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5)
- 2023(5500)
- 2022(4749)
- 2021(4289)
- 2020(3726)
- 2019(8254)
- 2018(8281)
- 2017(16328)
- 2016(8854)
- 2015(10049)
- 2014(10307)
- 2013(10135)
- 2012(9501)
- 2011(8648)
- 2010(9112)
- 2009(9007)
- 2008(9312)
- 2007(8821)
- 2006(8194)
- 2005(7998)
- 学科
- 管理(34574)
- 济(34421)
- 经济(34335)
- 业(30155)
- 企(26348)
- 企业(26348)
- 制(14879)
- 财(14523)
- 农(10855)
- 中国(10840)
- 方法(10649)
- 体(10142)
- 业经(9980)
- 体制(8678)
- 务(8677)
- 财务(8641)
- 财务管理(8614)
- 银(8411)
- 银行(8406)
- 企业财务(8090)
- 行(7980)
- 数学(7919)
- 数学方法(7739)
- 融(7502)
- 金融(7499)
- 学(7466)
- 税(7164)
- 理论(7136)
- 税收(6588)
- 贸(6563)
- 机构
- 大学(138127)
- 学院(137384)
- 济(56667)
- 经济(55301)
- 管理(48870)
- 研究(45494)
- 理学(39917)
- 理学院(39481)
- 管理学(38900)
- 管理学院(38625)
- 中国(37362)
- 财(33999)
- 京(29335)
- 财经(25041)
- 科学(24587)
- 江(23582)
- 所(23267)
- 经(22202)
- 中心(20811)
- 研究所(19879)
- 北京(19170)
- 范(18967)
- 师范(18870)
- 州(18823)
- 财经大学(18072)
- 经济学(17974)
- 农(17655)
- 经济学院(15874)
- 院(15747)
- 省(15453)
- 基金
- 项目(76429)
- 研究(61160)
- 科学(60577)
- 基金(54959)
- 家(45875)
- 国家(45439)
- 社会(39651)
- 科学基金(39119)
- 社会科(37442)
- 社会科学(37430)
- 省(29818)
- 教育(28535)
- 基金项目(28127)
- 编号(25438)
- 划(24547)
- 成果(23560)
- 自然(22549)
- 资助(22389)
- 自然科(21974)
- 自然科学(21970)
- 自然科学基金(21574)
- 制(21383)
- 课题(18620)
- 部(17859)
- 重点(17359)
- 性(17159)
- 国家社会(16147)
- 发(16014)
- 教育部(15993)
- 创(15852)
共检索到231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赞晓
本文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地指出流通资料所有制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指出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的概念,接着更深入地探讨了流通资料所有制在商品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结构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产资料所有制 流通资料所有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赞晓
本文就经济学界只讲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指出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应该涵盖流通资料所有制,并对二者作出分析区别,肯定流通资料所有制应是商品经济中的特有范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新城
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分配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脱离生产方式抽象地研究分配问题。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公平分配。不同生产关系有不同的公平标准。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是庸俗社会主义。毛泽东批评了分配决定论,强调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交换不能决定分配方式,只能影响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能夸大市场经济的作用,仿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就使得分配领域从按劳分配变为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我国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
关键词:
生产方式 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龙绍双
一、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定义及人与人关系本质的内涵许涤新先生主编的《政治经济学辞典》给生产资料所有制下的定义是:“指生产资料归个人、阶级、集团或社会所有,是人与人之间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①李克穆先生最近给所有制下的定义是:“从一般意义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天祥
马克思提出了“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设想。但其涵义到底是什么 ?百余年来 ,成了经济学中犹如数学王国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的理论难题。作者独辟蹊径 ,以马克思关于私有制的经典定义为枢纽 ,论证了股份公司中股东个人持有的股权证 ,就是个人所有制。理由有 3条 :第一 ,“公司享有股东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第二 ,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决策与管理权、监督权 ,归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的“劳动外部条件”已不属于私人 ,但股东所持股权证 ,通过股东会对公司拥有最终控制权 ;第三 ,股东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多少 ,享有“三大权利”。
关键词:
个人所有制 股东所持股权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W·布鲁斯 K·拉斯基
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市场社会主义(要求有完全独立的企业和真正的企业家身份)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有制)兼容吗?国有企业具有完全的市场行为吗?在这里我们并不打算讨论所有制理论的一般性问题。我们的兴趣限于那些与市场社会主义的运作条件直接有关的方面,甚至在这种界限内,我们也要省略掉一些领域,例如正在出现的跨国所有制形式(合资企业)。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建中
