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3)
2023(10608)
2022(8588)
2021(8364)
2020(6885)
2019(15609)
2018(15602)
2017(29010)
2016(15601)
2015(17800)
2014(17799)
2013(17381)
2012(16024)
2011(14643)
2010(14592)
2009(13270)
2008(13083)
2007(11596)
2006(10099)
2005(9249)
作者
(46044)
(38463)
(38228)
(36725)
(24353)
(18374)
(17234)
(15011)
(14554)
(13753)
(13298)
(12922)
(12572)
(12511)
(12314)
(11804)
(11444)
(11381)
(11011)
(10879)
(9837)
(9418)
(9368)
(8754)
(8692)
(8531)
(8511)
(8363)
(7951)
(7824)
学科
(61194)
经济(61120)
管理(43747)
(42006)
(33644)
企业(33644)
方法(26451)
数学(23300)
数学方法(23074)
中国(20700)
(16611)
技术(15985)
(14702)
(14127)
(14108)
贸易(14100)
(14009)
(13862)
业经(12284)
(11485)
银行(11459)
(11097)
理论(10938)
(10905)
(10795)
金融(10788)
农业(10627)
环境(9124)
地方(8835)
(8672)
机构
大学(223988)
学院(222520)
(95296)
经济(93441)
研究(84456)
管理(80278)
理学(68544)
理学院(67714)
管理学(66455)
管理学院(66026)
中国(64206)
科学(50975)
(49265)
(43581)
(42425)
研究所(39921)
(39728)
中心(37316)
财经(34016)
业大(33087)
(32513)
北京(31775)
农业(31491)
(31296)
(30631)
经济学(30364)
(29436)
师范(29053)
经济学院(27305)
技术(26149)
基金
项目(150127)
科学(117720)
基金(109310)
研究(109143)
(98082)
国家(97379)
科学基金(81295)
社会(69218)
社会科(65722)
社会科学(65705)
基金项目(56183)
(56169)
自然(51611)
教育(50749)
自然科(50516)
自然科学(50500)
自然科学基金(49635)
(49134)
资助(45665)
编号(42306)
成果(35347)
重点(34850)
(34442)
(32680)
(32191)
课题(30909)
创新(30376)
国家社会(30275)
教育部(29100)
中国(28917)
期刊
(101882)
经济(101882)
研究(68077)
中国(51140)
学报(38716)
(36001)
科学(35512)
(32559)
管理(31288)
教育(29406)
大学(29056)
学学(27310)
农业(25024)
技术(21986)
(20206)
金融(20206)
经济研究(18369)
财经(17441)
(15228)
(14999)
业经(14590)
问题(13130)
(13061)
世界(12399)
技术经济(11889)
国际(11818)
科技(11757)
(10829)
(10762)
论坛(10762)
共检索到33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勇  古明明  
中国技术进步是否存在特殊性是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研究的关键。通过改进增长核算模型并结合对产出的调整和要素估算,发现中国技术进步的确存在特殊性。以投资为主的体现式技术进步是技术进步的主要形式,对增长贡献高达28%,中性技术进步贡献则严重不足。但是中国体现式技术进步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并无突出优势,且难以实现战略赶超。因此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创新型增长仍然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玺  张勇  
关于中国技术进步的争议集中于中国是否存在技术进步以及中国技术进步的具体性质,但是不同的研究对于中国技术进步的估算结果差异高达数倍,原因是对技术进步的界定和认识不清,同时国外成熟的模型对假设前提和数据样本可靠性要求相当高,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基于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在对要素进行有效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改进后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较全面的反映并分解中国的技术进步性质。中国存在技术进步,但是这种技术进步主要是以引进技术和设备为主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相对而言以研发为主的一般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不足。尽管这种技术进步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但是要实现经济赶超,中国必须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克  
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技术被体现在新资本品之中,这种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是全部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增长核算框架,构建了中国1979年至2008年资本品价格指数并通过内生增长模型,同时估计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结果表明,中国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增长率为11.5个百分点,占全部技术进步的72%左右,为技术进步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比以往文献的估计值更大。文章最后就模型的稳健性作了必要的检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小波  林伯强  
研究目标:估计中国工业部门投入体现的技术进步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工业部门30个行业2002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动态StoNED模型估计了投入体现的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存在投入体现式技术进步,这在劳动要素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非体现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总体上比较低,行业之间差异明显。研究创新:根据动态StoNED模型估计了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根源。研究价值:对促进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具有政策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小波  林伯强  
研究目标:估计中国工业部门投入体现的技术进步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工业部门30个行业2002~2014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基于动态StoNED模型估计了投入体现的和非体现的技术进步。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存在投入体现式技术进步,这在劳动要素上表现得最为突出;非体现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总体上比较低,行业之间差异明显。研究创新:根据动态StoNED模型估计了中国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根源。研究价值:对促进工业部门技术进步具有政策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关峻  
