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50)
2023(2486)
2022(2136)
2021(1919)
2019(3791)
2018(3747)
2017(6990)
2016(4053)
2015(4597)
2014(4513)
2013(4634)
2012(4562)
2011(4375)
2010(4495)
2009(4351)
2008(4382)
2007(4273)
2006(3998)
2005(3754)
2004(3485)
作者
(15655)
(13159)
(12910)
(12205)
(8435)
(6491)
(5748)
(5244)
(5066)
(4826)
(4688)
(4614)
(4497)
(4465)
(4398)
(4184)
(3953)
(3922)
(3920)
(3798)
(3510)
(3436)
(3412)
(3232)
(3120)
(3099)
(2881)
(2874)
(2803)
(2733)
学科
(15969)
经济(15942)
管理(10903)
(9759)
(8563)
企业(8563)
(7342)
方法(6228)
中国(4795)
数学(4582)
数学方法(4494)
理论(4247)
(4177)
(3975)
(3836)
业经(3623)
教育(3496)
(3017)
(2996)
金融(2993)
(2845)
银行(2817)
(2803)
贸易(2801)
(2794)
(2716)
(2703)
(2561)
农业(2524)
地方(2494)
机构
大学(70868)
学院(67260)
研究(28741)
(23392)
经济(22809)
中国(20549)
科学(20548)
管理(18883)
(17920)
(17024)
(16484)
研究所(15530)
理学(15292)
理学院(15025)
农业(14558)
管理学(14557)
管理学院(14452)
业大(13018)
(12203)
(11993)
中心(11739)
(10695)
北京(10632)
(10320)
师范(10107)
(9978)
(9331)
财经(9273)
农业大学(9166)
科学院(9124)
基金
项目(41271)
科学(30533)
基金(29028)
(28188)
国家(27949)
研究(25752)
科学基金(21503)
(16082)
自然(15572)
自然科(15187)
自然科学(15175)
自然科学基金(14917)
(14909)
社会(14824)
基金项目(14357)
社会科(13865)
社会科学(13855)
资助(12905)
教育(12211)
重点(10337)
计划(9846)
编号(9215)
科技(9148)
成果(9110)
(8908)
(8893)
科研(8350)
(8054)
课题(7933)
创新(7610)
期刊
(30169)
经济(30169)
研究(23256)
学报(20203)
(16409)
中国(16065)
科学(15236)
大学(14226)
学学(13359)
农业(10844)
(10303)
教育(9720)
管理(8621)
财经(6383)
(6068)
金融(6068)
(5872)
(5574)
业大(5498)
(5126)
技术(4713)
农业大学(4631)
经济研究(4592)
图书(4327)
问题(4182)
林业(3722)
业经(3593)
(3551)
书馆(3467)
图书馆(3467)
共检索到111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肖凝  
犯罪现场是侦查主体查明犯罪行为的起点,也是收集犯罪证据的宝库。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犯罪现场的内涵和外延有了变化和扩展,现场的特征和构成也随之产生了新的特质。只有充分认识犯罪现场的特性,进一步理解犯罪现场的构成,侦查人员才能在现场勘查工作中最大化地发挥出战力,收集充足的证据,从而让犯罪嫌疑人归案,并顺利开展进一步的诉讼工作。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蔡士林  陈明  
我国刑法界对于共同犯罪理论的通说长期以来被"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模式所束缚,这也使得任何关于过失的犯罪行为主体被定义为单个要素。这种看似合理的模块式的犯罪剖析,其实质是对共同犯罪的机械式的误读,它割裂了犯罪整体论的思想,片面地从文字含义来理解共同犯罪。因此,可以从犯罪的原点(逻辑结构)和司法运用两个方面,对共同过失犯罪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重塑其结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杜英华  
本文作者曾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起草工作,并为本刊撰写了《土地犯罪五个法律问题》 (发表于本刊 2001年第 1期 )。两篇文章都是很好的教材,结合起来读,对提高土地管理系统依法行政水平,打击土地违法现象很有帮助,对司法机关有效制裁土地犯罪也会产生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田林  
审计犯罪不是刑法学概念,而是犯罪学概念,是以实施主体为视角选取的一种犯罪类型,即审计工作人员在政府审计过程中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审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衡海芳  
