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577)
2022(537)
2019(957)
2018(1009)
2017(1938)
2016(1161)
2015(1279)
2014(1358)
2013(1387)
2012(1359)
2011(1393)
2010(1525)
2009(1624)
2008(1717)
2007(1811)
2006(1705)
2005(1644)
2004(1662)
2003(1857)
2002(1923)
作者
(3980)
(3405)
(3186)
(3127)
(2240)
(1654)
(1435)
(1318)
(1294)
(1235)
(1221)
(1207)
(1205)
(1173)
(1112)
(1033)
(1031)
(993)
(986)
(907)
(887)
(821)
(812)
(799)
(798)
(771)
(769)
(735)
(684)
(672)
学科
(6003)
经济(5995)
管理(4290)
(3746)
(3629)
企业(3629)
(2533)
理论(2493)
教育(2163)
中国(1954)
(1779)
方法(1745)
(1670)
业经(1579)
(1391)
(1327)
金融(1326)
(1268)
(1265)
银行(1265)
(1240)
(1238)
(1215)
(1120)
体制(1018)
经济学(950)
图书(946)
(940)
贸易(939)
书馆(908)
机构
大学(25719)
学院(23862)
(8727)
经济(8517)
研究(7873)
管理(6636)
中国(5902)
(5762)
(5556)
(5143)
师范(5140)
理学(4964)
理学院(4877)
管理学(4792)
管理学院(4735)
科学(4616)
(4424)
财经(4389)
(4373)
师范大学(4130)
(3834)
(3766)
研究所(3763)
(3679)
北京(3666)
教育(3367)
财经大学(3067)
经济学(3045)
中心(3015)
(2676)
基金
项目(9779)
研究(8601)
科学(7579)
基金(6787)
(5521)
社会(5475)
国家(5439)
社会科(5135)
社会科学(5132)
科学基金(4347)
教育(4310)
成果(4298)
编号(3652)
(3585)
(3163)
基金项目(3099)
课题(2949)
资助(2762)
(2541)
(2433)
(2399)
(2374)
(2370)
阶段(2368)
重点(2323)
项目编号(2311)
教育部(2209)
社科(2209)
国家社会(2201)
(2167)
期刊
(13552)
经济(13552)
研究(10924)
(5577)
教育(5415)
中国(4895)
学报(4731)
财经(3762)
大学(3659)
科学(3540)
(3274)
学学(3199)
管理(2955)
图书(2529)
(2456)
金融(2456)
(2240)
书馆(2122)
图书馆(2122)
问题(2120)
技术(1812)
(1735)
经济研究(1631)
(1609)
(1519)
论坛(1519)
业经(1505)
社会(1430)
财经大学(1409)
改革(1322)
共检索到42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田  
美育是美学方面内容的多元综合教育,只有把握住美育这一结构整体的本体事实,诉诸综合分析方法,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出美育的本质。而肢解美育整体、只执一个方面的美育本质论,则陷入了本体论和方法论误区,无法找到真正的美育本质之所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寿波  
本文在"大物流论"五个主要理论"物的流动论"、"综合物流论"、"大物流科技论"、"大物流工程论"和"大物流产业论"基础上,新提出了"物流要素论"和"物流性质论"。物流要素论认为,无论自然界、社会界和经济界的物流都是由物质、流动、主体、地域和时间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MFORT理论,五要素中物质是核心要素。物流性质论提出物流有固有和非固有两种性质。物流固有性质反映物流基本要素的本质特征,是物流具有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物流非固有性质反映物流非基本要素的非本质特征,可以依据物流运作主体的主观意愿进行选择。物流固有性质有五个:物质性、流动性、主体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物流非固有性质也有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跃龙  
本文分别在对交易费用、组织费用和企业权威的考察认为 ,科斯关于组织费用与交易费用的比较而导致企业产生的逻辑是不存在的 ;分别在对市场扩张和企业规模的分析认为 ,企业与市场的规模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是互为依存的 ,但市场与企业的规模也不是相互决定的 ,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依赖路径。同时 ,在对企业与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分析认为 ,二者具有主从依存关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志华  
当前,伴随企业改制和资本重组的热潮,资本经营也成了一种经济时尚。但在理论上,关于资本经营的说法不一,甚至认为资产经营就是资本经营。与此同时,把资本经营的作用夸大到无限的程度,似乎只要资本经营,企业改制就可以成功,企业就可以搞活。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简·维瑟  刘音  
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习,延伸并深化学习的意义。有意识的学习只是学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几乎都发生在正规学习环境之外。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经常发生在我们通常认为不是学习环境的情景中,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本文着重探讨一些在正式学习之外值得我们关注的学习,以期使人们看到学习全景的广阔性和综合性,以及学习模式的多样性。今天的学习者处在一个丰富而多样、不断且剧烈变化的学习全景图中。传统的学习定义已经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丰富性和美感了。作者认为对正式学习的过分关注会使一个更完整、全面和综合的学习概念变得模糊。在目前对学习定义缺乏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另一种对学习定义的方法,即"不定义",...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文榕生  
