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2)
2023(9525)
2022(8122)
2021(7424)
2020(5953)
2019(13276)
2018(13023)
2017(24602)
2016(13803)
2015(15400)
2014(15422)
2013(15265)
2012(14975)
2011(13952)
2010(14665)
2009(13470)
2008(13380)
2007(12351)
2006(11354)
2005(10722)
作者
(42859)
(35872)
(35743)
(33965)
(23287)
(17155)
(16112)
(13833)
(13817)
(13312)
(12485)
(12108)
(11887)
(11762)
(11683)
(11031)
(10804)
(10639)
(10525)
(10477)
(9438)
(9174)
(8771)
(8372)
(8260)
(8145)
(8124)
(8032)
(7577)
(7374)
学科
(58788)
经济(58726)
管理(36165)
(34512)
(25144)
企业(25144)
中国(21219)
(20038)
地方(20009)
方法(15916)
业经(14303)
(13576)
(13573)
农业(13429)
数学(13228)
数学方法(12976)
(11996)
(11742)
银行(11720)
(11563)
金融(11561)
(11501)
(11402)
(11169)
贸易(11157)
(11100)
地方经济(10848)
(10732)
及其(10110)
环境(9907)
机构
学院(202603)
大学(199881)
(81964)
研究(81164)
经济(79904)
管理(71189)
中国(60846)
理学(59084)
理学院(58224)
管理学(57126)
管理学院(56727)
科学(50298)
(44945)
(43902)
(40866)
(40103)
研究所(39585)
中心(35684)
(34719)
农业(31876)
(30472)
业大(30168)
师范(30157)
财经(29506)
北京(29244)
(29030)
(27644)
(27235)
(26573)
科学院(24847)
基金
项目(126535)
科学(98417)
研究(94377)
基金(88155)
(77723)
国家(76989)
科学基金(63789)
社会(57814)
社会科(54615)
社会科学(54604)
(51251)
基金项目(44896)
(43562)
教育(42500)
自然(39811)
编号(39220)
自然科(38861)
自然科学(38842)
自然科学基金(38130)
资助(36617)
成果(34628)
(33801)
重点(29378)
课题(29331)
(27187)
发展(27133)
(26634)
(25954)
创新(24315)
(24235)
期刊
(104978)
经济(104978)
研究(66678)
中国(49539)
(39957)
学报(33863)
科学(30943)
(28641)
教育(28294)
管理(27801)
农业(27232)
(24881)
金融(24881)
大学(24698)
学学(23112)
业经(18307)
技术(17123)
经济研究(16231)
财经(14380)
(13634)
问题(13319)
图书(12502)
(12440)
(11149)
(10456)
论坛(10456)
世界(10436)
国际(10295)
(9919)
现代(9488)
共检索到335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从2020年3月以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而全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却增加迅猛,形势更加严峻。各国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但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并没有像人们翘首期盼的那样,短时间内在病毒溯源、病毒变异规律、特效药物开发、疫苗研发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巨大进展。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公共研发资金,仍然收效缓慢,科技界不得不面对被某些政治人物和公众质疑。殊不知,投入大产出慢正是前沿科技研发特别是医学研究与药物开发的真相。生命科学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自1965年人体内的冠状病毒(Corona Virus)被分离和命名到现在,科学家对冠状病毒的研究不过55年的历史,但冠状病毒对人类的伤害似乎越来越严重。2002年冬至2003年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肆虐中国的广东和北京; 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在沙特阿拉伯传染扩散; 2019年底至今中国遭遇了从武汉爆发并扩散的严重肺炎疫情。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这一疾病正式命名为COVID-19,即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引发疾病的病毒则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与引发SARS的病毒属同类冠状病毒。经过多方努力,相信中国的此次疫情会很快得到控制并结束。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续补  张潇宇  秦春秀  
#N/A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谱县  刘康  张蕙畅  夏思进  张健淞  任杰  肖少波  方六荣  
通过RT-PCR对采集自河北省2个猪场的5份腹泻仔猪小肠内容物进行检测,结果均为猪δ冠状病毒(PDCoV)阳性。将病料处理后接种LLC-PK1细胞,从2个猪场的病料中各成功分离到1株PDCoV,分别命名为PDCoV CHN-HeB-A1株和CHN-HeB-B2株。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Western blot和电镜观察对分离的病毒进一步鉴定,IFA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2株病毒都能与PDCoV M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电镜下可观察到直径100~150 nm、呈典型皇冠状的病毒粒子,证实所分离的病毒为PDCoV。全基因组测序以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株PDCoV与中国大陆毒株相似性较高,为98.7%~99.1%,与中国香港毒株处于同一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帆帆  宋德平  周信荣  黄冬艳  李安琪  彭棋  陈燕君  吴琼  何后军  唐玉新  
【目的】猪Delta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PDco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可引起猪只,特别是新生仔猪腹泻的冠状病毒,其引发的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造成新生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试验拟建立新现PDcov rt-Pcr检测方法,并调查当前江西腹泻猪群中PDcov的感染情况。【方法】通过对Gen Bank数据库中PDcov全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找出保守序列,用Primer 3.0在线软件设计1对扩增PDcov核衣壳(n)蛋白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基于该引物建立PDcov rt-Pcr检测方法;用建立的方法检测腹泻猪粪便及肠道样品,挑选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忠  陆承平  杜念兴  徐为燕  陈溥言  
以纯化的牛冠状病毒(BCv)免疫 BALB/c 小鼠,取其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SP2/0融合,用间接 ELISA 筛选,获得了4株分泌 BCV 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_(12)、C_(31)、C_(42)和C_(54).它们系针对 BCV 不同表面抗原决定簇的.用 C_(12)和 C_(31)两株细胞制备的腹水混合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建立了以生物素标记的兔抗 BCV IgG 和酶标亲和素介导的 BAS—ELISA,并对 BCV 标准毒株和临床犊牛腹泻粪样作了检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栋  白瑞瑞  
文章提出了一个新型病毒传播仿真组合模型SISR-HHO有效模拟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传播过程,帮助公众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其中,SISR模型是SEIR模型的改进模型,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但参数也更多,这些参数一旦设置不当,SISR模型的仿真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此,使用改进的哈里斯鹰优化算法对SISR模型的参数进行寻优。最后,通过实验对比了SISR-HHO模型与其他几种常用模型对COVID-19传播过程的仿真效果,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具有更好的仿真精度,更适合模拟COVID-19的传播过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玉宝  陆承平  徐为燕  杜念兴  
