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8)
2023(9373)
2022(7824)
2021(7297)
2020(6104)
2019(14195)
2018(13621)
2017(26046)
2016(13929)
2015(15909)
2014(15835)
2013(15800)
2012(15085)
2011(14217)
2010(14432)
2009(13832)
2008(13328)
2007(12130)
2006(11031)
2005(10313)
作者
(40488)
(34021)
(33497)
(32262)
(21880)
(15944)
(15202)
(13134)
(13047)
(12087)
(11888)
(11319)
(11100)
(11046)
(10833)
(10575)
(9961)
(9820)
(9734)
(8799)
(8651)
(8342)
(8035)
(7922)
(7723)
(7628)
(7331)
(6858)
(6734)
(6612)
学科
(90054)
经济(89992)
管理(40117)
方法(35765)
数学(32544)
数学方法(32195)
(32171)
(26240)
企业(26240)
中国(22384)
地方(18834)
(16023)
(14840)
(14658)
(14483)
贸易(14470)
业经(14201)
(14035)
(13123)
地方经济(13012)
(12793)
金融(12792)
(11506)
银行(11506)
环境(11362)
(11229)
(10077)
(9787)
理论(9669)
农业(9428)
机构
大学(222008)
学院(217021)
(112095)
经济(110453)
研究(81325)
管理(81097)
理学(69038)
理学院(68276)
管理学(67178)
管理学院(66741)
中国(64262)
(50886)
(46519)
科学(42757)
(40429)
财经(40299)
经济学(38407)
(36859)
研究所(36109)
中心(35047)
经济学院(34291)
北京(30470)
(30385)
财经大学(30087)
(28037)
(27469)
师范(27315)
(27144)
业大(24360)
(24178)
基金
项目(134164)
科学(108119)
基金(102814)
研究(99141)
(88536)
国家(87933)
科学基金(75629)
社会(69312)
社会科(66103)
社会科学(66087)
基金项目(51813)
(47225)
自然(45249)
教育(45058)
资助(44315)
自然科(44295)
自然科学(44287)
自然科学基金(43522)
(40674)
编号(36214)
(32347)
国家社会(30938)
成果(30815)
重点(30240)
(29595)
教育部(28831)
中国(28558)
人文(27233)
(26928)
大学(26177)
期刊
(127824)
经济(127824)
研究(76764)
中国(41585)
(38544)
管理(32714)
科学(29083)
学报(29047)
(24336)
(24036)
金融(24036)
财经(23352)
大学(23139)
经济研究(23005)
学学(21822)
(20332)
技术(18224)
教育(17661)
问题(17010)
农业(16438)
(16034)
业经(14986)
世界(14661)
统计(14621)
国际(14574)
技术经济(13693)
(12375)
决策(11442)
经济问题(10362)
理论(9879)
共检索到343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何晓星  
本文着重研究以强烈扩张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①笔者将企业经营者个人控制权理论运用于地方官员,认为官员个人控制权扩张有三条途径,而中国目前地方官员主要运用横向扩张途径以获得自我晋升。中国地方政府强烈的扩张冲动,不同于西方的地方自治和中外历史上的封建诸侯,而是产生于以下全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在中国初期市场经济②的特定条件下,必要条件是地方官员横向扩张个人控制权特别强劲的动力,充分条件是地方资源完全的“内公外私”产权③与公共选择制度两者约束的显著失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昌黎  
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唐昌黎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系史无前例,有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现今学术界有一种论点,可称之为市场经济优越论,说计划经济有什么什么弊端,市场经济如何如何优越。进而把市场经济作为衡量标准,凡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怎样看待地方政府作用的强化?怎样看待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差距的扩大?本文作者提出了别具一格的观点:应当把地方政府的作用放到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中去分析,地区间差别实际上是市场化程度的差别,而正是地方政府的有效作用推动了市场化,发展市场经济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要由地方政府的作用来说明。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地方政府的市场性行为将逐步弱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琪  
中国作为一个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其最明显的特色就是政府对于市场经济拥有强有力的影响力:政府拥有巨大的可供自己直接支配的经济资源、政府部门掌握大量的政策资源、政府本身成为市场主体,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将向何处演化?本文探讨了这些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军杰  周卫峰  
本文分析是在下述背景下展开的:一是上下级政府间存在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相对 "软化 "的制度约束环境;三是地方政府间竞争。基本结论是:在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主导辖区经济增长的最优选择是以破坏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为代价追求辖区经济的高速增长。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在 "硬化 "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制度约束环境的基础上,重塑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期形成平稳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郭来生  
一、韩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韩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由政府出面全面组织经济活动。其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干预,即:政府通过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计划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直接或间接地干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活动,以控制和诱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及资源流,把经济纳入政府计划轨道,从而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荐华  
市场经济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比较研究张荐华一地方政府职能的界定和发挥首先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制约,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体制。目前,世界上的政府体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类: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其中邦联制政府体制是一种主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茉莉  胡长青  
以渐进转换方式作为基本思路,逐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表明,至少在今后30年里,我国经济体制将处于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以分散决策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将发生重大的转换或重构。与市场经济体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进球  
本文分别从市场正常运行对政府的要求、发展中经济的特殊性、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政府组织的缺陷等不同侧面阐述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能,并结合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实践讨论了政府职能如何定位问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跃生  
论市场经济下政府资金投向刘跃生改革政府资金投向是能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问题之一。那么政府资金应当投向哪些领域呢?政府掌握的资金主要是财政资金,与银行和企业资金比较其特点是无偿性和公益性。相反,银行贷款投资则必须首先考虑有偿性和经济效益。两者互...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中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与推动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主导与东亚政府主导模式有相似之处,但更有本质区别。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东亚政府主导模式中的积极因素,努力克服政府主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形成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动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宁向东  
60年代以来,韩国依照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理,在政府强有力的引导与控制下,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与调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变为新兴的市场经济工业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韩国奇迹”。韩国经济体制的基本特点与成功经验,对于其他渴望获得经济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具有借鉴意义。经济发展道路的确立二战结束前的36年中,整个朝鲜半岛都是日本的殖民地,处于日本政府的独裁控制之下。当时的朝鲜,虽具有一定的工农业基础,但从总体上看经济基础极端薄弱,是典型的落后农业国。二战结束后,由于日本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撤离、以及朝鲜战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连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拓宽,这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新的运行机制形成的同时,又增强了发展的潜力。尤其是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同志南巡以来,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的中央集权体制的计划模式,而转向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是在总结我国14年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种模式是前所未有的、协调的、并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功能的运行机制,由于我们实行的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因而也是体现社会主义特征的、空前高效的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玉梅  刘刚  高桂爱  
一国经济崛起的重要表现就是形成其特色的生产组织方式。要解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经济奇迹",地方政府的作用值得重点关注。地方政府推动下城市产业设施的累积投资,对中国特色的集群柔性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公有制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地租收益,是地方政府实现城市产业设施累积投资的重要收入来源。将地租理论中应以"级差地租"方式征收的土地溢价,以"少征收或免征收"的方式补贴农业和城镇工业生产,是地方政府发挥这一作用的重要条件。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可为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提供一个全新理论解释。从排斥政府作用,到只考虑中央政府作用,再到引入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理论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版本,可将阐释地方政府行为的社会主义地租理论称之为"市场经济3. 0"的政治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