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1)
- 2023(4285)
- 2022(3865)
- 2021(3716)
- 2020(3384)
- 2019(7881)
- 2018(8080)
- 2017(16069)
- 2016(8907)
- 2015(10241)
- 2014(10335)
- 2013(10040)
- 2012(9146)
- 2011(8394)
- 2010(8924)
- 2009(8399)
- 2008(8349)
- 2007(7660)
- 2006(6719)
- 2005(6109)
- 学科
- 济(39221)
- 经济(39184)
- 管理(24020)
- 业(23113)
- 方法(20274)
- 企(20105)
- 企业(20105)
- 数学(17593)
- 数学方法(17072)
- 中国(9366)
- 理论(9258)
- 学(8767)
- 农(8515)
- 业经(7745)
- 财(7383)
- 贸(7194)
- 贸易(7188)
- 易(6971)
- 制(6613)
- 地方(6418)
- 和(6315)
- 融(5900)
- 金融(5899)
- 银(5698)
- 银行(5691)
- 教育(5546)
- 行(5436)
- 技术(5399)
- 农业(5390)
- 策(5246)
- 机构
- 大学(132293)
- 学院(131571)
- 济(51924)
- 经济(50822)
- 管理(49307)
- 研究(43974)
- 理学(42040)
- 理学院(41565)
- 管理学(40400)
- 管理学院(40159)
- 中国(32487)
- 京(28539)
- 科学(27094)
- 财(23616)
- 所(23226)
- 研究所(20952)
- 江(20161)
- 农(19518)
- 中心(19515)
- 范(18845)
- 财经(18764)
- 师范(18674)
- 北京(18505)
- 业大(18380)
- 经(16815)
- 州(16629)
- 经济学(15608)
- 院(15335)
- 农业(15278)
- 师范大学(14825)
- 基金
- 项目(82776)
- 科学(64800)
- 研究(60634)
- 基金(58773)
- 家(51322)
- 国家(50914)
- 科学基金(43368)
- 社会(36703)
- 社会科(34766)
- 社会科学(34754)
- 省(33050)
- 教育(29915)
- 基金项目(29881)
- 自然(28535)
- 划(28015)
- 自然科(27929)
- 自然科学(27927)
- 自然科学基金(27407)
- 资助(26078)
- 编号(25148)
- 成果(21547)
- 重点(19190)
- 课题(18339)
- 部(18296)
- 发(17515)
- 创(17241)
- 创新(16022)
- 教育部(15717)
- 大学(15568)
- 科研(15520)
共检索到198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罗璞 李斌
DFS模型是研究两国(多国)多产品条件下如何确定比较优势的经典模型。本文从DFS模型所包含的比较优势思想入手,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在运用中面对的"两难困境",对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辨析和探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衔 范静媛
根据学术界的普遍共识,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是其创造的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基于实物贸易模型,运用比较成本分析提出的比较优势原理证明,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优势才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从而否定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但是,对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完整考察表明,李嘉图基于比较成本分析确定的比较优势,正是实物贸易中部门内跨国竞争的绝对优势。不仅如此,李嘉图还建立了与其实物贸易相适应的货币模型。这一被学术界特别是主流的即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普遍忽视的货币模型所遵循的正是绝对优势原理。尤其是,李嘉图强调外生技术进步对改变优势地位的决定性作用。这使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具有动态性和政策意义,为经济落后国家采取赶超战略提供了某种依据。以李嘉图实物贸易模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将李嘉图比较成本分析看作李嘉图国际贸易理论的全部内容,而完全忽视了李嘉图的货币模型。但是,分析同样表明,新古典比较优势理论实际证明的仍然是绝对优势。与李嘉图不同,主流的比较优势理论否定任何违背比较优势的外生技术进步的作用,从而与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形成了明显区别。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 经验证据 赶超战略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明福 李树民
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给贸易双方带来的更大利益,但他们并没有对贸易产品的成本进行比较。本文紧接着斯密和李嘉图的思路,进一步探讨了国际贸易在增加贸易双方“产品利益”的同时贸易国的“成本利益”得失,认为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产生的“成本利益”具有不确定性,而基于比较优势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带给先进国的“成本利益”一定为正,带给落后国的“成本利益”一定为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品利益”和“成本利益”背离的原因以及发展中国家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亚斌 周琛影
波特提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比较优势的一大进步。但有人将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并列起来作为贸易的基础,并且认为比较优势已经过时,竞争优势才揭示了贸易根源。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于这种完全割裂二者的看法,本文提出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
传统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杨伟 王胜
全球化下要素内涵与外延拓展,贸易优势的来源不断发展,不仅丰富了贸易优势的内涵,而且拓展了贸易理论的研究范围。本文梳理并拓展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认知,竞争优势以比较优势为基础,国际竞争力体现的竞争优势是在满足相同消费者效用下产品相对价格的比较。从贸易优势来源和表现的角度剖析二者的一致性,贸易优势源于产品优势,根源于要素数量优化与质量升级。利用相对效用价格比原则构建一致关系的分析框架,实现了供给侧的成本优势和需求侧的质量优势的有机结合。借助双重异质性模型同时考察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对产品相对价格和贸易优势的影响,验证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一致性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拥军
从战略的角度讲,发挥比较优势不仅仅涉及贸易战略的选择,而且关系到如何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而产业升级则是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提升,必然要求政府进行干预。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是改革的大方向,过分强调产业升级将会造成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新的扭曲并延误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市场机制 政府干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纪昀
