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447)
- 2022(1327)
- 2021(1353)
- 2020(1152)
- 2019(2639)
- 2018(2563)
- 2017(5187)
- 2016(3113)
- 2015(3594)
- 2014(3711)
- 2013(3740)
- 2012(3650)
- 2011(3200)
- 2010(3550)
- 2009(3359)
- 2008(3649)
- 2007(3251)
- 2006(3174)
- 2005(3134)
- 2004(2764)
- 学科
- 济(11118)
- 经济(11089)
- 管理(10210)
- 业(9358)
- 企(7715)
- 企业(7715)
- 财(5169)
- 农(4249)
- 制(4247)
- 中国(4118)
- 务(3416)
- 财务(3402)
- 财务管理(3392)
- 企业财务(3201)
- 学(3187)
- 地方(3018)
- 方法(2949)
- 税(2935)
- 农业(2696)
- 税收(2679)
- 收(2651)
- 业经(2598)
- 体(2555)
- 银(2548)
- 银行(2545)
- 行(2378)
- 数学(2334)
- 制度(2250)
- 度(2250)
- 数学方法(2178)
- 机构
- 学院(44663)
- 大学(44619)
- 研究(17717)
- 济(16275)
- 经济(15642)
- 中国(15039)
- 管理(14877)
- 理学(11538)
- 理学院(11347)
- 管理学(11025)
- 管理学院(10939)
- 科学(10827)
- 京(10612)
- 财(10118)
- 所(9936)
- 江(8484)
- 研究所(8404)
- 中心(8160)
- 农(7780)
- 北京(7518)
- 省(7160)
- 财经(7039)
- 州(7026)
- 院(6850)
- 范(6789)
- 师范(6747)
- 经(6163)
- 业大(5885)
- 农业(5820)
- 师范大学(5341)
共检索到836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兆礼 陈佳杰
本研究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早年收集的1971—1982年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方面分析我国近海带鱼种群的划分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东黄渤海带鱼存在两个种群,即黄渤海种群和东海种群。通过带鱼鱼群移动影像发现,黄渤海带鱼和东海带鱼在江苏北部近海(34?00?N,121?00?e)附近发生了混栖,这一海域的带鱼产量仅占当月总产量的1.16%;两种群带鱼在外海越冬场也发生混栖,这一海域带鱼产量仅占当月总产量的5.51%。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分为黄渤海带鱼和东海两个种群,主要证据有6个:其一,可能发生混栖海域带鱼群体的数量很少,均仅占...
关键词:
带鱼 种群划分 地理隔离 中国近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陈佳杰
为了研究带鱼的洄游路线,根据我国10余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1972、1981和1982年带鱼捕捞统计资料,先绘制带鱼鱼群移动影像图,据此进一步研究东、黄渤海近海带鱼的洄游路线图。结果显示,带鱼越冬场、产卵场和索饵场范围广阔,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带鱼还有分批越冬、产卵和索饵洄游的特性,不同群体越冬、产卵和索饵洄游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重叠性。北方带鱼群体的越冬场主要在32°00'~36°00'N,124°00'~126°00'E黄海暖流水域。3—7月北上进入海州湾、乳山湾、海洋岛和渤海各湾产卵场;8—9月在产卵场外围宽阔水域索饵;9—11月游出渤海,绕过成山头南下,沿禁渔线外侧,沿途分别汇...
关键词:
带鱼 洄游 越冬场 产卵场 索饵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子藩 熊国强 黄克勤 陈卫忠 丁耀平 许源剑
通过对取样于东海不同海区29批2168属带鱼鱼体的各项形态性状的观察、计测,并应用数学方法对性状差异进行统计比较和群体间聚类分析,结合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带鱼,不论近海或外海的群体,相互间形态特征基本酷似,呈现出密切的关系,从而确认它们系同一个种群,在渔业生物学研究和资源管理上当作一个基本单元。东海南部外海(北纬29°以南、东经125°30′以东)的带鱼群体,其形态性状虽与其它海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地理性差异,但差异值界限不甚明显,可能是东海带鱼同一个种群内的一支独立群体。
关键词:
带鱼 形态性状 种群鉴别 东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佳杰 徐兆礼
以往研究认为,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可划分为3个种群,其中在东黄海,浙江的岱衢洋大黄鱼和福建的官井洋大黄鱼被认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群。本研究根据中国大陆10多个主要渔业公司1971 1982年间的大黄鱼捕捞统计资料,从地理隔离、数量动态和海洋水文方面,重新审视了东黄海大黄鱼种群划分问题,为大黄鱼种群划分和大黄鱼资源兴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东海北部外海和东海南部近海是大黄鱼主要的两个越冬场,其中闽东温台水域的大黄鱼产量在东海南部近海产量占主导地位。东海南部近海大黄鱼地理分布表明,从温台渔场到闽东渔场大黄鱼的越冬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连续性,而官井洋大黄鱼正是闽东渔...
