)
(7671)
大学(7470)
学学(7083)
教育(6039)
农业(5229)
业经(4431)
财经(4380)
技术(4378)
资源(4276)
经济研究(3838)
(3749)
问题(3438)
(3375)
金融(3375)
图书(3340)
(3228)
(3167)
财会(3031)
科技(2971)
国际(2862)
(2856)
商业(2811)
共检索到859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红  何群  
经济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提高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生活空问和时间,但却带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违背环境承载力的结果。因此,重新审视环境承载力的价值功能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贵明  匡耀求  
资源与生态问题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由经济增长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济转型期,主体功能区与资源承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石,产业生态经济是解决资源稀缺问题以及经济与环境冲突的根本途径。将传统的线性生产方式转变为网络型可循环产业组织,传统的产业集聚转变为产业生态化集聚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卫振林,申金升,徐一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恒博  姚顺波  郭亚军  赵敏娟  
为了客观地评价生态承载力及其时空演化规律,通过构建以价值量为单位的生态足迹-服务价值法的生态承载力分析框架,选取2000~2015年陕西省97个区县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Moran’s I、LISA集聚图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力指数的分布特征、演化路径及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陕西省及三大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先快速升高后缓慢降低,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低值集聚现象明显,且向关中地区集中。(2)林地面积和当量因子价值是促进生态承载力指数提高的主要因素,人均消费价值是抑制生态承载力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3)影响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生态承载力指数的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陕西省需要加大生态修复工程投入力度,减缓人均消费价值增长速度,实施差异化的生态承载力政策,以达到改善生态承载力的目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凤金  许鹏  程慧  
本文在分析综合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要素对全国14个大城市进行综合承载力评价,并以广州为例判断大城市人口承载现状,进而提出了增强大城市承载力的途径和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娜  王伯铎  崔晨  张秋菊  
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资源的富集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市的生态系统(包括资源、环境)能否承受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压力,以榆林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论证,得出水资源、土地资源和固废排放等的问题最为突出,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家彬  石宁  
基于2004~2016年中国部分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环境承载力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样本回归结果显示:环境承载力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环境承载力的减弱会促进中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环境承载力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具有地区差异性,对西部的影响显著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门槛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环境承载力对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环境承载力的减弱,其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力会增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心  赵清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施加压力,水环境进行自我调节,而社会根据环境调节状况做出响应,以维持水环境系统的健康稳定状态。基于上述考虑,我们构建了一个"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北京市2003~2013年的数据进行实际评价后发现,北京市水环境压力呈现逐渐加大的态势,水环境状态基本稳定,全社会对水环境压力的响应稳步向好。总的来看,近十年来北京市水环境承载力在快速提升后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樊杰  
2016年9月26日,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等13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的通知"(发改规划[2016]2043号),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参照执行。该技术方法是由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牵头、联合多部委共同研制的。至此,承载能力预警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入全面试行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秋萍  
[目的]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受破坏等问题日益严峻,由工业化引发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珠江地区的发展,构建珠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对资源环境保护和国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详细分析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现状,根据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并遵循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地域分异规律和生态经济理论。[结果]共构建9个水资源承载力指标,8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13个大气环境承载力指标,6个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从人口经济,工业,农业和城市角度构建了11个土壤环境承载力指标,并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珠江流域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但该地区的环境污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三废"排放严重污染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构成了威胁。珠江流域水资源开发率也在逐年降低,合理开发水资源也是目前需要攻克的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滟  胡赓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中部六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测度与分析。在时间维度上选取了1999、2004及2009年三个年份进行纵向比较,在空间维度上选择全国平均水平和广东省作为横向参照,通过两个维度较全面地评估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及将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崇杰  关卉  朱永安  鲁磊  孙媛媛  
通过水环境容量模型计算,以湛江市为例分析了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现状,设置情景分析定量预测未来湛江市重要开发活动与水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环境承载安全程度体系,判断水环境承载的安全程度,提出提高湛江市水环境承载力的针对性措施与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