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是已知新生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同时也感染成年牛、猪、马及多种家畜和人,感染相当普遍。为了深入了解 BCV 的生物学特性,国外学者对其病毒结构多肽进行了研究,而国内迄今尚未见此类报道。本实验则对 BCV MUC-270株进行了结构多肽分析,建立了非放射性标记 BCV 多肽的研究方法,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迎   陶洁   李本强   程靖华   刘惠莉  
为分析适应肠道细胞的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coronavirus, PDCoV)对仔猪的致病性,本研究首先用ST细胞分离培养的PDCoV感染IPEC-J2细胞进行适应性试验,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PDCoV抗原,然后绘制病毒生长曲线,最后分析适应IPEC-J2细胞的PDCoV对仔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1)经ST细胞分离培养的PDCoV可以感染IPEC-J2细胞并出现CPE,可在细胞内检测到PDCoV抗原,PDCoV在感染IPEC-J2细胞后48 h达到增殖高峰。2)适应IPEC-J2的PDCoV对仔猪具有肠致病性,仔猪出现明显腹泻症状,甚至出现死亡;剖检可见明显的肠道病变,病理组织学显示肠上皮细胞及肠绒毛病变,并通过免疫组化对抗原进行定位,发现PDCoV广泛分布于肠道上皮细胞。3)肠道免疫细胞因子分析发现PDCoV感染仔猪后肠道I型干扰素表达上调,同时激活体内Th1和Th2型肠道细胞免疫反应,诱导感染仔猪产生免疫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综上,经ST细胞分离培养的PDCoV对IPEC-J2细胞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对仔猪产生较强的致病性。本研究为PDCoV致病机制及抗病毒免疫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岳玉环  黎诚耀  杨盛华  卢强  陶增思  王文东  邹啸环  杨振国  王振英  殷震  
实验选用4种鱼类传代细胞,对首次发现的鳗鲡“狂游病”的病原鳗鲡冠状病毒样病毒进行了细胞分离与培养。本研究在鲤上皮乳头状瘤细胞(EPC)中复制了鳗鲡冠状病毒样病毒粒子,并经病毒细胞培养物的电镜负染和超薄切片法检查得到了证实。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晶晶  胡登峰  张琪  
基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治理的实践背景,以数字化赋能理论为分析视角,从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3个层面提出数字化赋能应急管理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共同治理”和“元治理”理念,对数字化赋能情境下突发公共事件合作治理系统目标、构成主体和运作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结合案例探讨公民参与、数字化赋能如何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对我国新时期应急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松  张立彬  
[目的/意义]虽然大数据在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如何进行个人信息的有序采集和管理依旧悬而未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实践为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个人信息保护进行系统研究,正视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挑战,试图寻求适宜新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实践路径,对于准确预判和精准把握个人信息保护和利用发展大势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方法/过程]解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对个人信息权益进行限制的法理依据,梳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个人信息保护豁免的域外实践,指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个人信息保护存在专门立法尚付阙如、采集和保管主体安全保护意识缺乏、数据缺乏共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个人信息保护缺失等痛点。[结果/结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应从加速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强化个人信息采集和保管主体的安全保护意识、明确个人信息数据共享规范以及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个人信息处理四个方面解难纾困,构建国家机关、企业、个人协同发力,多管齐下的综合防御体系,为我国创新的个人信息保护布局提供制度预案。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翟颖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扫盲运动"大大提升了中国的人口基本素质,为考察人口基本素质对加强疫情防控的积极效应提供了契机。本文基于我国257个城市的动态疫情监控数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及地级市面板数据库,实证考察了"扫盲运动"对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疫情防控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扫盲运动"对推进疫情防控、抑制疫情传播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扫盲运动"带来的人口基本素质提升来实现。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嘉玉  
【目的/意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迅速蔓延给我们打响了生态预警,提醒我们要重新关注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人与动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人应该如何看待动物,如何同动物相处,对人与动物关系进行重新思考意义重大。【设计/方法】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对人与动物关系演变的回顾,有助于我们对人与动物关系变化的经济、社会原因有更清晰的认识。环境伦理学为我们思考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内容,但也都存在着不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动物关系的论述可以克服以往理论的不足,为我们认识人与动物关系提供了理论视野。【结论/发现】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出发,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人与动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是命运的共同体,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同时,马克思主义还要求我们以辩证的观点认识二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解决人与动物矛盾的重要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所引发的健康和经济危机,加重了之前业已存在的全球教育危机。联合国及相关发展机构一直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和全球治理的前沿,倡导将教育恢复作为摆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实现经济复苏的关键对策,呼吁所有国家及合作伙伴为人类和地球的未来而投资于教育。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尚未将教育列入财政支持优先事项,公共教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份额下降,教育在应对危机的财政措施中没有受到重视,教育援助在官方发展援助总额中的占比下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我国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仍然强调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只增不减”。在后疫情时代,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有必要参考借鉴国际社会关于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与政策倡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创新教育融资机制,公平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供国际教育公共产品,为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