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0)
- 2023(11172)
- 2022(9425)
- 2021(8619)
- 2020(7375)
- 2019(16475)
- 2018(16447)
- 2017(31032)
- 2016(16546)
- 2015(18539)
- 2014(18197)
- 2013(18104)
- 2012(16753)
- 2011(15241)
- 2010(16105)
- 2009(15111)
- 2008(14459)
- 2007(13294)
- 2006(12007)
- 2005(10922)
- 学科
- 济(89331)
- 经济(89278)
- 管理(51897)
- 业(50151)
- 企(42961)
- 企业(42961)
- 方法(33731)
- 数学(29424)
- 数学方法(28856)
- 技术(21252)
- 中国(20632)
- 地方(20244)
- 农(17595)
- 业经(17475)
- 学(17182)
- 财(14876)
- 理论(14596)
- 制(14139)
- 地方经济(13795)
- 技术管理(13437)
- 农业(12430)
- 贸(11697)
- 贸易(11686)
- 融(11342)
- 金融(11341)
- 易(11169)
- 银(11001)
- 银行(10963)
- 和(10931)
- 教育(10921)
- 机构
- 大学(246506)
- 学院(245787)
- 济(109037)
- 经济(106786)
- 管理(92677)
- 研究(87069)
- 理学(79078)
- 理学院(78205)
- 管理学(76462)
- 管理学院(75978)
- 中国(63058)
- 京(51908)
- 科学(51257)
- 财(47158)
- 所(43999)
- 研究所(39554)
- 江(39062)
- 中心(37780)
- 财经(37080)
- 农(36728)
- 经济学(34312)
- 业大(33893)
- 经(33491)
- 北京(33071)
- 范(32455)
- 师范(32152)
- 院(31094)
- 州(30890)
- 经济学院(30389)
- 农业(28300)
- 基金
- 项目(157502)
- 科学(124796)
- 研究(115828)
- 基金(112992)
- 家(98609)
- 国家(97812)
- 科学基金(84271)
- 社会(74477)
- 社会科(70785)
- 社会科学(70764)
- 省(64164)
- 基金项目(58082)
- 教育(55144)
- 自然(53373)
- 划(52640)
- 自然科(52251)
- 自然科学(52242)
- 自然科学基金(51303)
- 资助(46850)
- 编号(45208)
- 创(38087)
- 成果(36862)
- 重点(36328)
- 发(35111)
- 创新(34743)
- 部(34299)
- 课题(33667)
- 国家社会(30972)
- 教育部(29789)
- 大学(29499)
共检索到384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席晶 雷钦礼
目前关于产品种类扩大型和熊彼特质量改进型的技术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均较完善,但缺乏同时纳入两类技术变革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了包含两类技术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综合分析了技术进步导致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利用全要素生产率核算方法进行了测算。测算发现在1995年至2009年期间政府有意识的技术研发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了12个百分点,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强度。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新产品研发 质量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钦礼
迄今为止的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中 ,虽然已分别有了产品种数扩大的内生增长模型和产品质量改进的内生增长模型 ,但令人遗憾的是 ,还没有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能同时将这两种类型的科技创立新全都包含进去。因此 ,给出一个同时包含两类科技创新的统一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就是当前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一个迫切要求。此统一模型表明 ,导致产品种类增加的新产品发明创新和导致现有产品质量提高的生产工艺革新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其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在创造供给的同时 ,也创造了需求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科技创新 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许培源 张华
Romer的内生增长模型认为R&D带来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Arrow认为干中学带来技术进步,表现为技术随物质资本积累而提升。生产实践中,R&D和干中学都是技术进步的原因,两者缺一不可。因此,本文建立包含R&D和干中学两类知识积累的内生增长模型,模型中R&D仍然是技术进步的根本原因,但储蓄和物质资本投资引起的干中学也带来技术进步。该模型更好地阐释了经济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关键词:
R&D 干中学 知识积累 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乘风 许培源
社会资本已被证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考察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四个基本性质,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纳入知识生产函数,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方程,构建一个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越大,创新主体越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速度越快,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会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进而创新部门会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经济的创新率与经济增长率更高。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乘风 许培源
社会资本已被证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发展,本文考察社会资本影响技术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理论机制。基于社会资本的四个基本性质,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将社会资本纳入知识生产函数,增加社会资本积累方程,构建一个社会资本和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经济增长模型,结果发现: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作用越大,创新主体越注重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速度越快,而社会资本水平的提升又会促进创新效率的提高,进而创新部门会使用更多的社会资源,经济的创新率与经济增长率更高。
关键词:
社会资本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姜兴 赵涛
企业内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本支持能力、结构资本支持能力和物质资本支持能力。笔者将技术创新能力的三个方面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三种投入,根据道格拉斯函数和动态增长方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生增长模型。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顾芸 董亚宁
通过包含创新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增长模型,分析发现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在结构视角下考察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空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外部性特征,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高校应用研究经费内部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且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超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向内生性增长转变,但仍面临过剩压力、成本上升、内需增长不足等问题。内生增长理论文献表明,产品创新是驱动经济内生增长的根本力量,尤其是在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亦表明,中国的产品创新与经济增长具有较强互动作用。当前应确立以支持企业产品创新和相关技术进步为重点的科技创新政策,通过产品创新来创造新需求、开拓新市场、消化过剩、提高附加值,促进经济向内生型良性增长的顺利过渡。
关键词:
中国经济 产品创新 内生增长 VECM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文章针对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理论研究往往只关注于人力资本投资数量而忽视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现状,把教育和健康看作两种资本,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结构的具体构成形式。假设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形式组合生成,在扩展MRW模型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结论表明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制约着经济增长,人力资本投资结构和数量(存量)都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建芳 龚六堂 张庆华
已有的关于人力资本的理论研究,要么强调了教育的作用,要么侧重于健康的影响。虽然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在度量人力资本的时候,采用了教育和健康两个指标,但是尚未有研究给出人力资本的具体构成形式。本文把教育和健康看作两种资本,人力资本由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按照Cobb-Douglas生产技术组合生成。关于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种理论,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源于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另一种认为经济增长应该归功于人力资本存量。本文构建了一个内生增长模型,在此模型中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和存量都会影响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中既有人力资本积累的功劳,也有人力资本存量的贡献。我们以这个内生模型为理论依据设定计量模型,利用19...
关键词:
教育 健康 内生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唐国华
从企业家产品创新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企业家人数、企业家研发的生产力系数、中间产品的数量、中间产品的产出弹性等呈正向变动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996~2010年间,企业家精神和产品创新的内生动力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显著的。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产品创新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明星 孙跃 朱敏
一国技术水平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该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模仿和技术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技术创新除了与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有关外,也与总体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有关。本文将国家技术发展战略分为四类,并给出了各种不同技术发展战略的情景条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黎振强 王英
文章在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制度因素并将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从宏观的角度出发,通过动态分析,揭示了制度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关键词:
制度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 稳定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英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产品创新 后工业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包群
通过将技术模仿引入到Jones(1995)模型,本文比较考察了自主创新与技术模仿这两类基本创新模式对长期经济增长的作用。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求解结果表明,技术模仿不仅有利于提高平衡增长路径时本国的稳态增长率,而且引致更多的人力资本被配置到研发部门。经济系统动态转移的数值模拟分析进一步探讨了技术模仿、技术差距、自主研发效率,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技术模仿 技术差距 吸收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