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6)
2023(12346)
2022(10448)
2021(9482)
2020(7660)
2019(17003)
2018(16652)
2017(31275)
2016(17124)
2015(18723)
2014(18659)
2013(18358)
2012(17447)
2011(16046)
2010(16041)
2009(14886)
2008(14629)
2007(13274)
2006(12137)
2005(10999)
作者
(52170)
(43633)
(43594)
(40932)
(27928)
(21288)
(19546)
(16920)
(16831)
(15730)
(15194)
(14811)
(14496)
(13874)
(13594)
(13229)
(13106)
(12927)
(12820)
(12549)
(11050)
(10914)
(10430)
(10224)
(9878)
(9786)
(9776)
(9678)
(8810)
(8661)
学科
(75200)
经济(75026)
(43440)
管理(42840)
(33611)
企业(33611)
方法(26327)
中国(24755)
(24371)
地方(22784)
业经(20625)
数学(19020)
数学方法(18828)
(17155)
农业(16752)
(14889)
理论(14151)
(13765)
贸易(13752)
(13308)
(13258)
(13232)
(12414)
环境(12289)
(12187)
银行(12148)
(12145)
金融(12142)
地方经济(11968)
(11803)
机构
学院(249387)
大学(247618)
(97688)
经济(95643)
研究(92411)
管理(89330)
理学(75552)
理学院(74488)
管理学(73174)
管理学院(72685)
中国(68859)
科学(59077)
(54194)
(50285)
(48160)
(44676)
研究所(43744)
中心(41298)
(40250)
业大(39639)
农业(39167)
(38953)
师范(38511)
财经(34909)
北京(34449)
(32804)
(32323)
(31502)
师范大学(31176)
(30751)
基金
项目(164030)
科学(128485)
研究(118468)
基金(116999)
(104200)
国家(103167)
科学基金(86421)
社会(77718)
社会科(72528)
社会科学(72505)
(65782)
基金项目(62436)
(55739)
自然(54784)
自然科(53441)
教育(53425)
自然科学(53425)
自然科学基金(52484)
编号(47388)
资助(46090)
(41300)
成果(38743)
重点(37674)
(35113)
课题(34274)
(34005)
发展(32456)
(31939)
创新(31648)
国家社会(31404)
期刊
(119822)
经济(119822)
研究(76315)
中国(56814)
(47335)
学报(45725)
科学(41639)
大学(33980)
(32992)
管理(32554)
教育(32133)
学学(31937)
农业(31684)
(24393)
金融(24393)
业经(21755)
技术(19061)
经济研究(18110)
财经(18072)
(16618)
问题(16282)
(15678)
(13780)
图书(12908)
资源(12763)
科技(12245)
商业(12133)
(12033)
业大(11587)
世界(11177)
共检索到391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赵平  
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刘赵平一、野三坡概况及历史材料简介野三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北部和北京房山接壤,距北京市中心约100公里。由于交通和历史方面的原因,这里虽毗邻首都,长期以来却与外界隔绝,在80年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慧颖  吴建华  
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是近年来旅游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回顾国内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对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基础理论和主要内容作了重点而详尽的介绍 ,并就我国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文  
针对30年来阳朔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受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本文以对阳朔的社会调查结果为依据,解释了阳朔现象,对阳朔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做了分析,对发展模式进行了评述,并与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美国的阿拉斯加的旅游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健  
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保护一直是中外旅游发展中备受关注但始终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旅游接待地所扮演的文化角色,分析了旅游业的过度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造成的6个方面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旅游接待地实施社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的战略思考。笔者认为,我们对保护一词首先应有正确的理解,应采用旅游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制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战略,制定和颁布相关法律和政策,建立相关的执行和协调机构,应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和文化提升方面的作用,应重视在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和提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邢慧斌  王子新  
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带来的巨大经济利润的同时,其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必须立足于中国旅游发展的实际,结合迄今为止中国旅游影响研究的相关论著,从当地居民、目的地文化、宏观环境三个方面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来进行研究,以便为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行动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萍  
黑色旅游是旅游者通过对死亡与灾难等黑色事件的发生地、纪念地或模拟构造的黑色旅游情景的游览,从而满足受教育、猎奇和受刺激等目的的另类旅游体验活动。文章在探讨黑色旅游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黑色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是对黑色旅游发展的有益探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振礼  
