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21)
- 2023(5215)
- 2022(4446)
- 2021(3787)
- 2019(7080)
- 2018(6984)
- 2017(13403)
- 2016(7022)
- 2015(8088)
- 2014(8224)
- 2013(8413)
- 2012(8262)
- 2011(7893)
- 2010(8421)
- 2009(8183)
- 2008(8023)
- 2007(7596)
- 2006(7270)
- 2005(6824)
- 2004(6265)
- 学科
- 济(59733)
- 经济(59699)
- 管理(22896)
- 业(19412)
- 方法(18505)
- 企(16843)
- 企业(16843)
- 数学(15461)
- 地方(15432)
- 数学方法(15236)
- 地方经济(11942)
- 学(11774)
- 中国(11177)
- 业经(10267)
- 财(9406)
- 农(7896)
- 制(7588)
- 理论(7397)
- 经济学(7108)
- 和(7070)
- 融(6550)
- 金融(6549)
- 环境(6537)
- 体(6524)
- 策(6275)
- 贸(6025)
- 贸易(6020)
- 发(5837)
- 银(5798)
- 银行(5792)
- 机构
- 大学(126961)
- 学院(124726)
- 济(63329)
- 经济(62174)
- 研究(46650)
- 管理(43874)
- 理学(36661)
- 理学院(36176)
- 管理学(35483)
- 管理学院(35228)
- 中国(35074)
- 财(28043)
- 京(26620)
- 科学(26252)
- 所(24210)
- 财经(22226)
- 研究所(21558)
- 经济学(21309)
- 经(19928)
- 江(19567)
- 中心(19542)
- 经济学院(18659)
- 北京(17432)
- 范(17366)
- 师范(17254)
- 财经大学(16095)
- 院(16001)
- 州(15346)
- 农(15092)
- 科学院(14141)
- 基金
- 项目(70622)
- 科学(56019)
- 基金(52135)
- 研究(51895)
- 家(44724)
- 国家(44395)
- 科学基金(38049)
- 社会(35629)
- 社会科(33936)
- 社会科学(33925)
- 省(26042)
- 基金项目(25840)
- 教育(23015)
- 资助(22784)
- 自然(22470)
- 自然科(21967)
- 自然科学(21962)
- 划(21718)
- 自然科学基金(21552)
- 编号(19398)
- 成果(17356)
- 发(16238)
- 重点(16043)
- 部(15912)
- 国家社会(15512)
- 济(14313)
- 经济(14178)
- 课题(14104)
- 教育部(13937)
- 人文(13712)
共检索到2040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М.С.沃洛布耶夫-阿尔切莫夫 張文奎 張曉天
苏维埃经济地理学无论在苏联劳动地域分工的研究方面,或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地理的研究工作方面,都有不少的成绩。我们经济地理学在编写中学教科书方面的功绩也是很大的。Н.Н.巴朗斯基、И.А.威特威尔编的中学教科害受到最高奖赏——斯大林奖金。惟有被强有力的。唯—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所创造的苏维埃经济地理学,才是真正利学的经济地理学。资产阶级的经济地理学拿什么能来和它相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C.布揚諾夫斯基 梁元博
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基础问题在我国成为争论和著述的题材已经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了。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任务是从一定的角度去研究我国的生产。我们亲眼看见我国地理正在异常迅速地、甚至可以说是飞跃地改变着。但是说起来很奇怪,许多经济地理学家虽然专门研究苏联经济地理,却很少参加或者可以说完全不参加我国新地理的建设工作。由于某些经济地理学家的科学工作脱离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因而他们的理论体系就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脱离生活的、教条主义的性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文尝
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在1983年5月召开了第三十届大会,会议就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展开深入的讨论。大会筹备委员会为使讨论更好地适应现代课題,在当前日本已形成的若干主要研究潮流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1)地域构造论;(2)区位论;(3)资源论与环境论。在全体大会上有三个主要报告:“经济地理学与国民经济的地域构造”(山川充夫)、“从近期经济地理学成果看方法论——以区位论研究为主”(金田昌司)、“资源论的动向与课题”(森潼健一郎),本文即根据这三个中心发言整理而成。战后日本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即“区位论经济地理学”和“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它们的方法论由于所依据的经济学不同而有差别,但是都认为经济地理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并且都同意把研究对象限定为“经济地域构造”或“经济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者对其研究对象“地域构造”作了如下定义:“地域以区位为构成单位,同时它又是更大地域的构成单位。换言之,若干个区位的集合即为地域,这种地域聚集形成更大的地域以至整个地表。地域的水平集聚和垂直集聚——地域的排列组合状态,即为地域构造或空间构造”(西冈久雄,1976年《经济地理分析》)。“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学者则注重从生产关系和历史的观点研究经济地域如何形成。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希望两学派更好地融合交汇,以开创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胁田武光 ,沈象仁,张豪禧
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国外地理学界对经济地理学性质和方法的看法,但个别提法值得商榷,供大家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Д·С·吉莫什金 吟如
"全苏地理学会会刊"上所展开的关于经济地理学基本问题的争论,无疑是我们科学中的重大事件。可惜,个别参加者除提出有科学论据的批评,对自已的观点有明确的说服性论证的自我批评以外,对有对自已的论点用"放冷箭"的错误方法和沾辱他人的情况,这与真正的科学争论是毫无共同之处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与区域性紧密联系的综合性,是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特性之一,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方法论,经济地理学在学科分工中的地位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都与综合性有关,经济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地理学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反映综合性的要求,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理论课题。一、经济地理学综合性的基本概念阐述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必须赋以具体的内容。因为,综合与分析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手段。综合是把事物或现象的各部分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Б.Н.謝米夫斯基 張文奎 張曉天
