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928)
2022(815)
2021(814)
2019(1472)
2018(1568)
2017(2632)
2016(1693)
2015(1809)
2014(1930)
2013(1901)
2012(1783)
2011(1834)
2010(1984)
2009(1979)
2008(2052)
2007(2084)
2006(1941)
2005(1874)
2004(1902)
2003(2140)
作者
(5163)
(4270)
(4110)
(4036)
(2900)
(2121)
(1872)
(1659)
(1638)
(1608)
(1542)
(1533)
(1519)
(1513)
(1376)
(1344)
(1306)
(1298)
(1235)
(1186)
(1158)
(1106)
(1023)
(1021)
(1008)
(980)
(966)
(933)
(924)
(823)
学科
(6566)
经济(6557)
管理(5021)
(4404)
企业(4404)
(4389)
理论(3459)
教育(3153)
教学(3046)
(2820)
中国(2242)
方法(2072)
(1898)
业经(1844)
(1798)
(1716)
计算(1571)
算机(1535)
计算机(1535)
机化(1520)
计算机化(1520)
(1387)
(1386)
金融(1385)
(1366)
(1323)
(1323)
银行(1323)
(1273)
(1272)
机构
大学(32211)
学院(29260)
研究(9903)
(9818)
经济(9543)
管理(8213)
(7529)
师范(7518)
(7096)
中国(6786)
理学(6407)
(6317)
理学院(6256)
教育(6248)
师范大学(6212)
管理学(6073)
管理学院(6010)
科学(5838)
(5406)
(5287)
财经(4784)
北京(4765)
研究所(4603)
(4530)
(4194)
(4174)
中心(4048)
财经大学(3359)
经济学(3290)
上海(3073)
基金
项目(13399)
研究(12194)
科学(10688)
基金(9089)
(7370)
国家(7266)
社会(7157)
教育(7009)
社会科(6683)
社会科学(6680)
成果(6056)
科学基金(5949)
编号(5512)
(5085)
(4896)
课题(4668)
基金项目(4256)
(3850)
资助(3700)
规划(3507)
项目编号(3459)
(3414)
(3393)
重点(3357)
教育部(3182)
(3123)
(3094)
(3082)
阶段(3079)
大学(3038)
期刊
(14643)
经济(14643)
研究(13147)
教育(10689)
中国(8420)
(5959)
学报(5209)
科学(4104)
大学(4103)
财经(3937)
管理(3724)
学学(3515)
(3437)
图书(2924)
(2618)
金融(2618)
技术(2595)
(2442)
书馆(2396)
图书馆(2396)
问题(2195)
(1955)
论坛(1955)
(1830)
经济研究(1762)
(1750)
业经(1610)
职业(1588)
成人(1522)
成人教育(1522)
共检索到52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简·维瑟  刘音  
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习,延伸并深化学习的意义。有意识的学习只是学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几乎都发生在正规学习环境之外。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经常发生在我们通常认为不是学习环境的情景中,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本文着重探讨一些在正式学习之外值得我们关注的学习,以期使人们看到学习全景的广阔性和综合性,以及学习模式的多样性。今天的学习者处在一个丰富而多样、不断且剧烈变化的学习全景图中。传统的学习定义已经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丰富性和美感了。作者认为对正式学习的过分关注会使一个更完整、全面和综合的学习概念变得模糊。在目前对学习定义缺乏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另一种对学习定义的方法,即"不定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洪瑞   崔允漷  
跨学科主题学习集中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精神,是一种有待持续建构的中国课程话语。从学理建模上看,新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表征为“科目A跨科目B”型与“科目A跨科目B+”型两种类型,旨在区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广义的超学科学习,明确其在综合学习中的位置,同时推动政策执行的可操作与可观测,引导各科教师深度参与其中。从关系澄清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跨学科学习的迭代变革,是主题学习的学科属性复归,是推进综合学习的中间路径。从实践要义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把握学校学习的学科属性,建构有意义的综合性主题,落实综合学习的变革旨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永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新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课程范式的转变落到实处 ,有助于教学观及其模式的改变 ,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黄宜梁  
小组协同学习法是中国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产物。文章通过对小组协同学习法与70年代美国流行,后来在世界各地广泛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法相比较,指出小组协同学习法是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创新能力、培养协作精神的一种崭新的学习策略。在对小组协同学习法的5个基本要素的描述后,提出其实施的6个技巧,并指出它必将成为远程开放学习方略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策略之一。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文革  
