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6)
2023(3476)
2022(2956)
2021(2962)
2020(2426)
2019(5451)
2018(5464)
2017(9703)
2016(5818)
2015(6794)
2014(7282)
2013(7086)
2012(6532)
2011(5728)
2010(6071)
2009(5648)
2008(6134)
2007(5816)
2006(5088)
2005(4690)
作者
(15802)
(13003)
(12693)
(12463)
(8325)
(6252)
(5990)
(5176)
(4869)
(4844)
(4421)
(4378)
(4358)
(4294)
(4254)
(3925)
(3788)
(3748)
(3687)
(3662)
(3447)
(3187)
(3163)
(3084)
(3055)
(2959)
(2932)
(2929)
(2614)
(2594)
学科
管理(22939)
(21922)
(18336)
(18017)
经济(17989)
(16827)
企业(16827)
财政(11954)
(9568)
(9482)
财务(9466)
财务管理(9412)
企业财务(8927)
(8021)
中国(7780)
理论(6853)
教育(5944)
方法(5939)
(5906)
(5577)
(5351)
制度(5349)
(5209)
地方(5110)
(4912)
业经(4897)
体制(4772)
(4607)
银行(4604)
教学(4292)
机构
学院(81948)
大学(80402)
(27490)
经济(26618)
(26442)
管理(25210)
研究(23969)
中国(20523)
理学(19775)
理学院(19534)
管理学(19169)
管理学院(19009)
(17162)
财经(15965)
(15829)
科学(14310)
(14043)
(12953)
(12725)
(12675)
师范(12655)
北京(11242)
财经大学(11087)
中心(11042)
(10867)
研究所(10585)
职业(9899)
技术(9769)
师范大学(9652)
(9274)
基金
项目(38970)
研究(33979)
科学(28689)
基金(24632)
(19703)
国家(19416)
社会(18967)
社会科(17725)
社会科学(17718)
教育(17154)
(16596)
编号(16294)
科学基金(16161)
成果(15841)
(12820)
基金项目(12267)
课题(12139)
(10616)
(10603)
资助(10470)
项目编号(10152)
(9403)
(9398)
阶段(9379)
重点(8949)
阶段性(8702)
研究成果(8416)
自然(8385)
(8371)
大学(8332)
期刊
(41268)
经济(41268)
研究(32931)
(28833)
中国(22434)
教育(16998)
学报(11806)
管理(10147)
财经(9721)
大学(9358)
科学(8651)
(8625)
金融(8625)
(8331)
(8328)
学学(8276)
财会(7923)
技术(7827)
会计(7681)
(6895)
财政(6895)
图书(6551)
经济研究(6153)
业经(6115)
通讯(5636)
会通(5604)
(5310)
问题(5271)
书馆(5217)
图书馆(5217)
共检索到146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俊生  王文素  
在我国,财政学科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公共财政"与"财政"两词之间的关系、关于"财政"一词在我国开始使用的时间,在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中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长期以来以讹传讹,对学术界和学生产生误导。本文经过对多种观点的质疑和史料查证,证明"公共财政"和"财政"两个专业术语实际上都属于外来语,两者的含义实际上是相同的;本文还证明,"财政"一词在我国官方的初次使用时间为1894年;在我国以"财政"为名的机构设置时间为1902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袁春钰  
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减缓,支出责任无限增大,财政运行出现了较多困难。要化解财政收支矛盾,让财政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一方面需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另一方面也要提高财政运行质量,两者缺一不可。质量财政建设应运而生。笔者认为,所谓质量财政,就是用质量的高低来衡量财政工作的全过程,可以理解为把质量作为财政运行的核心,组织和协调财政内部各个部门及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天华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着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财政形态的逻辑性和辩证关系,就是基于自身的特殊性。本文就其特殊性的演变形态及其规律,对财政起源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试图用动态的粗线条的手法,勾画出财政运动的轨迹。一、财政起源与公共权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崔元锋  严立冬  
本文认为,通过业务定位,财政支农项目可以“企业化”,成为一个虚拟的“大企业”,并可应用现有的单一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对其绩效管理进行研究。文章基于业务定位,结合当前企业绩效管理中较为成熟的平衡计分卡法对财政支农项目绩效管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这是对财政支农项目进行绩效管理的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思  
近几年,地区财政机构扶持的专项经费逐渐增多,这样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其忽视了项目管理与支出效果,导致财政支出率较低。而财政支付绩效评估是各级政府控制财政经费的关键途径,对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地区财政专项经费支付绩效评估的流程以及评估内容、绩效评估、分析专项经费支出隐藏的不足,提出处理问题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菊波  