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出现了关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论争,争论的焦点在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是应该以比较优势抑或竞争优势为基础。本文旨在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从而将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之下,为贸易理论和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提供更为合理的分析基础。最后,从发挥复合比较优势的角度,对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复合比较优势 内生比较优势 外生比较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政
成本比较优势的机制在当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仍然发挥作用。中国工业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国际贸易的高速增长 ,主要得益于较好地发挥了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将继续存在 ,同时由于劳动力供给大大超出劳动力的需求 ,中国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将能够长期保持下去。但是 ,劳动力便宜的比较优势是相对的 ,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这种优势并不明显。企业办社会和人浮于事等大大抵消了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所以 ,在市场竞争中 ,必须高度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员工的工资水平低 ,虽然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但也有消极作用 :一是在国际贸易...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劳动力便宜 生产率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温玉杰,王要武,石永林
为寻找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来实现其预期效用最大化,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可以通过比较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来判断某只股票的潜质。本文通过EBO模型与其他几种股票估价模型的比较,指出了该模型在理论上和实际应中的比较优势,以期对投资者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股票估价 EBO模型 比较优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晓军 李晓雪 袁辉 姚娜
一个产品应该包括原料采购、工厂生产和市场销售三个环节。但是,传统David Ricardo比较优势模型只考虑了工厂生产一个环节,存在比较优势多过程矛盾。借助古典概率思想,可以将多过程环节所投入的所有劳动力看作"样本空间",每种产品各个环节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与样本空间的比值为生产投入概率,由此建立比较优势古典概率模型。运用该模型,能够给出多过程比较优势含义,能够应对比较优势多过程矛盾问题,确定每个国家多过程环节比较优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永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都面临着贸易自由化的压力。一般而言 ,这些国家在低技术产品部门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在高技术部门往往处于比较劣势。静态的比较优势原理已很难为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比较优势由低技术产品向高技术产品转化 ,也就是说 ,如何发挥在高技术部门的动态比较优势的问题 ,早已成为这些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一般均衡下的内生比较优势模型 ,分析了在连续时间福利函数下 ,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干预可以在高技术部门获得动态比较优势 ,并对动态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干预期限做了更为合理的界定。
关键词:
动态比较优势 内生比较优势 产业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辉 许晓军 宁凯 刘贺
在比较优势的持续时间是随机变量的条件下,文章运用不确定性数学方法和规范方法,推出了比较优势递减定理,认为比较优势会随着时间增加而递减,具有发散效应,即比较优势不会被锁定。推出的比较优势"无记忆性"定理表明,各国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国际贸易是正确的,国际贸易会让各个国家自动寻找到适合本国的比较优势。通过定义比较优势逆转概率,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比较优势基本符合比较优势递减定理和"无记忆性"定理内容,认为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在逐渐减小,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逐渐拥有资本密集型优势和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辉 许晓军 宁凯 刘贺
在比较优势的持续时间是随机变量的条件下,文章运用不确定性数学方法和规范方法,推出了比较优势递减定理,认为比较优势会随着时间增加而递减,具有发散效应,即比较优势不会被锁定。推出的比较优势"无记忆性"定理表明,各国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国际贸易是正确的,国际贸易会让各个国家自动寻找到适合本国的比较优势。通过定义比较优势逆转概率,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比较优势基本符合比较优势递减定理和"无记忆性"定理内容,认为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在逐渐减小,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逐渐拥有资本密集型优势和技术密集型优势,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林丽姝 吴明珠 郑忠平 赵克
知识主体之间的各种知识共享活动日益频繁,使得知识网络在演化中出现了知识流动的小世界现象。少数占据外在比较优势的知识主体逐渐演化为知识网络的核心,产生了主体和知识的区域性集聚。针对当前知识网络中存在的"均衡发展陷阱"和"流动性陷阱"问题,本文提出现实知识网络中存在的关键点-专业化发展成本和知识流动成本的计算。本文引入经济学中的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基于比较优势策略下自主演化的知识模型,借助基于度与集聚系数的节点重要性评价方法,分析比较优势策略对知识网络的影响规律,从而为优化知识网络结构提供数量分析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并起过有效作用的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后,由其阶段性特征决定,需要寻求新的动力更强的发展引擎。开放型经济的基础和理论指导需要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在实践中需要摈弃单纯追求出口数量而不注重出口效益的出口导向战略,改变以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为比较优势的外向结构,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产业链环节的科技含量,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为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点也相应转向获取国际创新要素。
关键词:
创新 开放 模式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