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623)
2022(564)
2019(1009)
2018(1076)
2017(2018)
2016(1211)
2015(1326)
2014(1429)
2013(1434)
2012(1418)
2011(1444)
2010(1591)
2009(1684)
2008(1787)
2007(1861)
2006(1740)
2005(1700)
2004(1703)
2003(1901)
2002(1959)
作者
(4100)
(3501)
(3284)
(3249)
(2315)
(1696)
(1474)
(1368)
(1344)
(1270)
(1256)
(1243)
(1241)
(1202)
(1150)
(1067)
(1065)
(1026)
(1012)
(933)
(909)
(843)
(836)
(826)
(813)
(790)
(790)
(770)
(699)
(685)
学科
(6201)
经济(6193)
管理(4404)
(3851)
(3771)
企业(3771)
(2658)
理论(2653)
教育(2275)
中国(2030)
(1819)
方法(1812)
(1737)
业经(1665)
(1471)
(1371)
金融(1370)
(1312)
(1309)
银行(1309)
(1259)
(1256)
(1256)
(1153)
体制(1046)
经济学(981)
图书(978)
(963)
贸易(962)
经济理论(959)
机构
大学(26572)
学院(24620)
(8965)
经济(8743)
研究(8139)
管理(6864)
中国(6056)
(5947)
(5741)
(5325)
师范(5322)
理学(5146)
理学院(5057)
管理学(4970)
管理学院(4912)
科学(4761)
(4563)
财经(4530)
(4502)
师范大学(4287)
(3956)
研究所(3877)
(3874)
北京(3772)
(3760)
教育(3533)
财经大学(3166)
经济学(3138)
中心(3114)
(2729)
基金
项目(10133)
研究(8925)
科学(7865)
基金(7030)
(5708)
社会(5684)
国家(5625)
社会科(5332)
社会科学(5329)
教育(4507)
科学基金(4495)
成果(4427)
编号(3793)
(3726)
(3290)
基金项目(3208)
课题(3093)
资助(2854)
(2611)
(2535)
(2496)
(2441)
(2436)
阶段(2434)
重点(2408)
项目编号(2396)
教育部(2300)
社科(2295)
国家社会(2279)
规划(2263)
期刊
(13841)
经济(13841)
研究(11231)
(5759)
教育(5707)
中国(5112)
学报(4861)
财经(3874)
大学(3770)
科学(3644)
(3370)
学学(3289)
管理(3076)
图书(2587)
(2521)
金融(2521)
(2294)
书馆(2169)
图书馆(2169)
问题(2166)
技术(1879)
(1756)
经济研究(1666)
(1658)
(1560)
论坛(1560)
业经(1540)
社会(1477)
财经大学(1441)
现代(1352)
共检索到43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田  
美育是美学方面内容的多元综合教育,只有把握住美育这一结构整体的本体事实,诉诸综合分析方法,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出美育的本质。而肢解美育整体、只执一个方面的美育本质论,则陷入了本体论和方法论误区,无法找到真正的美育本质之所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振之  
文章通过现象学还原的方法,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问题。从发生学、源动力上探讨旅游的源起、发生、生成机制和目标。让旅游重新回到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中认识旅游的本质;让旅游回到人的存在性,从生活世界“烦”的生存机制中探讨旅游的源起和动力;旅游是去远,去远本质上不是空间的移动,是因去远而获得诗意地栖居,去远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本质,从而揭示了去远与诗意地栖居的关系;旅游的终极目标是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在旅游中,人显现自身,澄明自身,获得自我的觉悟,认识到自我存在于世的价值。该文提出旅游的世界人诗意地栖居模型,将旅游的目标分成3个层级,即诗意的生活、诗意的人生和诗意的存在,最终追问到了旅游的价值,旅游的价值已超越了旅游本身,关系到人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从而成就了旅游的社会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何秉孟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狂热鼓吹私有化、巿场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即美国化的,代表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利益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正是在这种思潮的主导下,1980年代后,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集团在美国构建了极其野蛮的资本主义模式——新自由主义模式。1990年代初,美国政府炮制的"华盛顿共识"岀笼后,新自由主义开始向全球蔓延,给拉美、东亚地区的有关国家和俄罗斯、埃及等国造成了深重灾难;2007年又酿制了美国金融危机,并像瘟疫一样很快蔓延至全世界,祸害全人类。这表明,新自由主义是美国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理论武器,是一股祸水,新自由主义模式是一条通往灾难之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成涛  
