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8)
2023(6008)
2022(4926)
2021(4781)
2020(3942)
2019(9620)
2018(9326)
2017(17558)
2016(8939)
2015(10344)
2014(9693)
2013(10058)
2012(9649)
2011(9290)
2010(8977)
2009(8247)
2008(8029)
2007(6829)
2006(6359)
2005(6166)
作者
(24064)
(20116)
(19768)
(19292)
(12970)
(9574)
(9267)
(7833)
(7740)
(7301)
(6979)
(6700)
(6561)
(6416)
(6268)
(6188)
(6124)
(5902)
(5766)
(5534)
(5249)
(4681)
(4669)
(4664)
(4591)
(4419)
(4288)
(4275)
(4003)
(3986)
学科
(41112)
经济(41075)
管理(20070)
方法(17933)
(16620)
数学(16580)
数学方法(16466)
中国(15862)
(15048)
贸易(15041)
(14873)
(12057)
企业(12057)
(12035)
图书(10276)
书馆(9750)
图书馆(9750)
(9173)
(9083)
(8694)
出口(8692)
出口贸易(8691)
(8372)
关系(7711)
工作(7021)
(7010)
(6210)
银行(6207)
(6179)
业经(6169)
机构
大学(134619)
学院(124071)
(63790)
经济(62918)
研究(49417)
管理(46270)
中国(39323)
理学(38853)
理学院(38350)
管理学(37841)
管理学院(37547)
(29320)
(27690)
科学(25558)
(23834)
经济学(22531)
财经(22225)
研究所(21587)
中心(21272)
图书(21033)
(20690)
书馆(20492)
图书馆(20487)
经济学院(20390)
北京(19437)
(18313)
师范(18223)
(17408)
(17321)
财经大学(16719)
基金
项目(81003)
科学(64664)
基金(62954)
研究(62066)
(54525)
国家(54197)
科学基金(45876)
社会(43349)
社会科(41415)
社会科学(41407)
基金项目(31877)
教育(26921)
资助(26189)
自然(25870)
自然科(25366)
自然科学(25359)
自然科学基金(24960)
(24946)
编号(24467)
(22745)
成果(22569)
国家社会(20547)
中国(20249)
(20205)
教育部(18029)
重点(17743)
(17222)
(16886)
人文(16827)
大学(16349)
期刊
(64371)
经济(64371)
研究(42917)
图书(28726)
中国(26798)
书馆(23377)
图书馆(23377)
学报(20375)
(19754)
管理(16526)
科学(16392)
大学(15797)
(13798)
(13247)
经济研究(13059)
学学(12302)
财经(11927)
(11687)
金融(11687)
国际(11610)
教育(11254)
(10507)
世界(10221)
农业(9700)
问题(9386)
(8936)
论坛(8936)
技术(8650)
情报(7591)
业经(6877)
共检索到2106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顾烨青  
近代中国汉语"图书馆"一词的出现和普及是受日本的影响,罗振玉和吴汝纶在"图书馆"一词进入清政府官方文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云龙  
以结构主义、认知—心理为基础,结合社会—语用考察,对外来词出现与发展机制作出统一性解释。外来词的出现受认知—心理机制中对称象似动因制约;字母词之外的多种形式的外来词具有中间语性质,它们是意象形成的产物;字母词的出现,反映了借入语词语向借出语原型的靠拢;外来词的演化受认知—心理的激活、阻断和范畴化控制。外来词出现与发展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是按照语言发展观对外来词进行动态规范的有益支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凤珠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一点儿"和"有点儿"时,常常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中的用法套用在汉语中而使汉语语意出现偏误。为了避免这种偏误现象的发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从汉语词义、词性、语法功能等角度入手,为学生讲清楚"一点儿"和"有点儿"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及汉语中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以此来排除学生的母语干扰,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两个词在汉语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在纽曼使用idea一词首次系统完整地对大学思想进行思考之前,著名思想家柏克和柯勒律治等人已经使用idea一词来论述包括大学在内的传统机构的精神观念及其作用。这一词的历史意义和使用方式包含了对知识、理性与信仰之关系、对传统的态度等深层问题的思考,从而对纽曼的大学思想定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该词的来源、原初意义及其影响决定了大学观念在其开端就受到了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具有了保守思维的意识结构和性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徐菊  
