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77)
2023(9207)
2022(8050)
2021(7347)
2020(6492)
2019(15336)
2018(14984)
2017(29140)
2016(15641)
2015(17598)
2014(17732)
2013(18124)
2012(16977)
2011(15462)
2010(15837)
2009(15259)
2008(15594)
2007(14568)
2006(12732)
2005(11442)
作者
(46698)
(39134)
(39071)
(37550)
(24889)
(18829)
(17922)
(15222)
(14794)
(13971)
(13408)
(13009)
(12626)
(12576)
(12247)
(12194)
(11864)
(11462)
(11429)
(11395)
(9743)
(9661)
(9587)
(9038)
(9030)
(8874)
(8715)
(8632)
(7877)
(7840)
学科
(72506)
经济(72339)
管理(44790)
(44671)
(37042)
企业(37042)
方法(34784)
数学(28386)
数学方法(28095)
(19958)
中国(18367)
(18181)
(16332)
业经(15889)
理论(14071)
(13246)
贸易(13239)
(13162)
地方(12950)
(12838)
农业(12815)
(12741)
(11194)
财务(11157)
财务管理(11128)
企业财务(10544)
(9724)
银行(9699)
(9558)
金融(9554)
机构
大学(241249)
学院(237011)
(99042)
经济(97016)
管理(88586)
研究(80398)
理学(75676)
理学院(74787)
管理学(73427)
管理学院(72965)
中国(60357)
(51149)
科学(48530)
(47586)
(41642)
(40225)
财经(37472)
研究所(37439)
(37173)
中心(36495)
业大(34201)
(33809)
(33652)
师范(33400)
北京(32444)
农业(31523)
经济学(31357)
(29113)
经济学院(28312)
(27654)
基金
项目(149362)
科学(117134)
研究(110593)
基金(108135)
(93763)
国家(92957)
科学基金(78701)
社会(71939)
社会科(67081)
社会科学(67055)
(57748)
基金项目(56332)
教育(51975)
自然(49112)
(49011)
自然科(47948)
自然科学(47933)
自然科学基金(47110)
编号(45403)
资助(44469)
成果(38706)
(34206)
重点(34102)
(31859)
课题(31540)
(30270)
教育部(29508)
国家社会(29414)
科研(28719)
人文(28566)
期刊
(111168)
经济(111168)
研究(73304)
中国(47349)
(40054)
学报(39485)
(36243)
科学(34629)
管理(31826)
大学(30016)
教育(29244)
学学(27707)
农业(23991)
技术(20667)
财经(20466)
(19621)
金融(19621)
经济研究(17950)
(17636)
业经(17090)
问题(15268)
(13789)
图书(13057)
(12989)
(12953)
技术经济(12944)
统计(12042)
理论(11276)
商业(10887)
世界(10575)
共检索到360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本文对汪海波先生同我的有关理论争论做了回答和评析,认为他错将生产力标准问题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问题混淆为同一回事;他反对在生产力标准外提出评价社会经济制度和政府政策的价值标准,断言这是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决定生产关系的二元论和三元论,是唯心主义。这是文不对题和理论逻辑缺失的无理批评;怎样总结和评价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60多年来的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不赞同汪先生断言只要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一元论"就够了的观点,主张应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中去评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金富  
本文认为任何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评价标准都具有二重性,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具有必然性,当前我们坚持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具有合理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判断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先进或落后,对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制度来说,主要用生产力标准进行判断是可以的,而如果对新中国60多年来的发展和30多年来的改革所经历的得失成败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应当把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统一起来。这需要决策者的自觉把握。我国经历了四种情况:一是将两个标准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顺利发展;二是表面上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但违反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搞"大跃进";表面上重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但违反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刮"共产风",造成生产力的损失和人民的灾祸;三是忽视生产力的发展,片面强调社会主义道路,"割资本主义尾巴",结果是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既偏离了生产力标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本文认为,《再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一文在理论上的根本缺陷在于:忽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把作为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生产关系与其实现形式混同起来。因此,该文把"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的提法,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概括,似欠根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本文进一步论述了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事实依据和必要性,全面反驳了胡钧教授强加的不实之词和无理指责及其任意曲解。不赞同胡文根据其不完整准确解读马恩的有关论述得出对剥削制度特别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完全、绝对肯定的观点。本文就生产力标准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的区别,马克思高度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不限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判断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与判断以往社会制度的价值标准的异同,马恩既确认一切剥削制度的产生与更替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过程、又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了批判的科学态度与理论,进行了辨析与论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评断和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应是生产力标准和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统一。生产力标准论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不能等同。生产力决定论不能解读为机械生产力决定论,更不能错解为唯生产力论;生产力标准论不能错解为唯生产力标准论;唯生产力论是马恩列斯批判过的庸俗生产力论,邓小平也否定唯生产力论即庸俗生产力论。汪海波先生大力宣扬这类观点,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归结为唯生产力论是极其不当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一般说来对社会经济制度的评价,除了生产力标准以外,是否还应有价值标准;第二,对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的评价,"重在生产力标准,辅之以价值标准"的说法能否成立;第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评价,是否应是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侯为民  
针对汪海波研究员对社会经济制度的价值评价标准的质疑,本文区分了社会经济制度的决定与对社会经济制度的评价这两个不同层面的理论问题;结合历史和现实,指出对社会经济制度的评价不仅需要坚持生产力标准,也需要坚持价值标准;在价值标准的基础上,阐述了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卫兴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经济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统一起来,把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统一起来,把发展经济和发展社会主义统一起来。概言之,应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的角度看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从生产力的角度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又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从价值标准的角度研究。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是统领全局的价值标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九青  
近来,胡钧教授与卫兴华教授针对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先进落后的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问题,进行学术争论,内容涉及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理论的不同理解,分歧可以归结为历史观上的差异: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人道主义历史观。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伟  
本文认为评价社会制度先进或落后的标准,可以千差万别,但生产力是唯一标准。各种评价标准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学增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不能也不应该成为衡量生产关系优劣的惟一因素。决定生产关系的因素不等于对生产关系的判断因素。马克思对社会经济制度划分的依据含有生产力标准,但主要还是价值标准。这个价值标准就是生产关系或者说生产方式的历史特性,对存在阶级剥削的制度来说,马克思把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剩余劳动的形式作为判断不同经济制度或生产方式的显而易见的标准。正义具有永恒的价值即人类行为和利益的普遍兼容性,而且是一个历史和相对的概念,马克思开拓性地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来赋予正义一个新的内涵,那就是正义的现实性与历史性。基于正义受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的直接制约,正义成为了反映既定的生产方式的一面价值镜子和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家治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创造使社会得以向前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成了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主要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