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288)
- 2022(1099)
- 2021(1153)
- 2020(973)
- 2019(2495)
- 2018(2815)
- 2017(4830)
- 2016(2750)
- 2015(2684)
- 2014(2880)
- 2013(2534)
- 2012(2138)
- 2011(2017)
- 2010(2219)
- 2009(2222)
- 2008(2266)
- 2007(1774)
- 2006(1903)
- 2005(1824)
- 2004(1717)
- 学科
- 济(8831)
- 经济(8810)
- 制(6457)
- 体(5981)
- 管理(5590)
- 企(4687)
- 企业(4687)
- 业(4627)
- 体制(4259)
- 银(3692)
- 银行(3692)
- 行(3601)
- 财(3367)
- 融(3098)
- 金融(3098)
- 中国(3096)
- 制度(2750)
- 度(2750)
- 税(2712)
- 税收(2662)
- 收(2636)
- 业经(2484)
- 农(2435)
- 教学(2078)
- 财政(2051)
- 教育(2014)
- 理论(1930)
- 方法(1775)
- 企业经济(1555)
- 结构(1464)
- 机构
- 大学(29901)
- 学院(29678)
- 济(13357)
- 经济(13050)
- 研究(12746)
- 中国(12130)
- 管理(10146)
- 财(8959)
- 理学(7878)
- 理学院(7790)
- 管理学(7700)
- 管理学院(7624)
- 京(6818)
- 所(6419)
- 科学(6229)
- 中心(6041)
- 江(5783)
- 财经(5708)
- 研究所(5543)
- 农(5350)
- 银(5263)
- 经(5159)
- 银行(5054)
- 人民(4995)
- 行(4771)
- 北京(4766)
- 范(4631)
- 师范(4604)
- 院(4550)
- 省(4518)
共检索到60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华
再谈信用社改革张华一年以前,在山东召开的全国合作金融理论研讨会上,我提交了一篇《对信用社改革的几点看法》的文稿,主张“信用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独立于各金融机构之外,真正自立门户,依法经营,完全确立信用社的法人地位,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丰
一、我国信用合作事业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与流通相互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也是正确分析和总结我国信用合作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只有科学地、历史地回顾和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才能明确信用合作事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严芬芬
信用社体制改革在深入进行,去年以来,农村中出现了股份式的经济联合体,城市也在广泛进行股份制试点,有的地方出现了“股份热”。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同志认为信用社的改革方向是股份经济化,主张现有的信用社吸收大额股份,用以股定权替代民主管理,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沈家鳌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自1983年试点,次年全面铺开以来已六年了。改革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有各种各样的认识。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恢复信用社的“三性”,为了接近群众,接受社员监督,信用社的规模应该是小型的;有的认为改革的目的是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信用社的规模宜大不宜小。有的认为管理体制应彻底改革,信用社应该从农业银行的基层机构的旧模式中解脱出来,或独立成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韩雷
三年来,信用社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也遇到不少问题,存住一些不同意见和实际困难。这些不同意见牵涉到对信用社改革的基本问题的认识,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将会阻碍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会组织这方面的研究,就是要从理论上进行探索,为信用社改革的实践开辟道路。我们不是简单地从各个人的不同经验出发为改革提供某种模式,而是要探索改革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雨云
如何从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信用社改革进行分类指导,是我们完成信用社改革任务的重要课题。怎样划分信用社改革模式类型,我认为总的原则是,要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相配套,同时考虑信用社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信贷资金力量和历史因素,提出切合实际的分类指导方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仲
我国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是在党的领导和国家银行的具体组织下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近40年来,银行在资金调剂、干部培训、制度建设、亏损补贴和业务财务管理等方面,给了信用社很大支持和帮助。信用社在协助国家银行,帮助广大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支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信用社的性质逐渐发生了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不平衡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特点。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整个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平衡反而有所扩大。经济是信用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经济的不平衡带来了信用社业务的极大差异。1986年末,全国信用社存款为965亿元,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五省占一半;而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只有27亿元,占全国存款总数的3%。按县和社来说,广东省存款最高的县达10亿元,存款在1亿元以上的信用社有7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徐滇庆
本文从城市信用社的困境出发,指出其出路必须激发信用社的内在改革动力,同时要有相应的制度约束机制。将城市信用社改为民营银行,培养中国的金融家,使其从行政和"内部人控制"中解放出来,逐步形成职业金融家所期望的"职业场所"或"职业家园"。
关键词:
城市信用社 商业银行 民营银行 金融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金箱 胡在甫 左益民
信用社改革从1982年算起,已经历了8个年头。通过以恢复“三性”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信用社已出过去实际上的银行基层机构,成为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但与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改革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另一方面,信用社独立经营后,与银行矛盾增多,内耗严重。于是主张行社合一的呼声再起,有可能使信用社改革经过8年之后又回到原来的起点。看来,信用社朝什么方向改,似有必要重新探讨。我们的观点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富彦
一、有利于发挥信用社的“三性”。信用站代办员(简称:信用员)的产生,其本身就体现了信用社在组织方面的群众性。因为,信用员是农民群众自己推荐的政治可靠、办事公道、信用好、威信高的群众代表,他们参与信用社的经营是信用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的最好体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良芳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很大比重的低收入阶层和弱者群体,其国情决定了必须发展合作金融、合作经济。要明确信用社先立法后规范的发展思路,以法确定合作金融系非盈利性的金融服务组织,是公益法人、免税团体,必须按照合作制原则进行组织和管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信用社体制改革宁波8年试点调研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课题组一、描述与判断1987年宁波市进行了三种不同模式的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一是在鄞县进行了与农业银行脱钩建立股份制县联社的试点;二是在余姚等市(县)进行了继续在农行领导下建立股份制经营型县(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案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存在诸多缺陷 ;按照合作制原则改革农村信用社忽视了合作金融的国际变化趋势 ,同时 ,也脱离了我国农村经济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实际。因此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应从中国国情出发 ,按照市场导向原则进行 ,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从发展趋势看 ,地方性、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 (或农村商业银行 )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目标模式。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合作制 制度安排 股份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