1951—1953年间"在哲学问题"杂志上展开了对经济地理学理论问题的争论,其中特别是揭露了所谓"区域学派"的巨大原则性的错误,该学派的根本立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相抵触的。特别奇怪的是:任何一个"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也没敢参加这次争论。显然,在哲学杂志的篇幅上,揭露了他们理论观点之荒谬。但是,仍然如故,"区域学派"的拥护者们对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威
从空间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方面阐述对我国矿业城市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就企业、城市和区域的关系、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主体功能区规划对矿业城市发展目标的调整,提出矿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经济地理学 矿业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玉申
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进程一方面反映了整个地理学和科学潮流的变革趋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为客体的城市本身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地理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城市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城市已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聚落形态,它在区域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得以迅速提高和加强。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各种变化正是在这种复杂背景下展开的。电子计算机、航空航天和遥感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樊杰
我国经济地理学在过去10年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应用实践中得到迅速发展,针对优化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对科学基础建设的需要,文章讨论了未来10年经济地理学学科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主要包括:形成地域功能成因理论与识别方法,为我国不断强化的空间管治和因地制宜等发展观的实施提供地域功能管治原理;建立空间结构有序化演进学说,使之成为能够与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一样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同等重要的作用;加强时空尺度转换与人文界面(线)作用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为提升经济地理领域的规律性成果的水平创造条件;加快开发研制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系统,增强现代技术方法支撑学科建设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方法提升学科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不断拓展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实现增量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交叉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方法论的探讨,促进经济地理学产生质的飞跃。文章认为,以上五个方面重大问题的突破将有助于经济地理学发展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科学学科之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宪生
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形态已走近我们。新经济形态使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成为可能。为适应新经济形态,经济地理学要重新确定研究对象、问题和任务,构建现代经济地理学体系和范畴,以指导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合理布局。
关键词:
新经济形态 资源经济 经济地理 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小建,陈太政,覃成林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地理学界出版了一批经济地理学教材 ,这些教材在体系、内容和风格方面 ,试图从整体上把经济地理学重塑为具有独立研究领域、内部逻辑关系清晰、理论性强具应用价值高的一门地理科学。但在建立完整的科学体系、反映经济地理学新进展等方面仍然需要进行改革与发展。面向 2 1世纪《经济地理学》教材 ,以全新的框架、严密的体系结构 ,介绍了至今为止经济地理学的主要进展。面向 2 1世纪 ,在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应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
经济地理学 教材 创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志高 尹贻梅
近年来,演化分析方法在西方经济地理学界,尤其是欧洲日益受到重视,这可能是因为演化思想为分析产业空间集中的出现和经济的空间差异提供了有益的模型和解释。一些经济学家虽然分析了产业创新和技术变化演化,但却忽视了其空间特性,这正是经济地理学者所关注的领域。经济地理学吸收演化经济学的有关养料后,分析了这些空间特性对企业竞争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并富有成效地将本地生产系统、根植性和区域学习过程等与演化思想结合起来,用演化思想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现象及规律,试图在经济地理学中全面引入演化思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兆量
研究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任务。反映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经典的办法,可以用实物劳动生产率,如每个职工每年或每日、每时生产所得的粮食或钢、汽车。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提供粮食9~17万斤,肉6千到1万3千斤(不包括禽类)。印度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年平均提供粮食1,700斤,肉8斤,对比十分明显。实物劳动生产率的缺点是不同的产品不能相加,无法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水平。要反映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必须借助货币指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京淑,刘力,韩凤
“柔性”已成为象征后福特主义时代新生产方式的代名词。对柔性及其空间影响、空间结构的研究,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地理学界主流。文章试图以柔性为主线来理解现代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发展变化的新趋势,进而探索现代经济地域空间特别是产业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为此,首先回顾了柔性研究兴起的理论背景,并对柔性的内涵进行诠释。在此基础上,整理了经济地理学在对柔性的空间实现形式的研究中所取得的关于“新产业区”和“产业集聚”的理论发现。最后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