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1)
- 2023(2378)
- 2022(2075)
- 2021(2042)
- 2020(1706)
- 2019(4112)
- 2018(4023)
- 2017(7624)
- 2016(4570)
- 2015(4959)
- 2014(4914)
- 2013(4898)
- 2012(4787)
- 2011(4191)
- 2010(4266)
- 2009(3946)
- 2008(3898)
- 2007(3480)
- 2006(3187)
- 2005(2804)
- 学科
- 济(16685)
- 经济(16657)
- 业(8495)
- 管理(7068)
- 农(7047)
- 地方(6128)
- 方法(6100)
- 中国(5785)
- 数学(5566)
- 数学方法(5491)
- 农业(5283)
- 劳(5215)
- 劳动(5198)
- 学(5128)
- 企(4226)
- 企业(4226)
- 动(3161)
- 地方经济(3031)
- 业经(2977)
- 融(2949)
- 金融(2949)
- 人口(2744)
- 贸(2729)
- 贸易(2728)
- 林(2628)
- 森(2628)
- 森林(2627)
- 易(2622)
- 环境(2611)
- 制(2608)
- 机构
- 大学(58820)
- 学院(57881)
- 济(23637)
- 研究(23496)
- 经济(23213)
- 管理(20083)
- 中国(17774)
- 理学(16977)
- 理学院(16711)
- 江(16594)
- 管理学(16315)
- 管理学院(16202)
- 科学(15293)
- 京(14373)
- 所(12586)
- 农(12439)
- 研究所(11605)
- 业大(11019)
- 中心(10628)
- 财(10168)
- 省(9531)
- 院(9390)
- 农业(9259)
- 范(9202)
- 师范(9090)
- 北京(8184)
- 财经(7937)
- 州(7704)
- 师范大学(7474)
- 研究院(7303)
共检索到95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守业 辛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刚 陈伟忠
本刊2014年第5期刊登的文章《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是否受两年民事诉讼时效限制》(以下简称"原文")认为,"拖欠工资与克扣工资同为‘拖欠工资’,不能区分仲裁时效而且不受一年劳动仲裁时效或两年民事权利诉讼时效的限制"。笔者对此观点不能认同。原文所举案例中二审法院适用法律得当,只是原文混淆了"拖欠"工资与"克扣"工资的概念。"拖欠"与"克扣"工资是否都不应受一年的仲裁时效限制?根据《劳动争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本刊2012年第1期刊登了柴家祥法官《劳动关系是否成立应如何判断》一文(以下简称柴文)。笔者认为,该案件仍然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内容。第一,劳动关系究竟由谁认定。柴文中写到"2008年3月20日,孙某对任某的死亡提起工伤认定申请,当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欣翠 栾居沪
案情简介王某等22人自1982年从事农村电工工作,1982年至1988年由所在村管理并向其发放工资;1989年至2001年归当地乡电站管理,其待遇是通过电价加价形式向农民平摊。2001年2月,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王某等22人不再从事农村电工工作。2013年9月,王某等22人到当地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王某等人与某供电公司自1986年至2013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某供电公司支付其2001年2月至2013年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经查,王某等人的仲裁申请已明显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仲裁委遂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等人不服,认为仲裁委侵犯了其应当享有的仲裁请求权,要求仲裁委立案审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邓良毅
(一) 樊纲在其专著《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中,提出了一个颇为新颖的价格理论。他从商品内部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交换价值形态就是这一对矛盾的外化这一原理,推论出交换价值既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又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价值形式与使用价值形式的对立统一;从而交换价值(价格)的量既取决于所交换的商品之间的价值量关系,也取决于它们之同的使用价值量关系这一结论。这个结论是其整个“新价格理论”的立论基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炼成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是商品,具有价值;劳动作为流动状态,本身没有价值,但可以创造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也可以成为商品,因而具有价值,而劳动本身也没有价值。
关键词: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价值 劳动价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汪鑫
劳动争议仲裁作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120份劳动争议文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现状。研究发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方式逐步从仲裁裁决向仲裁调解转变;全国劳动争议仲裁服裁率偏低,仲裁机构对劳动争议案件分流作用不足;劳动争议主体单方胜诉的比例下降,而双方部分胜诉的比例显著增高,政府的角色从单一的保护劳动者权益开始向调节劳动双方利益转变。
关键词:
劳动争议处理 仲裁调解 劳动仲裁文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戴达远
物化劳动不创造价值,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公式(商品价值=c+v+m)是正确的.否定马克思商品价值公式的理由不能成立.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理由难以使人信服.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不是一回事,`谁创造,谁分配'是错误的.分配是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