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11)
2023(4506)
2022(3747)
2021(3591)
2020(2940)
2019(6586)
2018(6740)
2017(12393)
2016(7260)
2015(8214)
2014(8399)
2013(7956)
2012(7497)
2011(6825)
2010(6952)
2009(6619)
2008(6639)
2007(6381)
2006(5768)
2005(5370)
作者
(21231)
(17757)
(17519)
(16753)
(11166)
(8294)
(8022)
(6864)
(6834)
(6385)
(6064)
(5929)
(5874)
(5774)
(5696)
(5353)
(5220)
(5161)
(5034)
(4882)
(4677)
(4333)
(4317)
(4301)
(4066)
(3980)
(3878)
(3801)
(3650)
(3572)
学科
(26889)
经济(26848)
管理(20116)
(19274)
(14985)
企业(14985)
中国(10491)
方法(10403)
(9351)
(8477)
数学(8290)
数学方法(8214)
(8184)
(8063)
理论(7556)
教育(7522)
(6949)
农业(6380)
(6247)
金融(6239)
(6066)
劳动(6048)
(6024)
银行(6006)
(5792)
业经(5769)
(5171)
财务(5144)
财务管理(5135)
企业财务(4945)
机构
大学(107923)
学院(105686)
(41103)
经济(40138)
研究(36982)
管理(34935)
理学(28817)
理学院(28470)
中国(28314)
管理学(27881)
管理学院(27675)
(23391)
(22304)
科学(22089)
(19382)
(17976)
(17516)
研究所(17409)
财经(17214)
(16333)
师范(16145)
中心(16050)
(15551)
北京(14914)
业大(14453)
农业(13985)
(13794)
经济学(13440)
(12816)
师范大学(12804)
基金
项目(62989)
科学(48659)
研究(48168)
基金(44280)
(38385)
国家(38001)
科学基金(31581)
社会(30236)
社会科(28357)
社会科学(28350)
(24681)
教育(23568)
基金项目(22510)
(21022)
编号(20355)
成果(18844)
自然(18841)
资助(18671)
自然科(18391)
自然科学(18385)
自然科学基金(18051)
课题(15172)
重点(14271)
(14211)
(12991)
(12833)
项目编号(12480)
(12477)
(12359)
教育部(12311)
期刊
(50607)
经济(50607)
研究(36044)
中国(26769)
学报(20225)
(19134)
教育(18954)
(17110)
科学(16078)
大学(15519)
学学(14345)
管理(13691)
(11221)
金融(11221)
农业(10997)
财经(10850)
(9392)
技术(9080)
经济研究(7884)
业经(7523)
问题(6848)
图书(6530)
(6344)
职业(5343)
(5223)
(5159)
论坛(5159)
理论(4959)
(4959)
书馆(4914)
共检索到1724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苑苑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他在《资本论》创作以前的五部经典著作中分别确立了自我意识本体论、感性存在本体论、社会实践本体论、社会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通过文本考察、形成依据、本质特征可以确证《资本论》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一是《资本论》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展现了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二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是其‘唯物史观’内在逻辑的必然""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原则""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起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苑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这一思想分别在"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劳动价值论"中"商品"这一研究起点的选取、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拜物教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中"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中工资的本质、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资本的积累"中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论述从未脱离马克思以劳动为本体的思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岳岷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岳岷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媛  
<正>判定一部著作是否伟大往往是看其能否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自《资本论》第一卷(1867)发表至今,已经走过了150多个年头。在这百余年历程中,资本主义不断进行自我调节,在数次的经济危机中采取各种手段“转危为安”,这仿佛说明资本主义还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行将灭亡的预测也并没有到来。《资本论》是否已经“过时”的命题时而泛起,学术界对此的看法莫衷一是。法国学者托马斯·皮凯蒂认为,21世纪的资本概念及属性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诞生于19世纪的马克思资本理论显然已经无法解释21世纪的新变化,
关键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岭  
研究对象问题涉及的是研究什么的问题,而逻辑起点则涉及研究路径问题。逻辑起点从研究对象的某一局部开始,在逻辑和历史的辩证运动中,逐渐过渡到研究对象整体,因而作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商品是简单商品。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从简单商品生产发展而来的,两者之间存在共性的成分,"商品生产一般"是表现两者共性的范畴。否定逻辑起点是"简单商品生产",或否定"简单商品生产"的客观存在,将陷入历史唯心主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雷声  
