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92)
2023(3485)
2022(3052)
2021(2892)
2020(2496)
2019(5710)
2018(5602)
2017(10116)
2016(6252)
2015(7549)
2014(7642)
2013(7087)
2012(6538)
2011(6193)
2010(6422)
2009(5905)
2008(6035)
2007(5419)
2006(4790)
2005(4218)
作者
(17791)
(14999)
(14867)
(14188)
(9601)
(7043)
(6856)
(5822)
(5756)
(5665)
(5192)
(5167)
(4902)
(4843)
(4802)
(4643)
(4489)
(4376)
(4341)
(4287)
(4032)
(3806)
(3705)
(3558)
(3453)
(3444)
(3402)
(3348)
(3165)
(3042)
学科
(21755)
经济(21725)
管理(16557)
(15074)
(13594)
企业(13594)
方法(10952)
数学(9153)
数学方法(8992)
教育(7538)
理论(7015)
中国(6480)
(6385)
(5822)
教学(5398)
(4604)
业经(4590)
(4092)
财务(4090)
财务管理(4084)
企业财务(3925)
(3830)
贸易(3830)
(3758)
(3660)
(3475)
地方(3455)
思想(3171)
环境(3150)
政治(3125)
机构
大学(95935)
学院(89845)
研究(31176)
管理(30249)
(29750)
经济(29002)
理学(26688)
理学院(26238)
管理学(25419)
管理学院(25265)
(20569)
科学(20403)
中国(19723)
(17319)
师范(17192)
(16348)
研究所(15137)
(14727)
(14471)
(14316)
师范大学(14112)
教育(13974)
业大(13503)
北京(13061)
中心(12484)
财经(11969)
农业(11644)
(11277)
(11100)
(10860)
基金
项目(58794)
科学(46122)
研究(44315)
基金(40941)
(35723)
国家(35383)
科学基金(29760)
社会(26368)
社会科(24720)
社会科学(24710)
教育(24466)
(23454)
基金项目(21612)
(20662)
自然(19665)
自然科(19221)
自然科学(19211)
自然科学基金(18890)
编号(18570)
成果(17087)
资助(16748)
课题(14589)
重点(13887)
大学(13678)
(13636)
(12489)
(12212)
教育部(11895)
(11788)
规划(11373)
期刊
(32567)
经济(32567)
研究(29733)
教育(26313)
中国(21348)
学报(16556)
科学(14437)
大学(13572)
(12768)
(11630)
学学(11130)
管理(10954)
农业(8944)
技术(7878)
财经(6300)
职业(5680)
图书(5603)
(5399)
(5167)
经济研究(5081)
高等(4994)
(4987)
金融(4987)
业经(4982)
(4954)
(4450)
论坛(4450)
业大(4213)
问题(4198)
高等教育(4178)
共检索到135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  
“两种取向论”(即“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全面地表达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现实,也不利于协调各种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包括“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在内的“三种取向论”则改变了审视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框架,使不同价值取向之间形成了一个合理、整体的结构。协调大学课程价值取向之间关系的核心,是恰当地处理人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知识发展的要求之间的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德如  
价值取向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核心问题。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就是按照一定的课程和文化的价值标准,对课程文化进行价值选择的理性动态过程。主体性、多维性、结构性、生命性、超越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品质。保持必要的张力,追求主体性发展、科学人文性、生态课程观、和而不同、课程理解是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生成通过反思性尝试、规律性把握和创新性超越来实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杜建群  杜尚荣  
正确把握课程价值,合理定位课程目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效性,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一、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价值取向:多元与统整从价值所体现的主客体利益关系角度分析,"课程价值就是指课程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属性,即是说课程的存在、作用及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适合"。~([1])而课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向东春  张应强  
权力问题是大学治理的核心所在,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平等对话、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等是大学"软治理"变革的重要基础。学科发展的复杂性、权力与生俱来的膨胀性促使大学内部权力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荣的密切关系。合作博弈是权力互动的价值取向,应当从治理控制论走向治理互动论,权力主体间应当寻求偏好的尊重、理解与转变,进而构建治理共同体。走向大学内部权力良性互动的治理理性只靠制度建设远远不够,还需要一种基于契约的新型信任文化的支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守福  
本文考察了大学评价的演变历史,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大学评价活动存在的原因与价值,论述了大学评价的价值取向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丽红  卢红  
实践取向作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是建设与实施好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前提。结合当代认知科学的具身转向,审视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其全新价值与意义在于,转换视角理解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内涵,以具身心理模拟促进理论知识理解,以复杂情境参与发展实践智慧,以具身情知交融培育职业情感,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为正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其教育活动就反映着文化的本质和文化的使命。作为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源头性机构,它一方面掌握着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以自身精神承载着先进文化。从本质上说,大学教育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对系统内、外部文化自觉形成的影响之上。因此,大学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以学术的繁荣来带动文化的创新;将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并通过广阔的国际化平台,实现中外先进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谢安邦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金秀凤  
调查表明,工科大学生价值取向顺序为:职业价值、技能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哲学价值、社会价值。这一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科大学生对价值取向的内容看法与他们的心态,说明工科院校学生很注重自己所学专业与社会的结合。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于松梅  朱玲会  
本研究立足于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探讨了特殊教育教师工作价值取向的结构、类型与分布特征及其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数据经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工作价值取向包含三因子(职业、事业和天职)理论结构;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取向有四种类型,即职业型、事业型、志业型、超然型,它们在工作价值取向三因子的特征上具有不同模式,特殊教育教师以事业型工作取向居多;志业型工作价值取向的教师工作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事业型,职业型的教师满意度最低。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工作价值取向的天职因子对工作满意度具有强烈的预测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忠华  裴菲  
教、学关系研究范式历经了"学的研究"、"教的研究"、"教或学"的研究、"教学"研究四种,每种范式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优缺点,研究中存在着"钟摆"现象。当代中国提出的"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先学后导"等教、学关系研究范式,其实质仍是"学的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变式,仍然没有辩证地处理好教、学关系研究范式,教、学关系研究范式应是"教学交互活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华  
本文主要从西方国家的视角考察知识/权力关系及其对教育知识价值取向的影响。本文认为,知识和权力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在教育知识选择上深受权力之影响。教育知识选择受意识形态制约,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这些可能导致教育知识的局限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栾兆云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存在与发展的核心。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大学文化建设却有衰微之势。检视其原因,探索新时期我国现代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培育优秀大学文化,成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核心命题。现代大学文化的价值取向应体现在维护大学自治,促进和谐发展;坚守学术自由,彰显卓越意识;凸显人文关怀,塑造健全人格;倡导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崇尚多元文化,追求文化认同等方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新生  
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其立德树人、教育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在新的历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