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1)
2023(11846)
2022(10299)
2021(9167)
2020(8093)
2019(18878)
2018(18629)
2017(36213)
2016(19422)
2015(22113)
2014(22474)
2013(22617)
2012(21394)
2011(19812)
2010(20362)
2009(19514)
2008(19496)
2007(18032)
2006(16149)
2005(15006)
作者
(58514)
(49283)
(49252)
(47097)
(31448)
(23487)
(22463)
(19131)
(18532)
(17721)
(16959)
(16368)
(16104)
(15878)
(15559)
(15259)
(14564)
(14462)
(14369)
(14154)
(12672)
(12185)
(12028)
(11361)
(11270)
(11195)
(10900)
(10822)
(9963)
(9586)
学科
(103846)
经济(103727)
管理(61653)
(54830)
(46389)
企业(46389)
方法(39494)
数学(34061)
数学方法(33747)
(24863)
中国(23768)
地方(22252)
(22141)
(21299)
(20547)
业经(20098)
(16680)
贸易(16672)
(16069)
(15268)
(14825)
金融(14820)
(14740)
银行(14710)
(14420)
财务(14378)
财务管理(14340)
农业(14296)
地方经济(14267)
(14141)
机构
大学(302825)
学院(298801)
(134152)
经济(131407)
管理(110272)
研究(104896)
理学(93522)
理学院(92410)
管理学(90857)
管理学院(90266)
中国(79846)
(64650)
(63641)
科学(60761)
(54143)
财经(50234)
研究所(48332)
(47470)
(46927)
中心(46639)
(45134)
经济学(42909)
北京(40655)
业大(40356)
(39680)
师范(39373)
经济学院(38269)
(36834)
财经大学(36736)
(36548)
基金
项目(183758)
科学(144743)
研究(135848)
基金(134155)
(115569)
国家(114606)
科学基金(97582)
社会(88560)
社会科(83913)
社会科学(83887)
(70750)
基金项目(70198)
教育(62882)
自然(60433)
(59291)
自然科(59002)
自然科学(58982)
自然科学基金(57946)
资助(55363)
编号(54214)
成果(46534)
(42140)
重点(41806)
(39900)
课题(38416)
(37532)
(37465)
国家社会(36870)
教育部(36651)
人文(35345)
期刊
(160135)
经济(160135)
研究(97206)
中国(61714)
(53187)
学报(45729)
(43038)
管理(42922)
科学(41840)
大学(35125)
学学(32883)
教育(30835)
(29493)
金融(29493)
农业(27762)
财经(27515)
技术(26145)
经济研究(26007)
(23739)
业经(22831)
问题(20980)
(18062)
技术经济(16917)
国际(15380)
统计(15100)
世界(14733)
(14642)
理论(14481)
(14313)
商业(13845)
共检索到46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其林  
社会分工和占有关系是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及其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根本原因,也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依据。以一定社会生产力为基础形成的占有关系与占有方式及其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构成某个社会形态下所有制关系的物质内容,并集中反映该社会所有制形态区别于其他社会所有制形态的基本特征。“共同占有”方式是我们认识公有制与商品经济一般关系的基点。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一般关系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商品经济虽然植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中,是一种原生的商品经济,但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属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家禄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向经济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新问题。过去,国内外的经济理论工作者对此问题作过有益的研讨,一九八六年八月我国经济学界在太原召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讨论会上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可取的见解。但我觉得分析全民所有制内部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首先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即研究从何入手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理论武器,更重要的是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那就是从价值出发来分析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家禄  
市场经济不是作为计划经济的而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产生的;从资源配置方式来说它也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从性质来说它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中泽  
经济分析从广度上看,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领域活动的全过程,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从深度上看,是研究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比例、效益及其变化规律,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一)反映国情国力(省、地、市、县情)、优势与劣势,为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并对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二)检查监督计划执行情况。(三)检查和监督各项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四)对宏观经济进行监测和分析。(五)对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佴怀青  莫童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同时产生、同步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划时代的理论创新。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奎  刘明贵  
从市场的运行特性方面考虑,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主要包括:主体明确性特征、公平竞争性特征、市场体系完整性特征、市场经济系统开放性特征、市场经济功能极限性特征。这五个方面作为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克服过渡时期出现的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源平  
期货市场的历史表明,宏观环境因素直接决定着期货市场的生存命运、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本文从我国期货市场的实际出发,着力分析论证了宏观环境中的经济体制因素,主要是“过渡经济体制现象”和“开放与封闭并存现象”与期货市场成长的关系命题及其它对我国期货市场成长的严重影响,以期在深层次的制度因素等方面认识、思考问题,以真正有效的方略推进期货市场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宁一非  
对经济人与所有制尤其是公有制及其关系的认识与处理,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迄今,流行着两种相反的观点,但是都存在问题。本着理论的彻底性和现实的客观性,从这两种相对的观点出发进行探讨———突出分析经济人范畴的层次、构成及自利性与所有制尤其是公有制的关系,却可以得出,经济人是不能被否定的,公有制也不能被经济人否定,两者之间存在相反相成(通)的联系,可以同时共存与发展。承认、运用和进一步探讨经济人与所有制的关系,对公有制改革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炳瑛  
商品经济得以产生和存在的条件不能归结到私有制上,而在于社会分工中的个别劳动不能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这种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因此,公有制并不排除商品经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同时具有自身质的规定性。当个别劳动完全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时,商品经济将会自行消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丁建中  
(一)个人所有制与公共所有制共生、共存人类社会曾经历过一个漫长(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的无所有权从而无所有制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类是散处各地且游动不居的部落群体.这些游动群体除到处寻找即时消费的野生植物果实和野生动物而外,一无所有.所有权从而所有制产生于定居氏族社会的晚期.此时,定居氏族从事农业生产.生产工具逐步改进从而生产力逐步发展,以致产生了一定的财富剩余.对剩余财富的分配——分别占有导致了个人所有权和公共所有仅的共生.当然,"两权"的共生伴随着氏族大家庭分化为若干个体家庭(生产工具的改进使个体家庭成为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华义  周轩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丹  
含消费模型的一般经济均衡分析北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公司黄丹一、产出一消费型投入产出分析思路投入产出法自1936年问世至今,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编制和运用投入产出表,联...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鲁敏  关嘉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GDP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在增长,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已成为"资源弱国"。是继续坚持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是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历史和经验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应建立在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上。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