(一)个人所有制与公共所有制共生、共存人类社会曾经历过一个漫长(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的无所有权从而无所有制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是散处各地且游动不居的部落群体.这些游动群体除到处寻找即时消费的野生植物果实和野生动物而外,一无所有.所有权从而所有制产生于定居氏族社会的晚期.此时,定居氏族从事农业生产.生产工具逐步改进从而生产力逐步发展,以致产生了一定的财富剩余.对剩余财富的分配——分别占有导致了个人所有权和公共所有仅的共生.当然,"两权"的共生伴随着氏族大家庭分化为若干个体家庭(生产工具的改进使个体家庭成为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其林
社会分工和占有关系是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及其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根本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依据。以一定社会生产力为基础形成的占有关系与占有方式及其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构成某个社会形态下所有制关系的物质内容,并集中反映该社会所有制形态区别于其他社会所有制形态的基本特征。“共同占有”方式是我们认识公有制与商品经济一般关系的基点。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关系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商品经济虽然植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中,是一种原生的商品经济,但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属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克穆
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与实践李克穆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理论的基本内容(一)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内涵———所有制形式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1.所有制的基本概念从一般意义上讲,所有制(ownership)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通常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效奇
生活资料是物质资料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人类社会对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以及社会成员之间为此而结成的关系,构成了生活资料所有制。它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一样,属于社会生产关系范畴。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已经有过两种生活资料所有制形式。首先是在原始社会产生的生活资料群体所有制形式。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和繁衍,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原始公有制。出于同样的目的,人们猎取的生活资料也是属于群体所有,分配给每个成员。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生活资料,人们只拥有其使用权,而不具有所有权,因此,也就不具有私人占有的性质。其次是生活资料私有制形式。随着生产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保利
生产资料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积累主体的选择问题。不同的积累主体具有不同的积累动力和积累效率 ,从而决定着生产资料积累的状况 ,进而成为人们考虑选择积累主体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资料所有者承担着积累主体的职能 ,因此他必然要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 ,获得一个相应的份额 ,做为进行生产资料积累的物质基础。判断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社会福利水平应以他用于消费的部分为依据 ,将其同社会的一般福利水平进行比较 ,由此来判断社会福利水平的差别 ,进而得出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状况。在公有制的社会中 ,由于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控制和支配所存在的差别 ,同样会造成社会福利水平的较大差距 ,从而偏离公有制所设想...
关键词: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积累主体 社会产品分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国刚
界定、维护和协调经济当事人之间的财产权利关系,是经济有序运行、资源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商品经济运行客观上要求建立产权关系,即用法律机制来界定、维护和协调财产权利关系。产权关系与所有制关系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二者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中经济本质与经济运行的关系,植根于社会生产关系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中。把产权关系误认为所有制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延伸已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造成了许多矛盾和混乱,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正呼唤着推进现代产权制度、产权规则、产权机制的发育形成。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国刚
全民所有制内部的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根本难点。多年来,这个"堡垒"久攻不下的基本原因在于,我们一直未能弄清主体对财产的权利关系在经济制度层次上和在经济运行层次上的区别,将所有制关系与产权关系、所有权(或经营权)与产权混为一体,从而未能建立起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权制度、产权规则及产权机制。为此,需要解决什么是产权,产权关系与所有制关系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产权制度及其规则和机制等问题。一、产权关系界定:经济运行中的法定财产权利关系。所谓产权关系,是指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由法律界定和法律维护的各经济当事人对财产的权利关系。其中,"社会经济运行"界定着各经济当事人和财产权利关系所处的经济活动层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