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624)
2022(585)
2019(1083)
2018(1131)
2017(2105)
2016(1271)
2015(1408)
2014(1485)
2013(1498)
2012(1500)
2011(1499)
2010(1641)
2009(1741)
2008(1854)
2007(1917)
2006(1803)
2005(1729)
2004(1752)
2003(1931)
2002(1995)
作者
(4208)
(3615)
(3412)
(3334)
(2376)
(1761)
(1508)
(1409)
(1376)
(1320)
(1299)
(1286)
(1281)
(1244)
(1180)
(1096)
(1091)
(1048)
(1046)
(977)
(935)
(864)
(862)
(857)
(850)
(817)
(817)
(778)
(720)
(709)
学科
(6264)
经济(6256)
管理(4612)
(3958)
(3811)
企业(3811)
(2703)
理论(2596)
教育(2392)
中国(2103)
(1861)
方法(1810)
(1754)
业经(1634)
(1425)
(1394)
金融(1393)
(1338)
银行(1338)
(1334)
(1298)
(1285)
(1270)
(1175)
体制(1062)
经济学(1018)
图书(975)
(959)
贸易(957)
书馆(935)
机构
大学(27234)
学院(24968)
(9101)
经济(8884)
研究(8501)
管理(7024)
中国(6326)
(5990)
(5891)
(5480)
师范(5477)
理学(5258)
理学院(5166)
管理学(5081)
管理学院(5021)
科学(4984)
(4717)
(4630)
财经(4546)
师范大学(4447)
研究所(4080)
(3986)
(3926)
北京(3903)
(3806)
教育(3719)
中心(3199)
财经大学(3185)
经济学(3157)
(2780)
基金
项目(10348)
研究(9039)
科学(8028)
基金(7171)
(5882)
国家(5796)
社会(5733)
社会科(5388)
社会科学(5384)
科学基金(4639)
教育(4586)
成果(4470)
编号(3838)
(3777)
(3362)
基金项目(3292)
课题(3122)
资助(2925)
(2642)
(2554)
(2546)
重点(2448)
(2445)
(2441)
阶段(2439)
项目编号(2428)
教育部(2350)
国家社会(2295)
规划(2272)
(2262)
期刊
(14097)
经济(14097)
研究(11707)
教育(6145)
(5792)
中国(5391)
学报(5106)
大学(3980)
财经(3855)
科学(3776)
学学(3461)
(3360)
管理(3130)
图书(2687)
(2663)
金融(2663)
(2485)
书馆(2241)
图书馆(2241)
问题(2150)
技术(1870)
(1799)
经济研究(1698)
(1688)
(1578)
论坛(1578)
业经(1532)
社会(1519)
财经大学(1436)
农业(1375)
共检索到45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在高校,学术权力是高校领导与管理的重要问题。学术权力的合理使用,关系到高校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能力,是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课题。因此,政府应向高校下放一定的权力,以调动校内各方的积极性,推动学校事业的顺利开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骅  
一在中国,"教授治校"(Professorial governance)长期以来是一个遭忌讳的提法。它曾经被指责为"以反对外行领导内行为名,行摆脱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之实",罪莫大焉。但人们注意到,一些非西方人士,特别是那些有过在西方游学经历的东方学者,每每将西方大学以自治为特征的管理模式称为"教授治校"。这种概括虽然有些粗率和笼统,但在欧洲高教史上,"教授治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兴林  
高校到底应该教授治校还是教授治学,现实中存在颇多论争。事实上,教授治学是教授本质内涵的合理延伸,教授治校超越了教授的本质规定;"教授治校"是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现实中不宜机械照搬。教育家治校、教授委员会治学、行政管理者精于治事,是我国高校有效建立教授治学制度的内部条件,同时,还需要政府简政放权,为教授治学创造适宜的外部条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克瑞  
教授治校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基本传统,也是尊重学术权力、完善大学治理的基本途径。其实质在于确立学者在大学中的立法者地位,而非形而上学地步入领导岗位。教授治校的具体途径应是通过评议会方式实现政策的民主立法,从而与中国高校党委会的决策职能及校长行政工作形成管理上的三权分立,最终达到高校管理的善治境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炜  
国内学者大多以西方大学作为依据和源头来界定"教授治校"的概念,但其所使用的英文却莫衷一是,相关概念也众说纷纭;学界对西方大学和民国时期"大学治理"的理解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和理想化的倾向。《高等教育法》的相关内容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的理念、目标、制度、结构和模式,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必然和理性选择。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彭阳红  