科学技术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不平衡的。为了论证其潜在的不平衡性,文章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和Solow模型,构建了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以能源技术进步为基准,分别对资本体现式和非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水平值进行测度,进而比较了两种技术进步方式对经济增长驱动力的差别。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基于一个含有资本结构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本文以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资本结构对我国"增长悖论"的影响,探讨资本结构影响我国"增长悖论"的深层次原因。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增长悖论"的出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本结构没有朝着有利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的方向变动,设备资本占总资本比重的下降抑制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破解我国"增长悖论"的政策建议,即除了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外,应该调整投资方向,引导资金避免过度投向建筑投资品,而是更多地投向设备投资品,以提高设备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优化资本结构,促进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戴天仕  徐现祥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技术进步方向却被忽略了。本文从Acemoglu(2002)的定义出发,推导出度量技术进步方向的方法,并据此考察了中国1978~2005年的技术进步方向。结果发现,样本期内中国的技术进步大体上是偏向资本的;而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越来越快。这表明,中国的技术进步更有助于提高资本(相对于劳动)的边际产出,而且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的发现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理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保胜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区域间技术收敛是实现区域间经济收敛的必要条件。文章从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的分类出发,剖析了外生与内生、体现式与非体现式、资本偏向和劳动偏向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给出了技术收敛的测度指标体系。文章认为,当前关于技术内生和外生的研究并没有与技术进步的"体现观"结合起来。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所指的技术进步主要是非体现式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主要是体现在资本或劳动力中的技术进步。所以,技术收敛的分析应该在经济收敛分析方法的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玮迪  丁建勋  仪姗  
基于一个具有两种类型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推测,随着我国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倒U型变动轨迹。文章运用2001-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西部地区的倒U型曲线都存在,而且全国整体以及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已经越过了全国拐点。这为2008年以后我国出现扩大投资下增长下滑的"增长悖论"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除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下降之外,设备资本品积累速度下降引致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速度降低,使经济增长率进入倒U型曲线的右侧,可能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子云  朱土兴  
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技术进步的效用结果和完整体现。本文引入效率体现式技术进步概念,以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指数来体现总体技术进步水平,构建经济增长中资本规模、劳动力规模和总体技术进步三因素贡献的分解模型,并利用中国198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及其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源于资本规模增长,劳动力投入规模贡献不大,技术进步贡献不小。技术进步贡献主要源于生产技术质量和生产技术效率,产业间劳动力构成和其他管理技术进步贡献微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劳动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不高,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低。本文基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推测,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应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变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在要素市场扭曲和劳动收入份额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可以促进与资本相融合的技术进步,即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首先对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理论分析表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对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的影响取决于要素替代弹性的大小。其次,在估计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基础上,推测我国资本和劳动相对收入份额与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之间应存在同方向的变动关系。更严格的计量分析表明,二者之间的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确存在。最后,相关的政策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莹莹  田荣华  
基于Solow-Nelson模型采用1991~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RDL),估算并比较了中国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体现型技术进步。回归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中,仅批发零售、运输仓储邮政等行业存在显著的体现型技术进步,且其进步率高于同时期的制造业;制造业一直存在显著的体现型技术进步,但近些年进步率略有下降;设备类投资发挥作用的时间具有行业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鼓励和引导服务业引进先进设备、优化制造业设备引进技术结构和正确认识设备类投资发挥作用的周期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坚强  梅艳  
本文论述了林业科学技术进步的具体特点和特殊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个复杂、缓慢的过程;是建立在利用生物学因素基础上的,应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然力;必须适应林业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必须有利于保特生态系统的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