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409)
2022(1312)
2021(1282)
2020(1007)
2019(2315)
2018(2301)
2017(4002)
2016(2599)
2015(3015)
2014(3152)
2013(3050)
2012(2950)
2011(2918)
2010(3166)
2009(2809)
2008(2857)
2007(2834)
2006(2563)
2005(2500)
2004(2406)
作者
(7653)
(6338)
(6100)
(6053)
(4206)
(3048)
(2847)
(2469)
(2416)
(2400)
(2248)
(2245)
(2177)
(2137)
(2043)
(1941)
(1930)
(1920)
(1903)
(1867)
(1801)
(1580)
(1578)
(1573)
(1504)
(1487)
(1431)
(1419)
(1305)
(1277)
学科
(8428)
经济(8419)
管理(6494)
(5787)
(5590)
企业(5590)
教学(5403)
理论(5160)
教育(4551)
(3438)
中国(2784)
方法(2667)
学法(2577)
教学法(2577)
(2472)
(2399)
业经(2204)
计算(2088)
(2069)
算机(2044)
计算机(2044)
机化(2019)
计算机化(2019)
学理(2012)
学理论(2012)
(1864)
(1836)
(1757)
(1670)
金融(1669)
机构
大学(44272)
学院(42135)
研究(14208)
(13082)
经济(12673)
管理(11233)
(10868)
师范(10836)
(9806)
教育(9479)
中国(9018)
师范大学(8949)
理学(8870)
理学院(8661)
科学(8489)
管理学(8360)
管理学院(8273)
(8038)
(7743)
(7673)
研究所(6823)
北京(6547)
(6399)
财经(6061)
技术(5915)
中心(5758)
职业(5587)
(5460)
(5332)
(4263)
基金
项目(20631)
研究(18716)
科学(15683)
基金(12727)
教育(11505)
(10599)
国家(10441)
社会(9860)
成果(9226)
社会科(9181)
社会科学(9177)
编号(8957)
(8454)
科学基金(8359)
(7753)
课题(7692)
(6599)
基金项目(6083)
规划(5413)
资助(5345)
项目编号(5308)
重点(5262)
(5183)
(5036)
(4775)
大学(4747)
(4684)
研究成果(4665)
教育部(4645)
(4615)
期刊
(18899)
经济(18899)
教育(18050)
研究(17536)
中国(12638)
(7516)
学报(7022)
科学(5547)
大学(5502)
技术(5198)
管理(5045)
财经(4682)
学学(4652)
(4120)
职业(4093)
(4038)
图书(3580)
(3307)
金融(3307)
(3015)
论坛(3015)
书馆(2864)
图书馆(2864)
技术教育(2796)
职业技术(2796)
职业技术教育(2796)
问题(2673)
农业(2496)
(2421)
经济研究(2371)
共检索到73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永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新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有利于课程范式的转变落到实处 ,有助于教学观及其模式的改变 ,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洪瑞   崔允漷  
跨学科主题学习集中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精神,是一种有待持续建构的中国课程话语。从学理建模上看,新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表征为“科目A跨科目B”型与“科目A跨科目B+”型两种类型,旨在区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广义的超学科学习,明确其在综合学习中的位置,同时推动政策执行的可操作与可观测,引导各科教师深度参与其中。从关系澄清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跨学科学习的迭代变革,是主题学习的学科属性复归,是推进综合学习的中间路径。从实践要义上看,跨学科主题学习应把握学校学习的学科属性,建构有意义的综合性主题,落实综合学习的变革旨趣。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肖志强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永军  
自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十年后的今天,进一步探究这一论题仍有意义。社会及其教育发展的实践表明,后现代主义及其课程观对于我国今后的课程改革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但我们也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与必要的超越。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平  赵凌  
合作学习实质上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借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已为广大教师所采用。但毋庸讳言,相当一部分学校,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简·维瑟  刘音  
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习,延伸并深化学习的意义。有意识的学习只是学习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几乎都发生在正规学习环境之外。非正式学习无处不在,经常发生在我们通常认为不是学习环境的情景中,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本文着重探讨一些在正式学习之外值得我们关注的学习,以期使人们看到学习全景的广阔性和综合性,以及学习模式的多样性。今天的学习者处在一个丰富而多样、不断且剧烈变化的学习全景图中。传统的学习定义已经不能反映这种复杂性、丰富性和美感了。作者认为对正式学习的过分关注会使一个更完整、全面和综合的学习概念变得模糊。在目前对学习定义缺乏的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另一种对学习定义的方法,即"不定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阳泽  
教学控制是教师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在表述教学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课程将引发的教学控制问题 ,并据此提出了发展和优化教学控制的方式方法 ,其目的在于让教师通过提升教学控制水平更好地适应和促进新课程的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斌辉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但在现实中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博弈论角度来看,由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背离,课程改革呈现出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提高各博弈主体的理性水平,建立选择性激励制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查有梁  
新课程改革需要“软着陆”,是指课改的进程要减慢速度,课改的实施要稳步成功。钟启泉教授的一篇对新课程改革的总结性《对话》提出的一系列观点,都不利于课程改革的“软着陆”,是对课程改革的误导。这些误导表现出了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思潮。新课程改革如何“软着陆”,这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宏旻  成继红  
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有效教学的理念、特征及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数学有效教学与传统教学在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提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文军  郭宏群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三级课程"体制的出台,教师参与课程的方式成为亟待探讨的一个课题。作者在分析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背景、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分别从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师规划的个性化课程三个层面对教师参与课程的方式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企平  
转变被动单一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本文从概念、意义和方法的三个层面上加以论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中存在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 ,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 ,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文章列举了研究性学习、handson的活动、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小课题与长作业等学习活动的特点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伟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需要培养能够胜任新课程教学的师资,按照高校音乐教学内在固有的规律安排教学活动,主动突破和创新高校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高校音乐课程整合理念这种音乐教育发展的理想范式,把音乐课程整合理念融会贯通于高校音乐新课程改革实践之中。由胡郁青等人撰写的《新课程音乐教学论》一书,对高校音乐新课程与音乐教学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帮助。作者遵循音乐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