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在内涵上有重要区别。教授治学从属于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是教授治学的前提与基础,并且裹挟着强烈的价值诉求,更有利于推动变革。当前我国大学内部管理中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改革的关键在于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与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治理结构,实施教授治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克瑞  
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一种学术组织的管理,即教授治校。教授治校意在通过大学评议会的民主决策为大学立法。完善的大学评议会制度,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共同实现了现代大学治理的三权分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建艳  余生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开创了我国"教授治校"的先河,其实质是通过分权来保障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文章在分析"教授治校"民主管理思想的产生与实践的基础上,阐释了"教授治校"的内涵,提出了对现代大学内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构想:进一步明确划分了管理的权限;改革治理机构;现实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本管理来唤醒管理者的主体意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玉璞  
教授治校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在于教授阶层参与大学权力治理活动,它不能由种种变体,如教授治学、教授治教等取而代之。对教授治校实践中六个关键问题,即管理还是治理、在朝还是在野、干预还是介入、治学还是治政、名义还是实质、个人还是群体等的回答直接决定着该治校实践的核心理念与根本构架。事实上,教授治校的本性是大学治理,其基本思路是以在野治校为主途径,以间接干预为主形式,以治政为主内容,以实学教授为主体,积极推进教授群体治校与教授个体参与治校的同步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学辉  
“教授治校”与“校长治校”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但是由于我国的校长治校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发展至今凸显出诸如行政本位和官本位、教师的全员终身制、缺乏良好的学术评价机制等等弊端,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和学术的发展,于是有人提出了“教授治校”的要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意忠  眭依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教授治学"源自"教授治校",同步发生于大学诞生。我国高校学术管理的"教授治学"包含了对教学、学科、学术活动以及学风的决策与规制。推进"教授治学",需要克服高等教育行政化,健全教授委员会机制。教授自身素质与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是影响"教授治学"实施的重要因素,故应着力于提高学术权力的行使质量,严格教授委员会成员的遴选标准和程序,健全"教授治学"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启兵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教授治校",其初衷是为了防止因校长变更而导致学校不稳定。该制度既是遵守《大学令》等相关法律规定的结果,也是对北大以前已经建立的评议会制度的"萧规曹随",同时与蔡元培借鉴德国大学评议会制度、实践其民主理念不无关系。蒋梦麟长校后,将"教授治校"改为"校长治校",其原因有四:《大学组织法》的颁布以及政府整顿教育的举措;评议会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如派系斗争、规则破坏、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等;蒋梦麟的个人威望不够,与评议会存在矛盾;北大的教授兼课问题与经费不足问题,评议会都无力解决。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章靖  朱俊鹏  
为后人所称道的民国时期的"教授治校",有其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以民国时期清华大学"教授治校"为例,教授会与评议会是其基础性组织。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在清华学校改办大学的过程中,"教授治校"制度的成立和"教授治校"管理模式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思潮引领、组织基础与人员支持。特别是留美"少壮派"作为中坚力量,在教授会与评议会成立过程与早期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教授会与评议会代表着清华教师群体,在维护教师权益、践行"教授治校"过程中发挥了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作用。以教授会与评议会为基础的教授治校制度,深深影响了清华二三十年代的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正峰  
教授治校是我国近代大学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认为我国近代大学教授治校制度是少数精英设计的,并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而它的实现也主要是依靠少数精英。且由于它是一种代议制度,先天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我们今天要注意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