职业美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价值论的角度对职业美育进行系统的研究。职业美育价值可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社会价值主要是职业美育对职场活动的价值,个体价值包含着职业美育对个体发展和职业发展的价值。职业美育价值的实现需要具备相应的逻辑前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家琼  
文章针对美育混同于艺术教育的现状 ,指出学科教育也是有效的美育方法 ;然后结合物理学科 ,从科学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以及美育的本质两方面论述了物理教学中进行美育的必要性 ;最后就如何实现美育与物理教育的融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卢世林  
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审美和创造能力密不可分。美育的功能应该从德育的遮蔽中凸显出来,把艺术和审美还原为生命力的充盈与创造,把陶冶情操还原为自由游戏与自由创造,把道德判断还原为美的鉴赏力。在美育实践中应注重游戏的审美教育功能,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龚蛟腾  侯经川  文庭孝  
图书馆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当前,图书馆的定义有很大局限性。公共知识资源应是图书馆的本质内容;公共知识管理是图书馆的本质职能;知识共享与知识保障是社会对图书馆的本质要求。“公共知识中心”这一概念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图书馆的本质。图4。参考文献18。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普惠金融是引领、规范与实现金融发展的,突出强调秉持金融的哲学人文发展理念,突出强调彰显金融为促进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而生,突出强调坚持金融为最广泛社会大众竭诚服务的一种共享的金融发展方式。对普惠金融概念的再界定回答了普惠金融是什么及其本质性特征是什么等问题,并在某种意义上辨析了其与小微金融、扶贫金融、农村金融等相关概念的混淆,对规范普惠金融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崔兵  卢现祥  
企业家理论和企业理论长期处于隔离状态,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只有融入企业家因素才能更好解释企业的产生和企业内部权威的来源,企业能力理论只有融入企业家因素才能更好解释企业边界的动态变化。基于企业家的视角,企业的本质是企业家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工具,企业边界是企业家基于价值最大化主动选择的结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志华   范文昕  
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企业预算通常被作为一种管理的工具、方法和责任管理手段。本文认为,这并不是预算的本质,预算应是一种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预算管理是以人为本、以利益和价值为导向的,预算也是以分工协同和分权为基础的;实施预算需要企业内部模拟市场,而现代企业制度离不开预算;预算管理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制定预算责任标准守住员工的行为底线,通过构建累进分配的激励机制使员工追求预算卓越成为一种本能。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钦先  张坤  
普惠金融是引领、规范与实现金融发展的,突出强调秉持金融的哲学人文发展理念,突出强调彰显金融为促进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而生,突出强调坚持金融为最广泛社会大众竭诚服务的一种共享的金融发展方式。对普惠金融概念的再界定回答了普惠金融是什么及其本质性特征是什么等问题,并在某种意义上辨析了其与小微金融、扶贫金融、农村金融等相关概念的混淆,对规范普惠金融相关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昆如  
会计有其固有属性和决定因素,但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角度、不同研究者去考察会得出不同结论。从产权理论视角来考察,会计本质是以企业财产权利为基础的各种契约集合体。在现实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由"会计契约"构成,会计工作的任何秩序均来源于契约,会计工作的目的在于履行和解除契约。研究会计契约有利于拓展会计学研究领域,为我国制定更加科学的会计准则服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玲  
美的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美育可以开阔人的眼界,充实人的心灵,提高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文章认为,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音乐的独特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演唱的情感美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的美育作用,用音乐塑造美、创造美的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