文章分析了目前行贿犯罪的特点,阐述了行贿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就行贿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提出了建议,认为在行贿和受贿犯罪这一对丑恶行径中,行贿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清除了行贿也就消除了受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罪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它方法掩饰隐瞒的犯罪行为。其中作为本罪前提的犯罪即本犯在本罪犯罪构成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本犯的犯罪主体无论是正犯还是教唆犯、帮助犯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成立本罪并不要求本犯也必须成立犯罪,只要符合本犯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要件,并具有实质的违法性就够了。本犯是否受到处罚并不影响其行为的违法性,因此也不影响本罪成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施锐利  牛淑贤  
在危害税收征管的犯罪中,发票犯罪几乎与所有的税收犯罪有关联,对国家税收收入危害最大。在发票犯罪行为扩展化和发票犯罪刑罚趋重化的立法态势下,多罪重刑的刑事政策的合理性值得考虑。预防此类犯罪不能简单地施以重刑,甚至动用死刑以弥补制度缺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月斌  
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法制经济,完备的市场经济中应该没有欺诈犯罪行为的容身之地。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特别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伺机大发横财,猖狂地进行金融欺诈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国家正常金融秩序。金融欺诈是经济生活中一种变异现象,已引起法学界、金融界等关注和探讨。然而,当前在我国,从理论与实务上对金融欺诈进行比较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总结与探讨,尚处初步阶段。鉴于此,本文拟就金融欺诈犯罪内涵、构成、类型、特点、成因及控制诸方面试作肤浅论述。金融欺诈犯罪内涵 科学合理的内涵是从事一项研究课题的出发点和基本点。根据刑法理论的基本要求,一般...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麻国安  
我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 ,与此同时 ,我国的犯罪数量也在不断上升 ,犯罪质量不断恶化。犯罪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 ,是每一个犯罪研究者必须说明的任务。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此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马海群  
论信息犯罪及其控制Abstract:Informationcrimeisakindofnew-typeunlawfulpracticewithgraeatharmfulness.Effectivemeasuresshouldbetakentotack...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萍萍  
分析了计算机犯罪的原因 ,剖析了计算机犯罪的特点 ,指出了计算机犯罪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舒明远  
浅论土地犯罪的认定舒明远本文所称土地犯罪,是指修订后的新刑法增订的关涉土地方面的犯罪。对新增订的土地方面的犯罪如何认定,是刑法研究中提出的新课题,既无现成的司法实践可借鉴,在理论研究方面也不多见。尽管修订的《刑法》设定了条款,确定了罪名、罪状及刑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一力  
1991年4~月间,浙江人赵××与湖南人王××在罗马尼亚相识后,共同策划回国办理劳务输出护照,从中牟利。二人按照商定,回国后分头行动。赵××到浙江省某县联系出境人员及其户口迁移证;王××到湖南省联系办理出国护照手续。1991年6月中旬,赵××在办理了出境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星文  
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当前腐败集中体现的职务犯罪,虽经近年来的严厉打击,但仍处告发态势,严重危害着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管理秩序,已成为阻碍我国改革开发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进程的巨大障碍。在我国现行的职务犯罪惩防体系中,形成了以纪委、监察部门和人民检察院三家为主的专职部门,而作为肩负经济监督职能的审计机关虽然在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并未取得主体机构的地位。审计机关在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中具有发现犯罪线索、查实犯罪事实以及通过法定性、经常性、强制性审计监督预防职务犯罪的功能。在转型期审计机关应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拓展审计领域、改进审计方法等措施来充分发挥其在预防和查处职务犯罪中的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