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505)
2022(430)
2021(434)
2020(366)
2019(951)
2018(1088)
2017(1993)
2016(1073)
2015(1362)
2014(1340)
2013(1440)
2012(1479)
2011(1622)
2010(1429)
2009(1225)
2008(1200)
2007(1063)
2006(1223)
2005(1229)
2004(1051)
作者
(3370)
(2636)
(2620)
(2601)
(1792)
(1427)
(1254)
(1171)
(1152)
(1134)
(1066)
(1027)
(987)
(897)
(865)
(844)
(843)
(841)
(807)
(777)
(773)
(738)
(734)
(677)
(663)
(634)
(630)
(622)
(615)
(575)
学科
图书(10192)
书馆(9698)
图书馆(9698)
工作(5078)
读者(3678)
(2723)
(2510)
网络(2510)
(2278)
图书馆学(2269)
自动(2224)
自动化(2224)
网络化(2222)
管理(2064)
(1640)
中国(1477)
建设(1414)
电子(1398)
组织(1395)
(1356)
(1309)
数字(1300)
电子图书(1300)
藏书(1277)
事业(1118)
作者(1099)
工作者(1099)
地方(729)
文献(641)
(641)
机构
图书(19568)
书馆(19131)
图书馆(19130)
大学(17365)
学院(12246)
大学图书馆(8481)
管理(5468)
信息(4397)
(3917)
师范(3902)
理学(3827)
理学院(3734)
(3666)
管理学(3625)
(3579)
管理学院(3558)
(2930)
研究(2908)
师范大学(2867)
科学(2701)
信息管理(2699)
北京(2334)
中国(2290)
(2169)
广东(2111)
(1994)
(1992)
(1755)
中心(1735)
上海(1725)
基金
项目(7760)
研究(7009)
成果(6238)
编号(5368)
(5073)
科学(4941)
之一(4844)
基金(4643)
项目编号(4611)
研究成果(4357)
图书(3992)
书馆(3841)
图书馆(3841)
(3740)
国家(3705)
社会(3622)
社会科(3419)
社会科学(3418)
科学基金(2823)
基金项目(2699)
(2290)
教育(2130)
(2007)
(1918)
服务(1876)
高校(1706)
国家社会(1604)
科研(1448)
课题(1411)
大学(1401)
期刊
图书(26556)
书馆(22043)
图书馆(22043)
情报(5835)
学报(5290)
(4797)
论坛(4797)
图书馆学(4531)
建设(4325)
(3601)
(3601)
杂志(3601)
工作(3362)
大学(3100)
情报工作(3036)
大学图书馆(2576)
中国(2359)
国图(1651)
知识(1411)
报知(1405)
理论(1197)
实践(1194)
(1194)
研究(1172)
科学(853)
(778)
农业(528)
学学(524)
(507)
经济(507)
共检索到31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叶柏松  
本文就“藏书楼”与“图书馆”是两种不同事物这一观点提出质疑 ,分别从中国藏书楼使用范围狭小的内、外部原因 ,明清时代社会开明人士对藏书目的认识的提高 ,清末近代图书馆雏形的形成 ,西方图书馆对中国藏书楼变革的冲击和影响等方面来论证 :“藏书楼”与“图书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窦英杰  
从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历史发展,概述了图书馆“话语权”的演变过程,阐明了图书馆从私有垄断到服务大众的文化承载的深刻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姚伯岳  
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原和硕和嘉公主府原址上开办,同时设立藏书楼,位置在原公主寝殿。1900年庚子事变,京师大学堂停办,藏书楼藏书也毁于一旦。1902年重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迁到原公主府后罩楼,不久后改称图书馆。历任藏书楼提调和图书馆经理官竭心尽力,各项规章制度日臻完善,为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少明  
古越藏书楼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开放性图书馆。开放性图书馆包括“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和“公有公用”的公共图书馆。“公有公用”和“私有公用”在“公用”方面虽然相似,但却有本质上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古越藏书楼属“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这一点决定了她不是公共图书馆,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图书馆百年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公共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翟桂荣  
文章通过考察“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爱如生·近代报刊库”中1840至1912年间的汉译相关文献,基于报刊视野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学意义上的“书院”“藏书楼”“图书馆”等专有名词的译介嬗变过程。文章认为晚清图书馆学翻译分为三个阶段:以“书院”为题名的归化译介输入阶段,以“藏书楼”为题名的启蒙译介展示阶段,以“图书馆”为题名的主动正名译介研究阶段。文章最后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晚清图书馆学翻译的特点与演变轨迹,揭示了翻译对近代新图书馆学的兴起和传统图书馆转型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姚伯岳  
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藏书楼,1904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图书馆。藏书楼的负责人叫提调,图书馆的负责人叫图书馆经理官。从1898年创立,到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校,京师大学堂共经历了4任藏书楼提调和4任图书馆经理官,合计7人,分别是李昭炜、骆成骧、梅光羲、徐廷麟、王诵熙、刘绵训、任钟澍,他们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那艳  吴汉华  
民间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这一观点在学术界有争议,其核心原因是学者们未能厘清公共图书馆的属性。公共图书馆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免费、开展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也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公共物品、承担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理性可从社会公众认可、国家法规制度保障和政府行政认可三方面考量。古越藏书楼是我国现代意义最早的民间图书馆,也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在当时的社会教育中具有启蒙和开新之价值。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姚伯岳  
京师大学堂经历了戊戌大学堂和壬寅大学堂两个阶段,其早期的藏书楼和后来的图书馆在藏书建设上都投入巨大。戊戌大学堂藏书楼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但中文藏书应已超过5万册,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西文藏书,可惜在庚子事变中几乎尽遭损毁。壬寅大学堂藏书楼的藏书建设基本上从头开始,但很快就超过了戊戌大学堂曾达到的藏书数量。1904年1月,藏书楼改称图书馆,继续多方采买图书。多年坚持不懈的藏书建设,使京师大学堂以其雄厚的文献典藏而无愧于全国最高学府的称号。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孙岩  
中国藏书史研究已有百年的积淀,既取得了大量成就,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需对一些概念和方法进行重审。文章首先揭示“藏书楼”与“图书馆”术语在近现代被双向建构的过程,理清了前者的指涉和层次。其次,反思藏书史、图书馆史既有研究的局限所在,提出应结合“公私”“政教”等传统政治史、文化史中的核心议题以及数字人文的方法,拓展研究视域和呈现方式。最终落脚于让书籍和藏书楼研究“鲜活”起来,借此认识中国文明传承的政治、文化底色及其价值和局限所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郑佳盈  
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对于这些资料的整理、揭示及研究将对中西文化发展及交流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研究DCRM(B)、RDA两个规则的基础上,以美国各机构珍稀文献规则实施情况及PCC标准记录要求为参考依据,结合RDA(3R)的要求,提出本地化规则中一些难点与重点的解决建议,探究适合徐家汇藏书楼珍稀文献编目规则的路径,也为其他类似图书馆的外文古籍书目编制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晓娟  
1949年前,无论在何种社会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都未停止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关注,先后颁布了不少公共图书馆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今天完善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政策提供了以下借鉴:缺乏必要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基础,图书馆政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能发挥的作用将受到很大限制;政策应当及时反映社会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需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沈小丁  
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中国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就中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历史背景进行了讨论,以求探索中国公共图书馆发生的规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一琼  
古越藏书楼在中国的藏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有其显明的特色。本文从五个方面对古越藏书楼的特色进行了论述和评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纪晓平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内收藏图书曾达三十余万卷,堪称中国近代藏书第一楼。2001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章重点介绍了富厚堂藏书楼的内容组成及其藏书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