本文首先回顾了口传时代、手工书写、印刷技术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论述了"教室"怎样演变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资产;其次,以约书亚·梅洛维茨的场景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网络空间对商场、物理教室的挑战,结果显示,作为教学内容呈现、教学对话、教学管理场所的教室,未来将越来越成为一种可移动并且可以灵活嵌入到实践环节的"轻"资产;最后,尽管在线教室提供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灵活性,但课程设计和教师仍然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要素,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田  
美育是美学方面内容的多元综合教育,只有把握住美育这一结构整体的本体事实,诉诸综合分析方法,才能全面、准确地揭示出美育的本质。而肢解美育整体、只执一个方面的美育本质论,则陷入了本体论和方法论误区,无法找到真正的美育本质之所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寿波  
本文在"大物流论"五个主要理论"物的流动论"、"综合物流论"、"大物流科技论"、"大物流工程论"和"大物流产业论"基础上,新提出了"物流要素论"和"物流性质论"。物流要素论认为,无论自然界、社会界和经济界的物流都是由物质、流动、主体、地域和时间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的,即MFORT理论,五要素中物质是核心要素。物流性质论提出物流有固有和非固有两种性质。物流固有性质反映物流基本要素的本质特征,是物流具有的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物流非固有性质反映物流非基本要素的非本质特征,可以依据物流运作主体的主观意愿进行选择。物流固有性质有五个:物质性、流动性、主体性、地域性和时间性;物流非固有性质也有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跃龙  
本文分别在对交易费用、组织费用和企业权威的考察认为 ,科斯关于组织费用与交易费用的比较而导致企业产生的逻辑是不存在的 ;分别在对市场扩张和企业规模的分析认为 ,企业与市场的规模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而是互为依存的 ,但市场与企业的规模也不是相互决定的 ,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依赖路径。同时 ,在对企业与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的分析认为 ,二者具有主从依存关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志华  
当前,伴随企业改制和资本重组的热潮,资本经营也成了一种经济时尚。但在理论上,关于资本经营的说法不一,甚至认为资产经营就是资本经营。与此同时,把资本经营的作用夸大到无限的程度,似乎只要资本经营,企业改制就可以成功,企业就可以搞活。为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文榕生  
文献编目的差异是长期存在的,应予理性对待。文献编目中的三种符号形式相同而意义不同。客观性、规范性、逻辑性三项基本原则,是文献编目的精髓,贯穿于古今编目理论和技法之中,三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表1。参考文献9。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侯志军  
院校研究的重要特征是过程性,院校研究的意义在于过程之中,过程在院校研究中居于关键地位。院校研究过程的特殊之处在于,院校研究的过程与问题的质疑与发现、分析与判断、反思与解决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而这样一个过程正是院校自我改进、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过程。院校研究的过程是随着院校发展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是求真、尽善、立美过程的统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振琪  
研究目的:在《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30年之际,系统总结和分析中国30多年的土地复垦学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探讨土地复垦学的基本问题及学科发展方向。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土地复垦概念内涵不断丰富,以实现土地使用价值和生态环境双恢复为目标;(2)土地复垦学的研究对象为损毁的土地生态系统,核心任务是损毁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的恢复;(3)土地复垦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土地复垦基础理论、复垦技术和复垦管理。研究结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土地复垦学的学科定位、学科体系、基础理论、技术体系、管理手段将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积家  
再论“认知”与“认识”的分野●张积家在《论“认知”与“认识”的分野》①一文中,我们论述了“认知”与“认识”的分野并阐明了用“认知”取代心理学中“认识”一词的进步意义,并对赵璧如先生《论用“认知”取代“认识”的问题》②中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1995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宝昌  蔡泳  陈友华  陈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