随着我国财政由新民主主义财政向社会主义财政过渡这个伟大转变的完成,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也逐渐形成.作者通过对财政的性质和作用、税收的重要性和作用、国债、财政制约经济波动、三大平衡、改进财政体制等一些主要理论的形成过程研究,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对建国后头七年的财政经济工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它继承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财政思想,吸收了前苏联财政理论的科学成份,富有创造性,其中一些理论在财政学术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研究中国当代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发展史,对于今天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馨  
本文从"双元财政"角度再次分析了第三财政问题。认为双元的混一财政,产生了若干危害市场经济的问题。目前的"官办"市场经济下,财政双元混一是关键的"结",将市场和资本捆在了政府构架内,并为政府利益所固化,使得改革攻坚难以深入。为此,财政深化改革的思路应是双元财政真正分离,具体看是形成"两体系"复式预算模式和双元分离的财政体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宁学平  
本文指出:综合财政问题已成为涉及我国传统财政理论转向商品经济轨道的一个关键问题.我国理论界如能在这个问题上统一认识,实现财政理论转轨就可能顺利一些,否则,将会遇到众多的理论障碍,阻拦我们前进的通道.要深化改革,把财政转到商品经济轨道上来,必须突破"同一论",倡导"不同论".作者认为,综合财政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其研究对象是价值运动,其范围包括全社会的货币、资金总量.综合财政管理的职能是平衡资金供求、引导资金流向、调剂资金余缺.目前,加强综合财政管理的重点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家凤  易发云  
文章通过有效配置归政府支配的资源、保持税收"中性",使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等方面把握公共配置效率的实现;倡导财政均富,在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的过程中,规范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调整公共支出体系,深化税制改革,创新"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月婷  李爱琴  
财政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逐步要求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管理和监督。文章在分析目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种结合业务内容和特点,将支出预算与绩效考评相结合的专项经费管理模式,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有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文化是人的灵魂、国家的灵魂、民族的灵魂,没有灵魂人就不会进步,国家就不会图强,民族就不会兴盛。财政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以前重视不够,使财政成为数字计算财政,忙于吃、住、行的财政,难免制约了财政制度的创新。近年来,财政文化建设受到高度重视,对财政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认识财政文化,怎么建设财政文化,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一、财政文化的定位谈财政文化,首先遇到的是"文化"这个概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尚希  
一、引言关于财政职能问题,我国理论界曾有过三次大的讨论。全国解放初期,党和政府面临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艰巨任务,理论界掀起了如何发挥财政职能的第一场讨论。这场讨论从理论上解决了建立统收统支体制的理论依据,促进了财政集中性分配职能的发挥。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方向是对的,财政成为推进我国工业化和调节各经济成份利益关系的最主要杠杆。文革以后,发展经济再次成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财政职能问题也随之成为理论界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维宸  
"土地财政"何以成为地方的主要"生财之道"?改革开放一直采用的是"摸着石头过河"策略。1994年以前,财税体制改革的主题思路是"减税让利",明确中央将一些权力下放到地方和企业,实行"地方财政包干制"。但"减税让利"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占GDP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奶珍  
文章从学前教育的公共物品属性出发,分析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结合欧洲、美国将学前教育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的经验,并在对学前教育三层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将学前教育基本需求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思路,并从财政支持机制完善的角度给出了具体的制度安排和保障措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靓  
在我国国民经济和民生项目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财政税收工作起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当前,国家相关部门虽围绕财政税收工作出台了诸多的政策方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有待解决的制度缺陷和细节漏洞,影响我国财税事业的良性发展。基于此,文章围绕财政税收深化改革的实施意义展开研究,分析了财政税收工作中现存的问题,综合探讨财政税收工作深化改革的具体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