旅游事业的发展对接待地的社会状况必然产生显著影响,这种影响反过来又会对旅游业发生作用。因此旅游实践与旅游科学理论都要求对旅游的社会影响给予更大关注。但是,这种研究比之于旅游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研究所涉及的方面更广,层次更深,调查难度更大,分析方法尚待探索,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旅游科学发展更高阶段的标志。尽管如此,笔者不自量力,于1991年夏在野三坡风景区进行了调研尝试。本文即此次调研的初步报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申葆嘉  
一、前言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来看待,发展旅游事业主要着眼于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但是,旅游活动的实践告诉我们,旅游现象远比人们所能认识到的要复杂得多。旅游活动所引起的人口流动,已经给旅游接待地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随着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旅游经济效益的不断增长而与日俱增。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为了促进当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慧强  高苹  赵德宇  席建超  
网络化是旅游目的地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本文以野三坡旅游地为案例,基于Arc GIS与UCINET软件平台,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从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以及网络结构演化三方面入手,揭示了1986—2015年野三坡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空间演变过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发现:①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日趋形成,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联系逐渐增强,但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以百里峡景区(核心景区)为核心,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②整个网络的中心性呈现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均衡,网络节点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核心景区与中心城镇相较于周边的乡村社区与特色园区来说中心性指数更高,占据核心地位。③野三坡旅游地网络演化经历了单核集聚-双核共生-多核等级化-链式全域化四个空间过程,交通网络及可达性、旅游消费者、社区参与与旅游企业、政府政策与规划是影响旅游地网络形成和演化的四个重要因素。景区、城区、社区以及园区一体化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作为旅游地网络研究的最小单元,为旅游地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Noel B. Salazar  张进福  Alexis Celeste Bunten  Jennifer Devine  K. Thirumaran  黄宜瑜  谢素卿  林宛儒  秦宇  高科  
□Noel B.Salazar旅游想象的社会意涵□Alexis Celeste Bunten土著旅游与社会变迁□Jennifer Devine拉丁美洲的旅游与社会文化变迁□K.Thirumaran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原则与演化路径□黄宜瑜,谢素卿,林宛儒遗产旅游体验价值研究:以台湾新北市老街个案思考□秦宇旅游与社会散思□高科旅游视域中的宗教文化世俗化变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旺  蒋敬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而国内目前仍处于引用国外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来解释我国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阶段。基于乡土社会结构特征的"差序格局"理论,结合民族社区的乡土特征,提出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的乡土视野研究框架。此框架包括4个层次:①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层次:对本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界定和阐述;②反映层次:测量社区居民关于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影响的感知;③解释层次:提出研究的重点问题;④控制层次:提出实现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调控原则和措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婷  钟林生  陈田  袁弘  
旅游发展使旅游目的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个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并作为热点问题持续至今。本文结合人类学家的部分研究成果,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入手,系统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在理论、观点、方法、实践、模型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实证研究较多,理论总结少;定性方法多,定量测算少;研究观点的片面性;研究指标各异,可比性不强。从长远的角度看,研究成果和实际发展管理的紧密结合、研究技术的突破和理论体系的确立、多学科融合综合研究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晓梅  苏晓波  
编者按根据Mike Crang(1998)的观点,社会文化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复杂性,研究人们如何阐释和使用地理空间,即研究与地理环境有关的人文社会活动,研究这些空间和地方的文化景观和社会关系如何得以保留与传承。更进一步,Crang(2004)认为旅游的文化地理不是关于形形色色的目的地和个体如何被恰到好处地纳入旅游业,或者准确地被表征,从而构成一幅静止不动的地图,事实上,这种理想模式在旅游中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蔡晓梅  苏晓波  
编者按根据Mike Crang(1998)的观点,社会文化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生活的多样性、差异性以及复杂性,研究人们如何阐释和使用地理空间,即研究与地理环境有关的人文社会活动,研究这些空间和地方的文化景观和社会关系如何得以保留与传承。更进一步,Crang(2004)认为旅游的文化地理不是关于形形色色的目的地和个体如何被恰到好处地纳入旅游业,或者准确地被表征,从而构成一幅静止不动的地图,事实上,这种理想模式在旅游中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Dean MacCannell  张进福  
西方休闲理论家对旅游的理解通常基于人类对乐趣、享受、消遣和逃离枯燥日常生活的需要。这可能是对度假旅游地及其大众性进行局部研究所需的全部理论,但却无法囊括旅游者丰富多样的活动类型,也无法完全解释旅游者度假或旅游时所造访的各种类型的旅游地。对于每年参观纽约曼哈顿世贸遗址、广岛核弹原爆中心和"二战"纳粹死亡集中营的数百万游客来说,旅游并无多少乐趣可言。在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