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7)
2023(9258)
2022(7936)
2021(7395)
2020(6230)
2019(13686)
2018(13629)
2017(25367)
2016(13775)
2015(15273)
2014(14888)
2013(14173)
2012(13303)
2011(11983)
2010(12401)
2009(12118)
2008(12334)
2007(11641)
2006(10370)
2005(9523)
作者
(38352)
(32173)
(32111)
(30295)
(20621)
(15484)
(14285)
(12273)
(12214)
(11679)
(10997)
(10936)
(10588)
(10403)
(10106)
(9767)
(9513)
(9314)
(9304)
(9202)
(8287)
(7738)
(7597)
(7493)
(7273)
(7269)
(7228)
(7145)
(6406)
(6353)
学科
管理(52130)
(49031)
经济(48944)
(48017)
(43738)
企业(43738)
方法(17982)
(17216)
(16646)
技术(16561)
中国(15856)
业经(13781)
数学(13709)
数学方法(13427)
(12807)
技术管理(12223)
(11713)
(11475)
理论(11417)
(10848)
银行(10830)
(10425)
财务(10392)
财务管理(10365)
(10347)
(10004)
金融(10001)
企业财务(9854)
体制(9646)
(9391)
机构
大学(199601)
学院(196983)
(78481)
经济(76706)
管理(74602)
研究(64962)
理学(63023)
理学院(62293)
管理学(61203)
管理学院(60799)
中国(50783)
(42120)
(41929)
科学(37686)
(32450)
(32098)
财经(31830)
中心(29769)
(28612)
研究所(28299)
(26799)
(26709)
师范(26558)
北京(26448)
(25532)
业大(24874)
经济学(24238)
(23460)
财经大学(23317)
经济学院(21400)
基金
项目(123191)
科学(98768)
研究(93830)
基金(89453)
(76901)
国家(76156)
科学基金(66326)
社会(61209)
社会科(57880)
社会科学(57865)
(48845)
基金项目(46640)
教育(44230)
自然(40776)
(40531)
自然科(39898)
自然科学(39889)
自然科学基金(39226)
编号(37050)
资助(35019)
成果(32475)
(31450)
(29064)
创新(28388)
重点(28013)
(27527)
课题(27129)
(25613)
国家社会(25402)
教育部(24386)
期刊
(96016)
经济(96016)
研究(65006)
中国(48169)
(36077)
管理(33553)
学报(29831)
教育(28958)
科学(28235)
(25475)
大学(23925)
学学(22097)
(20261)
金融(20261)
技术(18372)
财经(17812)
农业(16335)
(15482)
业经(14371)
经济研究(14307)
问题(11865)
科技(11600)
技术经济(10534)
(10176)
图书(9972)
(9952)
(9798)
论坛(9798)
现代(9173)
(8873)
共检索到316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田永峰  
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人必须激活学习本能、发挥创新精神,形成集体共有的心智模式,才能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构筑一个相对确定的生存空间。人类社会中,制度即集体心智模式的外化;非正式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正式制度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然而,制度时刻存在着被"异化"的可能,制度一旦"异化"就反过来控制了人本身,致使人的心智陷于"休眠"而无法有效应对新的不确定性。为此,人类必须始终对制度怀有警惕之心,对集体心智模式拥有高度的自觉。一句话,必须保证人类的制度创新精神始终处于"激活"状态。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成名  
论制度变迁与传统商业精神的转化周成名(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所谓制度是指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规则,它是人们在社会领域发生交换的激励机制,也是人类应付不确定性和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制度又分为正式制度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约束。正式制度约束指人们有意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瑞龙  
本文通过考察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并作出了以下推断: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的国家有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星  李放  
"作为规则"与"作为信念"是制度结构的不同面向。这对应了制度的二重性,即在制度稳定期,制度为自变量,作为一种行动规则形塑政治结果;制度动荡期,制度转变为因变量,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反身为政治结果所形塑。制度起源与制度演化构成了制度变迁的链条,将整个过程串联起来的则是活跃于其中的行动者。行动者的政治行为形塑了制度的演化轨迹。较之于路径依赖,制度匹配为我们理解制度如何变迁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锦宏  
本文对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制约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后,重点对农地产权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对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几点启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小亮  
关于外在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理论探讨 ,可以说既是解释各地外在制度创新过程中之所以存在“路径依赖”和“进退障碍”现象 ,以及经济发展差距原因的现实需要 ,也是不同经济流派中制度变迁理论要探讨的一个前沿课题。为此 ,本文首选述评了新制度经济学、演进主义经济学、新政治经济学有关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化缘由的不同理论解说 ;然后概括地分析了外在制度及其创新的本质属性 ,并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制度变迁框架 ,更适合于外在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分析 ;再后 ,粗线条地分析了制约外在制度创新差异性与多样性的几个主要因素 ;最后 ,从中得出一般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以期能够引起经济理论与实...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沙凯逊  宋涛  亓霞  罗能钧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的建筑规程的产生背景和基本概念,结合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性能化建筑规程的优越性、局限性和适用条件,并针对我国如何科学对待和推行性能化建筑规程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怀  邓韬  
在深化改革的大前提之下,制度变迁理论有着重要的分析和指导意义。而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地方政府和利益团体通过相互勾结左右制度变迁的现象,造成在原有主体之下,制度变迁理论对于中国问题欠缺解释力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区别,针对国外经典制度经济学理论中对主体划分的环境不适应性提出新的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演绎各主体在制度变迁中对其利益造成不同影响时的相关反应,得出符合中国现状的研究结论,并针对其中不合理现象提出了应对措施,期望为解决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而寻求新的思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黄英君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的梳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从历史的角度展开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全方位研究,从国家层面来研究和探讨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变迁与创新。通过这种制度分析,形成对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一个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探索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及其制度创新的特定路径依赖和路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未来方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继荣  
本文力图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决定论及现代产权经济学在交易费用、厂商理论等领域内所取得的成果来分析银行产权制度的变迁,反映银行自然人产权制度演变为股份制法人产权制度的历史进程,揭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的必然趋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诚颖   章涛  
城市聚集效应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市要素市场和城市设施的供给和配置决定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果,进而影响了城市化的制度变迁。资本市场不仅优化了城市要素的空间配置,而且通过对城市设施投资活动的直接介入,导致了投资渠道和模式的创新,使城市的厂商和居民在从城市设施的外部性获益的同时,也通过市场化的途径补偿了城市设施的生产和维护,促进了资本市场和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亚荣  陈利根  
历史上,我国农地经历了从原始公有制向国有制再到私有制的变迁,而建国后则经历了从耕者有其田到集体所有的变迁。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农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作了分析,并为《物权法》的制定、当前集体农地所有权制度创新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