关键词:
大黄鱼 种群划分 东黄海 产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威 王玉堃 张廷廷 金显仕 孙耀
#N/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跃中 孙典荣 林昭进 王雪辉 贾晓平
渔获量的变化不仅受捕捞作用的影响,还与气候变动有关。本研究采用1956 2006年黄渤海带鱼渔获量数据,分析带鱼渔获量变动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因素的响应。带鱼渔获量可分解成变化趋势和年间变动。变化趋势主要由捕捞压力的增加而引起,Fox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的回归关系显著(P<0.01)。移除渔获量的年际变化趋势后,渔获量变动与黄海冬季季风、东海夏季季风、黄河流域和黄渤海沿岸降水呈显著的正偏相关(P<0.02),与黄海海表温度、黄海夏季季风、渤海夏季及冬季季风呈显著的负偏相关(P<0.05)。这种相关关系表明,气候因素影响到黄渤海带鱼渔获量的年间变动。陆地降水和径流给黄渤海海域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严利平 张辉 李圣法 李建生
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cus)在我国海洋渔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中韩、中日渔业协定的生效,开展日本鲭等重要经济鱼类的种群归属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关于东、黄海日本鲭种群划分,20世纪中日两国学者利用标志放流和渔业调查数据分别进行了研判,但中日间以及国内对其种群划分存在不同见解。21世纪以来,中国一些研究者利用形态框架法和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前辈的种群划分进行了验证并提供了一些证据,但分析结果值得商榷。总结相关研究结果,多数中国学者将分布于东、黄海的日本鲭划分为东海西部种群、五岛西部种群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也有中国学者将其划分为东海群系和闽南—粤东地方种群;日本学者将分布...
关键词:
日本鲭 种群结构 判别技术 东、黄海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波
对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期间收集的 1986尾带鱼食性的分析 ,发现带鱼的食物包括80余种生物种类 ,主要以甲壳类和鱼类为食 ,其余类群所占的比例很少。带鱼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摄食生态位发生转移和扩大 ,食性类型由浮游生物食性逐渐转变成游泳动物食性 ,摄食范围由狭食性逐步向广食性转变。这些转变既减少了大个体与小个体之间的食物竞争 ,又增强了带鱼摄食的种间竞争能力。另外 ,结果还表明带鱼的摄食强度在发育过程没有显著的变化。
关键词:
东、黄海 带鱼 食性 发育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博 田闯 史钊源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提升海洋经济增长质量且尽可能持续长久的中高速增长,本文采用熵权-集对分析对2000—2014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和均值标准差法对该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时空分异和类型划分。结论如下:从时间维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曲线整体上呈偏态分布为非严格单峰,从峰度上看,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曲线由宽峰发展为尖峰,绝大多数城市的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空间维度分析,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得分空间分布呈现由北高南低向南高北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子藩
在水产资源研究中,经常做大量的鱼、虾类生物学各项指标的测定工作。以样本的体长数据为例,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习惯上用适当的组距将样本的体长值进行分组统计,以得到各分组的频数分布,接着可画出样本的频数或相对频数分布直方图,样本的体长分布规律大致可在图上反映出来。由相同时间阶段里孵化、生长的一个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方 韩英兰
利用HRP同工酶酶谱分析法对金丝小枣23个样品进行测定,酶谱呈现出异同,说明金丝小枣不是单一品种,而是复合品种群。按特征性谱带及果实形态特征,将金丝小枣划分为果实圆柱形、果实扁球形或球形、果实倒卵形或心形、以及小球形4种类型,它们在品质上也有差异,这一研究,为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淘汰劣质品种、避免品种混杂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再学 金星 郭永旺 郑元利 雷邦海 秦治勇
为丰富针毛鼠种群年龄鉴定方法,给其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胴体重法,利用2006-2014年贵州省余庆县和凯里市鼠情监测捕获的针毛鼠测量数据,研究其种群年龄鉴定的划分标准。结果表明:针毛鼠胴体重变幅为20.88~81.15 g,平均胴体重为(47.21±17.04)g;其种群年龄按胴体重频次分布特征(参照繁殖状况),划分标准为幼年组(Ⅰ)胴体重≤25.0 g,亚成年组(Ⅱ)25.1~40.0 g,成年Ⅰ组(Ⅲ)40.1~55.0 g,成年Ⅱ组(Ⅳ)55.1~70.0 g,老年组(Ⅴ)>70.0 g。各形态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胴体重与体重、体长、尾长、后足长及耳长之间呈极显著的直线正...
关键词:
针毛鼠 年龄鉴定 胴体重 划分标准 贵州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熊瑛 郑元甲 汤建华 仲霞铭 杨健 崔正贺 吴磊
综述了标记重捕法、渔获量分析法、寄生虫标记法、形态表型量度特征法、分子生物学法、钙质结构元素指纹法等6种方法在海洋鱼类种群划分上的应用进展,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各自的可靠性和局限性。并以我国重要经济鱼类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例,归纳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应用上述方法开展小黄鱼种群研究的脉络,剖析了我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特别是黄海南部种群)划分存在较大分歧的现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方法的研究效果,指出基于钙质组织中元素指纹的方法在鱼类种群判别研究中将具有更大优势。最后,展望了海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