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3)
- 2023(4825)
- 2022(4040)
- 2021(3964)
- 2020(3334)
- 2019(7427)
- 2018(7541)
- 2017(13379)
- 2016(7818)
- 2015(9276)
- 2014(9796)
- 2013(9162)
- 2012(8765)
- 2011(8029)
- 2010(8627)
- 2009(8178)
- 2008(8636)
- 2007(8421)
- 2006(7633)
- 2005(7389)
- 学科
- 济(31272)
- 经济(31225)
- 管理(27259)
- 业(25990)
- 企(23231)
- 企业(23231)
- 方法(12560)
- 技术(12111)
- 理论(10890)
- 中国(10483)
- 教育(9547)
- 学(9117)
- 数学(9058)
- 数学方法(8755)
- 财(8446)
- 农(8320)
- 业经(7871)
- 制(7302)
- 教学(6682)
- 技术管理(6290)
- 银(5900)
- 银行(5892)
- 农业(5726)
- 和(5655)
- 行(5568)
- 贸(5380)
- 贸易(5377)
- 融(5236)
- 金融(5234)
- 易(5194)
- 机构
- 大学(129834)
- 学院(123337)
- 济(46157)
- 经济(44867)
- 管理(42863)
- 研究(41754)
- 理学(35042)
- 理学院(34599)
- 管理学(33688)
- 管理学院(33447)
- 中国(31670)
- 京(29169)
- 科学(25086)
- 财(24281)
- 所(21849)
- 江(21339)
- 范(20866)
- 师范(20766)
- 北京(19566)
- 研究所(19130)
- 中心(18499)
- 财经(18351)
- 州(17512)
- 师范大学(16516)
- 农(16497)
- 经(16285)
- 教育(15803)
- 业大(15333)
- 技术(14748)
- 院(14506)
- 基金
- 项目(67376)
- 研究(54565)
- 科学(52227)
- 基金(45396)
- 家(38139)
- 国家(37742)
- 社会(32314)
- 科学基金(31824)
- 社会科(30414)
- 社会科学(30403)
- 教育(27863)
- 省(27465)
- 编号(23571)
- 划(22986)
- 成果(22663)
- 基金项目(22590)
- 资助(19368)
- 自然(18588)
- 自然科(18152)
- 自然科学(18148)
- 课题(18030)
- 自然科学基金(17787)
- 重点(15721)
- 部(15273)
- 年(15220)
- 大学(15203)
- 项目编号(14722)
- 创(14695)
- 性(14251)
- 发(14030)
共检索到210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天佑
在高等教育应用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推进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需解决三个主要的理论问题。深入讨究"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和实质,这是前提性的理论问题。"应用技术大学"是哪些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目标,这是方向性的理论问题。到底该如何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这是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天佑
在高等教育应用转向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政策实践亟需解答一系列理论问题。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理论承袭、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域外实践和本土探索,是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来源。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必须回答"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这一理论问题。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理论意蕴在于解决人才需求问题、建立高校分类体系、破解地方高校发展困局、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需要在理论上构建技术认证与评估标准,在实践上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技术文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文华、夏建国、易丽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10期中撰文,追溯了应用技术大学产生的背景与动因,阐述了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并指出了应用技术大学高等教育属性的体现。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欧洲国家陆续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文华 夏建国 易丽
应用技术大学当前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尚属新生事物,不少人对其属性问题产生了质疑。应用技术大学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与教育系统自身发展的产物。因而其具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双重属性。其高等教育属性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三方面。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现代职教体系 高等教育属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丹中
本文立足当前推动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时代背景,着眼国家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战略大局,从推进形式、培养目标、发展通道、改革重心和转型方式五个角度,对转型发展中亟需关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建议,力求建立更为科学的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转型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家禄
市场经济不是作为计划经济的而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对立物产生的;从资源配置方式来说它也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从性质来说它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运行方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存在两种含义问题。
关键词:
市场经济,对立物,商品价值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石忆邵
结合具体实例,对商品市场扩张中的距离衰减效应、市场与城镇协同发展规划、资源型城市的商业规划特色、市场规模扩张与产品特性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距离因素不是影响商贸型企业成功扩张的唯一且主要的因素,市场的选址、功能定位、管理水平、经营者素质、政府的扶持政策、同类市场的竞争状况等是比距离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理性预期是市场和城镇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由于市场信息的非对称性或非充分共享性,人们不可能都把预期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发生预期失误将给市场和城镇的协同发展带来风险;优秀的商业规划应该是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划;市场规模的扩张应考虑产品特性的差异,旨在为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和成功扩张提供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友华
本刊88年第一期发表了我和叶焕庭老师的文章“关于NPV和IRR的若干理论问题综述”(以下简称《综述》)。我们根据个人的理解,综述了西方关于NPV和IRR的几个理论问题,旨在向国内同行提供一些理论背景资料。程希骏同志在本刊同年第五期上撰文对其中的基本命题提出质疑(“对‘NPV和IRR评价结论相矛盾的原因’的质疑”,以下简称程文),断言NPV和IRR在采用相同再投资假设条件下仍无法消除方案排序的彼此矛盾性,表明了与我们对立的见解。程文提出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并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论证。然而,我们认为程文对《综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长远 齐珍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初步探索、20世纪90年代的规范发展和新世纪的规模扩张三个阶段。在6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应用技术大学通过"试点"、"升格"和"转型"等方式逐渐发展成为培养本科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高校,对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资源配置不足、缺乏社会认可、专业特色不明显和师资水平有待提高等方面。应用技术大学的未来发展应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与应用技术大学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
应用技术大学 发展历程 现实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莹 夏建国
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可以借鉴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中的"AGIL"模型进行分析:"A"是"适应"功能,由市场执行;"G"指"目标达成"功能,由政府执行;"I"是"整合"功能,由技术共同体执行;"L"是"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由技术文化执行。应用技术大学通过与四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进行能量交换,从而形成"市场-适应""忠诚-目标""价值-整合""自主-维持"四种取向,根据不同的取向选择可形成各自的社会定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阙明坤 张韦韦
去年6月,35所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想以此撬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变。面对这一高等教育的新类型,众多问题亟待解决:地方高校为什么要选择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转型的吸引力到底何在?背后是现实抉择,还是无奈应对?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是否也需要高等教育"升级"?应用技术大学又能否承担起这一重要使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帅奇 蔡玉俊
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需要相应的师资队伍做保障。从师资定位的横向维度来看,应用技术大学师资要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及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从师资定位的纵向维度来看,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在学历层次上要高于职业性技能型院校的师资队伍学历水平。促进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培养应采取以下策略:拓展"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强化工程能力要求;多渠道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建立适合应用技术大学师资培养的管理制度;注重教师入职后的技术再教育;开展工学和教育学交叉学科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试点正在有序进行,这既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的共同需要,更是国家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从世界范围看,应用型高校的崛起体现了它的发展最具活力,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模式和内涵,更是改变了社会。我国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避不开职业教育的向上拓展的议题,也必须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做好定位,从而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宇陆
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端应用技术人才之路,在转型应用技术大学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应用技术大学的产学研合作是指学校学科链、专业链与产业链等三链相互有效衔接。学校科学研究的选题、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紧密围绕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和解决企业急需的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发展环境由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转变为行业企业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