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0)
2023(6089)
2022(5182)
2021(4717)
2020(3975)
2019(9193)
2018(8958)
2017(16936)
2016(9570)
2015(10694)
2014(10705)
2013(10715)
2012(10145)
2011(9377)
2010(9654)
2009(9123)
2008(9148)
2007(8443)
2006(7852)
2005(7379)
作者
(31237)
(26087)
(25629)
(24448)
(16439)
(12481)
(11552)
(10081)
(10075)
(9452)
(8996)
(8854)
(8674)
(8511)
(8441)
(8177)
(7722)
(7606)
(7594)
(7558)
(6620)
(6521)
(6433)
(6192)
(5972)
(5903)
(5655)
(5518)
(5343)
(5246)
学科
(42335)
经济(42284)
(26171)
管理(25559)
(20909)
企业(20909)
方法(19675)
数学(15949)
数学方法(15762)
(12898)
(12588)
中国(12382)
(10287)
理论(10033)
业经(9624)
农业(8970)
(8544)
教育(7155)
(6936)
(6869)
贸易(6866)
(6625)
(6617)
银行(6580)
(6330)
(6317)
劳动(6298)
(6297)
金融(6296)
(6022)
机构
大学(154799)
学院(149522)
(61446)
经济(60249)
研究(54805)
管理(52769)
理学(44981)
理学院(44400)
管理学(43495)
管理学院(43238)
中国(40747)
科学(35610)
(33731)
(30929)
(29383)
(28952)
研究所(26820)
农业(24638)
业大(24576)
(24013)
中心(23311)
财经(22949)
(21679)
师范(21380)
北京(21371)
(20837)
经济学(19975)
(18805)
(18447)
经济学院(17800)
基金
项目(94841)
科学(74524)
基金(69650)
研究(66272)
(62836)
国家(62264)
科学基金(51836)
社会(42693)
社会科(40422)
社会科学(40407)
(36065)
基金项目(35757)
自然(33864)
自然科(33073)
自然科学(33058)
自然科学基金(32519)
(31722)
教育(31504)
资助(29241)
编号(25719)
成果(22680)
重点(22120)
(21538)
(19768)
(19176)
课题(18613)
科研(18410)
教育部(18313)
国家社会(18209)
计划(18021)
期刊
(71091)
经济(71091)
研究(48562)
中国(34360)
学报(30803)
(27894)
科学(26785)
大学(22985)
(22750)
学学(21432)
管理(20642)
教育(20174)
农业(18292)
财经(13692)
(12939)
金融(12939)
(11885)
技术(11764)
经济研究(10991)
业经(9957)
问题(9840)
(9676)
(8684)
图书(8506)
业大(7915)
技术经济(7516)
(7346)
理论(7036)
世界(6856)
农业大学(6687)
共检索到234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克  
特定社会的分配关系总是由该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劳动力所有制关系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成熟、不发达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者劳动力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决定了在分配上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巨大发展 ,具有十分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萍  张存刚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不是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作为分配关系 ,其存在的合理性应该从生产关系中找。不能以十五大提出的按要素分配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两种分配方式来说 ,在效率和公平方面存在的差别是很大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雪串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之间既有差别 ,也存在共同之处。其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种分配方式依据的理论以及二者背后的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中 ,两种分配方式所依托的体制差异已不存在 ,并且传统的按劳分配所依据的理论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并不完全适用 ,两种分配方式也都承认劳动是人的谋生手段 ,劳动者对劳动拥有所有权。因此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之间的差别正在逐步消失 ,二者之间能够相互渗透和兼容。从收入分配的目标来看 ,只有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有机结合 ,才能实现高收入水平上的公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实际上也就是按劳分配与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共有的分配原则,它是更高一层次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就必须允许并鼓励企业家才能参与收益分配,同时避免国有企业职工直接参与利润分红的不合理倾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雄浪  李国平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起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的一元论 ,承认只有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们应该扩大生产劳动的范畴 ,认为凡是有益社会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各种非生产劳动要素虽不是创造价值的要素 ,但却是创造价值的前提、创造使用价值的要素 ,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是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作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必然要求 ,按要素分配不存在剥削 ,按要素分配并不违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炼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私企业中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说所有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震  
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现实合理性,但现阶段的生产要素分配理论存在重大局限和误区。目前,社会贫富悬殊和利益对立是分配体制安排和理解不当的结果。只要找到分配理论的问题所在,矛盾就可以解决,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让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确立利润分享和劳动产权制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必祥  
本文指出马克思对三位一体公式的批判,否定的是它将资本、劳动、土地都同等地看作是价值的源泉;马克思并没有否定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正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地解释了按要素分配的历史性。文章最后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行按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及其特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辉  刘文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要素分配"应该强调劳动对剩余的分配权,主张劳动和资本共同占有剩余。然而,劳动者报酬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这与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生产目的是不相符的。由此,必须合理确定各要素的贡献度,建立正常工资增长机制,明确并提高劳动对"剩余"的分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关柏春  
按劳分配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和现实中的之分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的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并无直接关系 ,而现实中的按劳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则直接相关 ;按要素分配有传统与现代之分 ,传统的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是对立的 ,而现代的按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则是统一的 ;现在所谓的按要素分配都是对分配现象的描述 ,这里的按要素分配实质上都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 ,它们之间是内容实质与表现形式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余陶生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对生产要素的产权(包括最终产权—所有权和法人产权—经营权)按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分配方式。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深圳市体改办课题组  殷友国  王玲玲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深圳市体改办课题组  殷友国  王玲玲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早、市场经济发育较为成熟的地区 ,由于特区经济的特殊性 ,在分配领域 ,特别是在探索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方面 ,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一些改革试验。早在党的十四大以后 ,深圳在率先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的进程中 ,就积极推进分配领域的改革。随着特区企业组织形式和产权结构的变化 ,促使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客观上已初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雏型。如何在实践上更好地处理按劳分配与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欢进  
按生产要素分配,从质的规定性说,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从量的规定性说,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分配或按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所谓按劳分配,分为马克思的按劳分配与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实质上包含着四个方面含义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问题上,按劳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按劳分配包括在按生产要素分配中。所以,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一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命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