文献编目的差异是长期存在的,应予理性对待。文献编目中的三种符号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客观性、规范性、逻辑性三项基本原则,是文献编目的精髓,贯穿于古今编目理论和技法之中,三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表1。参考文献9。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侯志军  
院校研究的重要特征是过程性,院校研究的意义在于过程之中,过程在院校研究中居于关键地位。院校研究过程的特殊之处在于,院校研究的过程与问题的质疑与发现、分析与判断、反思与解决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正是院校自我改进、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过程。院校研究的过程是随着院校发展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是求真、尽善、立美过程的统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振琪  
研究目的: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30年之际,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30多年的土地复垦学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探讨土地复垦学的基本问题及学科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土地复垦概念内涵不断丰富,以实现土地使用价值和生态环境双恢复为目标;(2)土地复垦学的研究对象为损毁的土地生态系统,核心任务是损毁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3)土地复垦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基础理论、复垦技术和复垦管理。研究结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土地复垦学的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基础理论、技术体系、管理手段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积家  
再论“认知”与“认识”的分野●张积家在《论“认知”与“认识”的分野》①一文中,我们论述了“认知”与“认识”的分野并阐明了用“认知”取代心理学中“认识”一词的进步意义,并对赵璧如先生《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②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1995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蔡泳  陈友华  陈卫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在高校,学术权力是高校领导与管理的重要问题。学术权力的合理使用,关系到高校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能力,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课题。因此,政府应向高校下放一定的权力,以调动校内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学校事业的顺利开展。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稌年  
第一节"‘动静说’的哲学渊源"和第二节的"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是对《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中的"动静说"》一文的补充,也是作为本文的衔接。"动静说"由李小缘先生于1926年提出,是一个建立在比较研究基础上的学说,他在1927年的《图书馆学》一书中,又完善了"动静说",并构建出了以此学说为基础的图书馆理论体系。这一学说也是群体的成果,是李小缘先生在总结归纳同时代业界人士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新而出的。这一学说在当今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继肯  
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作者提出是货币的本质、职能和数量三个 ,而不是两个 ,而且货币数量是核心。阐述了货币数量与本质、职能的关系 ,货币数量的对立面 ,货币在质上是无限的 ,在量上是有限的。货币数量是市场经济中的核心 ,社会问题中的焦点 ,观念、道德、伦理的标准 ,提出了货币数量的能量、魅力、幻觉。货币数量的增减变化是量变到部分质变到质变 ,货币总量及其分解 ,对最适货币量性质的分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兰莹  
金融约束论是人们试图总结东亚经济 ,特别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而提出的新的理论。它对经济落后、金融深化程度低的国家政府适度干预金融业的行为做出了正面的肯定 ,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的金融深化理论。作者对现存的关于金融约束论的争议 ,例如 :金融约束论能否成立、金融约束与银行业竞争、金融约束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金融约束论与国家推动发展论的异同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并且说明了金融约束论研究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