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1)
2023(5657)
2022(4384)
2021(4402)
2020(3485)
2019(7822)
2018(7925)
2017(13437)
2016(8676)
2015(9583)
2014(9962)
2013(8992)
2012(8393)
2011(7952)
2010(8335)
2009(7182)
2008(7340)
2007(6861)
2006(6101)
2005(5813)
作者
(23236)
(19174)
(19164)
(18489)
(12533)
(9554)
(8800)
(7550)
(7303)
(7259)
(6692)
(6602)
(6454)
(6387)
(6296)
(6154)
(5967)
(5751)
(5646)
(5500)
(5218)
(4954)
(4634)
(4577)
(4567)
(4421)
(4304)
(4249)
(3976)
(3956)
学科
(24458)
经济(24427)
教育(19516)
(18568)
管理(18493)
(14941)
企业(14941)
中国(14124)
方法(10173)
(9905)
理论(9895)
数学(8072)
(8017)
数学方法(7924)
(7488)
教学(6738)
(6395)
业经(5860)
技术(5543)
(5371)
(5153)
银行(5144)
农业(5081)
(5004)
金融(5003)
(4920)
(4836)
发展(4825)
财务(4815)
财务管理(4801)
机构
大学(123229)
学院(116947)
研究(45401)
(37820)
经济(36718)
管理(33614)
教育(29848)
理学(28205)
(27851)
理学院(27670)
科学(27401)
(27399)
师范(27249)
中国(27017)
管理学(26969)
管理学院(26680)
(23620)
师范大学(22472)
研究所(21456)
(20779)
(19973)
中心(18426)
北京(18419)
(18209)
财经(16314)
技术(16259)
(15815)
(15784)
业大(15298)
(14814)
基金
项目(70587)
研究(57697)
科学(56759)
基金(48049)
(41796)
国家(41279)
教育(35440)
社会(34133)
科学基金(33821)
社会科(32058)
社会科学(32046)
(28530)
(26663)
编号(24991)
成果(24298)
基金项目(23764)
课题(21711)
自然(20212)
自然科(19758)
自然科学(19751)
资助(19502)
自然科学基金(19419)
(18289)
(17968)
重点(17905)
(17742)
规划(16193)
(16008)
教育部(15838)
项目编号(15104)
期刊
教育(49774)
研究(48353)
(44230)
经济(44230)
中国(33287)
学报(21017)
(17452)
科学(17091)
大学(16725)
(16665)
学学(13980)
技术(13090)
管理(12604)
职业(11984)
农业(11229)
财经(9903)
(9496)
金融(9496)
(8598)
技术教育(7761)
职业技术(7761)
职业技术教育(7761)
(7273)
论坛(7273)
经济研究(6730)
(6216)
图书(6105)
(6084)
业经(6032)
(5978)
共检索到190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晓  黄志成  
基于对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的理解,STS教育在多层面上体现出后现代性:STS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蕴含着后现代性;STS教育追求主体个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开放、多元,在教学中关注"对话"与交往,这些都显现出了STS教育的后现代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斌  
20世纪下半叶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 STS教育在西方国家同时兴起。 STS教育的取向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主旨在诸多方面是一致的 ,STS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后现代科学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是 ,后现代主义在矫枉过正之时 ,却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烙上了浓厚的泛神论 ,非理性主义色彩。STS教育在构建理念与实践时 ,自觉地摒弃了这些消极因素 ,这就是两者本质的区别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衡量大学发展的哲学向度,但它们都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大学传统性表现为对人类文明的继承性,集中体现在教学功能上;大学现代性表现为对人类知识的发展性,集中体现在科研功能上;大学后现代性则表现为对知识的反思性,集中体现在社会服务功能上。大学的历史发展反映了知识内在属性从祭品向消费品的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的后现代性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地予以回应成为中国大学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后现代性的展现呼唤大学走向共同治理,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呼唤大学教学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海苓  
随着治理在大学系统内的推行,大学治理已逐步成为具有确切内涵、被广泛使用的核心词汇。考察大学治理的内涵及现实,分析大学治理中“去中心”与“元治理”、后官僚制与官僚制、民主与效率这三对主要矛盾的关系,可以发现,大学治理在秉承后现代性理念的同时,不应完全抛弃现代性的某些本质内涵,应体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统一与交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小玲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多方面有其契合之处。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女性主义翻译既可以研究性别差异、翻译的忠实概念、被父权压制的翻译、译者及女性译者身份的光复,又可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权力政治意识、语境意识、语言策略、翻译修辞的修正,以及身体翻译等女性主义翻译的恒常性话题,有利于从另一角度廓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体系的全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俞传正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同时又为现代性输出价值。现代性的建设过程之中又催生了后现代性的生成。公共图书馆职业遭遇到了后现代性力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职业使命削弱、核心价值困境、政治理性消解等。思考和解答公共图书馆职业的后现代境遇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子腾  柳海民  
教育学知识,即学科取向的教育知识,以学科对知识的要求为标准,构筑了教育学科知识的主体。教育学知识生产来源于现代性,有着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生产观、自我规训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基因。在其现代性基因的影响下,教育学知识生产遇到了片面追求科学主义、生产主体单一、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现代性危机。为了规避其带来的问题,需要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从扩大知识生产主体、承认知识观多元化、开放知识生产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进行重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温恒福  
建设性后现代教育是从文明更替的维度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批判与超越的思想与实践。其目的是创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理论,促进后现代教育改革,建设更加美好的后现代教育世界。有机哲学作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方法论主要表现为机体存在论、过程本体论、创造本性论、整体效能论、积极中庸论、有机整合改革论与和谐共生论。建设性后现代教育的具体观点与内容主要表现在它对现代教育的批判和它的人性假设、教育目的、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建设性后现代教育将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士恩  章锦河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阶段的产物,对应着消费型社会的新型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和社会革命,后现代主义与旅游的关系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凝视。《旅游学刊》发起的"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笔谈主题,无疑具有前瞻性。比如以"后现代+旅游/休闲/游憩/旅行"为检索关键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历史发展必然性、知识的客观真理性以及各种决定论的思想观念都遇到了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理性的和“科学的”认知方式、知识创新模式和管理学的演进发展模式需要改变。本文从管理学的现代性、超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三个方面讨论了管理学的发展模式问题。管理学发展方向的多元发展模式对于管理学发展是必需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立华  
建立现代图书馆伦理精神是对社会理性的诉求,人成为精神价值体现的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批判,是超越理性的价值评判尺度。图书馆学理论应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非理性的批判,坚持后现代图书馆的执着,实现超越,通过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建构,形成现代与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创新态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福生  刘迎洲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 ,人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复杂化。而人们应该从困惑和迷茫的现实中走出来 ,站在现代之外 ,用“后现代性”之眼光对管理会计学进行审视和思考。文章从这一角度着眼 ,对人类跨入全球化时代所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 ,即战略、生态、安全管理中管理会计学应向“战略管理会计”、“生态管理会计”和“安全管理会计”三个方向发展 ,以及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所发挥的功能分别进行了阐释 ,以便推动管理会计学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应用 ,建立同企业良性互动关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永军  
自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十年后的今天,进一步探究这一论题仍有意义。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对于我国今后的课程改革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我们也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必要的超越。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灿兴  
总结图书馆学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研究,提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图书馆演化中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两个方面,指出现代性在图书馆中不可缺少的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