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从无到有,再到兴盛,图书馆学家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图书馆学界以及关注图书馆事业的各界的专家对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提出了深刻的见解,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桂桃  张远波  
近代汉语时期,除数词外能与动量词组合使用的语言成分主要有:指代词"此""这""那";疑问代词"那"(哪);方位词"后""前""下""上";时间词"今""先";后缀"子""儿""家(价)""里"等。各组合形式的出现时间和发展过程各不相同。近代汉语动量词在组合能力方面有一定的规律性:相对而言,计数动量词("次""回")的组合能力最强,现代汉语中消失了的动量词(如"过""巡""转""度")在近代汉语时期的组合能力很弱;从时间角度来看,元、明时期动量词的组合能力最强。各组合形式的出现一方面与动量词及语言成分本身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袁密密  
晚清以降,女学运动的风起云涌为职场带来了清新的风。女性图书馆员(学者)开始步入大众视野,成为文化领域一支新兴的职业力量。她们是具备新知识体系和新思想的群体,具有鲜明的事业特征与时代烙印。在近代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史上,虽人数极少,却犹如熠熠小星,光芒璀璨。文章将试图梳理她们从业的历史背景、择业原因、事业特色及贡献等,以期在历史的缅怀中有所汲取与传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蒋永福  
理论图书馆学仍然需要大的突破和发展。目前,理论图书馆学面临本质主义追问被搁置的境遇。理论图书馆学尚需澄明的重大理论问题还有:平等与效率的优先选择问题,自由与秩序的冲突化解问题,技术、人文、制度之间的合力协同问题。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孟雪梅  
教会大学图书馆是我国近代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早地将西方图书馆的理论、图书馆的管理和技术方法等带进了中国,其馆藏文献呈现出中西兼备、文理并重的特点,采用了新式的文献组织方式,自编了图书分类法,对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起到了启蒙和示范的作用。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疏志芳  
近代中国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认识历经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甲午战争以前,初步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头10年,明确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的巨大作用,中国图书馆开始从单一的文献收藏机构向民众教育机构转化;民国初期,图书馆作为普及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社会教育设施,是一种根本的、永远的教育机关,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国近代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形成与演进,对后世图书馆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宪民  
介绍了梁启超所从事的图书馆活动,探讨他在图书馆学尤其在目录学方面的成就,阐明了他在近代图书馆事业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翟桂荣  
文章回溯了学界对近代中国专门图书馆研究的缺失,考察了民国时期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中国科学社图书馆、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图书馆、中华教育改进社教育图书馆、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上海鸿英图书馆等7家专门图书馆的创建背景、办馆特色、藏书种类、专业服务等。在一批先进人士的倡导和部分图书馆学家的参与下,数家知名专门图书馆的诞生与成长,丰富了中国新式图书馆的类型,见证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教育、人文、工程与技术的发展进程,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努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雅清  
语言是用来描写真实和可能世界的,而动词是用来完成这个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语法视角看,动词是句子最核心的成分,动词的词汇信息投射到句子中,其他成分都会围绕动词建构句子的基型,与它产生句法结构关联;从语义视角看,动词是基本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词义和用法最为复杂。汉语的动词由于受汉语作为孤立语的影响,缺乏充分的形态变化,因而对语序的依赖程度更大,对搭配的限制更弱,因此其研究更显复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雅清  
语言是用来描写真实和可能世界的,而动词是用来完成这个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语法视角看,动词是句子最核心的成分,动词的词汇信息投射到句子中,其他成分都会围绕动词建构句子的基型,与它产生句法结构关联;从语义视角看,动词是基本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词义和用法最为复杂。汉语的动词由于受汉语作为孤立语的影响,缺乏充分的形态变化,因而对语序的依赖程度更大,对搭配的限制更弱,因此其研究更显复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