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分析是马克思《资本论》的主线。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对象,运用总体规定性方法,在创建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资本再生产论中,分析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性,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生产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虽然是具有差别的不同方面,但却是反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研究《资本论》,必须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对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龙  
“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于逻辑与历史是否要严格一致,在此意义上讨论该问题,是对马克思《资本论》叙述方法的误读。《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是以体系辩证法为主,参照了历史。主张清算“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问题,旨在澄清《资本论》的叙述方法与所谓的“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无关,并非反对这种方法本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排斥剩余价值规律、以国家为逻辑起点等都与将《资本论》的叙述方法简单地理解为“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有关。这种理解,事实上妨碍了将《资本论》的基本原理运用于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于现实的解释力。考虑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要廓清关于“逻辑与历史相一致”问题争论的迷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遵循《资本论》奠定的基本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接纳包括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在内的具体方法论作为补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民玉  王险峰  
《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本体论思想。"生"、"一"是《淮南子》基于对世界生成演化图景等"事实"本体论的勾画,表达的是"实然"问题,而"自然"、"无为"则是对"道"的价值本体论的思想表述,解决的是"应然"的问题,事实本体论与价值本体论即"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旭  
《资本论》是光辉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这一基本判断,既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化,也不会因为认知科学的进展,而丧失其客观性。对《论〈资本论〉的哲学根基》这一商榷文的回应,相对于《〈资本论〉是光辉的经济学著作》《〈资本论〉哲学化解读再研究》,增加了对"《资本论》是存在论"观点的补充性批判,重点是对《资本论》方法的阐释。对《资本论》方法的误解也许是所有关于《资本论》争议的一系列问题的本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沈时伯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深化对必要劳动的认识,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原则,从价值创造角度及从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互联系中深化研究和认识马克思所讲的必要劳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罗雄飞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著作中具有两类四种含义,应基于马克思独特的思维方法把握不同含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核心理念的"市民社会",与所谓普世价值密切相关,它是马克思理论集中批判的对象。如果说马克思具有某种市民社会理论的话,也只能看成基于唯物史观把握资本主义生产内在机理的理论。应从原则高度明确反对将两种性质的市民社会理论有意无意地混淆起来的做法。沈越教授将市民社会臆想为没有阶级属性的永恒的"中产阶级"社会。认为西方经济学、西方哲学等只是这种没有阶级属性的市民的意识形态,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应该不加批判地原原本本地"拿来"。他还试图通过个别德文词的辨析,一方面将苏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既有的马...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新刚  胡斯璇  
金融创新既增加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也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贫富差距。金融创新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虚拟经济正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越来越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当前亟待对日益深化的金融创新进行正确的规范引导。通过对《资本论》中劳动价值分析方法框架的建构,本文从价值增殖和价值分割两个层面对金融创新展开分析,发现金融创新在提升我国货币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积极或者消极的价值增殖或价值分割方面的变动,需要以价值创造为目的对金融创新进行甄别、改造金融创新监管体制,以切实保证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帆  
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了他的劳动关系理论。劳动关系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核心,在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分析人类历史过程提供了理论框架。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劳动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使得某些劳动岗位面临被取代的风险。在这一背景下,马克思的劳动关系理论提醒我们,要重视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剥削和不平等问题,同时积极推动改革,实现社会的正义和人类的解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秉公  
中国传统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长期以来也成为我国学校德育的哲学基础,受以民为本思想影响的德育存在着人的缺位和工具理性等弊端,因而德育应从以民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学校德育的哲学本体论概念,它既是一种德育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也是一种德育方法论。以人为本的德育以学生为本体。实行人性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