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28)
2023(4698)
2022(3806)
2021(3477)
2020(2803)
2019(6437)
2018(5732)
2017(11700)
2016(5779)
2015(6637)
2014(6450)
2013(6452)
2012(5807)
2011(5131)
2010(5529)
2009(5686)
2008(4554)
2007(4246)
2006(3836)
2005(3754)
作者
(16008)
(13020)
(12921)
(12232)
(8332)
(6250)
(6034)
(5261)
(4879)
(4737)
(4502)
(4380)
(4191)
(4157)
(4112)
(3979)
(3937)
(3805)
(3701)
(3519)
(3209)
(3189)
(3059)
(2979)
(2956)
(2924)
(2895)
(2763)
(2713)
(2626)
学科
(25699)
金融(25699)
(24895)
经济(24873)
(22514)
银行(22511)
(21941)
(20698)
(18340)
企业(18340)
管理(17867)
中国(15106)
中国金融(11063)
方法(10781)
数学(9771)
数学方法(9718)
(9675)
(9166)
(7207)
财务(7187)
财务管理(7181)
企业财务(6978)
地方(6562)
业经(6508)
(6082)
(5562)
(5223)
贸易(5211)
(5081)
体制(5021)
机构
学院(82315)
大学(81175)
(40392)
经济(39563)
管理(32126)
中国(29732)
理学(26837)
理学院(26646)
管理学(26340)
管理学院(26193)
研究(25758)
(21385)
(17640)
(17399)
金融(17338)
财经(16980)
银行(16813)
(15998)
(15588)
(15443)
中心(15030)
经济学(14059)
人民(13273)
财经大学(12927)
经济学院(12802)
国人(12210)
中国人(12155)
(12019)
中国人民(12010)
(11954)
基金
项目(49998)
科学(40351)
研究(38750)
基金(37542)
(31148)
国家(30880)
科学基金(27690)
社会(25955)
社会科(24936)
社会科学(24930)
基金项目(19387)
(19314)
教育(17590)
自然(16597)
自然科(16293)
自然科学(16292)
自然科学基金(16039)
资助(15965)
(15536)
编号(15318)
成果(12427)
(11801)
(11557)
(11445)
重点(11207)
(11111)
国家社会(11070)
创新(11007)
(10816)
教育部(10671)
期刊
(42829)
经济(42829)
(30620)
金融(30620)
研究(28544)
中国(17434)
(17118)
管理(12934)
财经(9678)
(9223)
科学(8812)
学报(8599)
(8220)
大学(7327)
经济研究(7264)
学学(7099)
技术(6610)
业经(6246)
教育(6183)
理论(6167)
实践(5498)
(5498)
中国金融(5355)
问题(5236)
国际(5090)
农业(4971)
(4944)
技术经济(4230)
商业(4139)
世界(3786)
共检索到137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洪溥  周立群  
国内上市公司在 2 0世纪 90年代末期开始重视对证券市场再融资功能的利用 ,由于种种原因 ,公司的再融资行为一度陷入无序状态 ,业绩作假、资金使用低效率的现象频繁出现。笔者在本文中试图构建一个说明性的博弈模型 ,按照从群体现象到微观个体行为的顺序逐次推导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市场反应的机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田宝新  王建琼  
对于股票股利和现金股利,在尚未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更偏好股票股利,而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则更偏好现金股利。在实践中,我国投资者更倾向于在股票领域获得股利,对相关股利政策的偏好顺序依次为股票股利、混合股利、现金股利;再融资行为能够抵消股利政策的一部分市场反应,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只有上市公司、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有效合作,合理选择融资方式和股利分配政策,才能真正稳定证券市场。从市场监管层面看,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和股利分配政策,加大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审批和监管力度;从投资者层面看,应客观认知各种融资、再融资方式,以企业自身评估为依据,理性进行投资决策;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应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宝新  王建琼  
再融资和股利政策,对于现代上市公司的运营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市场反应的角度和投资者角度,以我国近年来在股利分配前有近期再融资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期再融资与股利政策的相互关系,并对再融资与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投资者更偏好股票股利而不是现金股利;(2)近期再融资对股利政策的市场反应有显著影响;(3)再融资与股利政策对市场产生显著的交互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兰  
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市场反应与融资成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则是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的视角出发,探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式的多元化,对于稳定市场反应的效果进行分析,进而达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式的多元化与市场反应呈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式的多元化的提高,市场反应与融资成本的负相关性会得到弱化,即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及时性、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方式的多元化的提高,达到了稳定市场反应,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牧炫  魏诗博  
文章将2008年关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新规定作为公司再融资能力下降的外部冲击,检验再融资能力的下降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通过两次差分法(DID)比较研究新政对具有不同融资约束公司现金分红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再融资能力的下降使得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显著减少。新政颁布后,有融资约束的公司显著增加了现金分红;而新政颁布前,有融资约束的公司现金分红显著低于无融资约束的公司,文章的证据支持现金分红可作为区分国内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有效指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正位  赵冬青  朱武祥  
本文对比分析了1994~2003年期间,不同的配股和增发门槛下,进行配股和增发的公司累积超额回报率和会计经营业绩表现。研究发现,再融资公司股票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率与没有门槛时相比,无论长期还是短期都有显著提高,会计业绩也有所改善。在我国股票市场处于新兴和转轨阶段,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抑止“圈钱”行为,实现股票市场“发展、规范和市场承受能力高度统一”,以往的再融资门槛是必要和有效的。随着近年来合格投资者力量增强,可以考虑降低融资的财务指标门槛,放松发行规模和时机选择的限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小军  王平心  
通过考察2001年-2006年期间157家公告发行可转换债券和459家公告发行"纯"股票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公告效应",本文发现,尽管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市场反应好于普通股票,但总的说来,市场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公告会做出负面反应,且价格下降的幅度与企业的融资规模正相关,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市场对未分配现金流量少且增长机会高的公司的市场反应显著好于未分配现金流量多且增长机会低的公司。我们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自由现金代理成本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市场反应的预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晓琳  李晓红  
并购融资不仅影响着交易的成败,也会影响并购的有效性。深入分析蓝色光标收购多盟与亿动的股权融资选择与设计,并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其短期市场反应发现,过桥资金、战略投资者引入等创新的股权融资设计不仅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从而促成了交易的达成,而且显著提升了收购的市场绩效。在融资选择中控制权转移风险不容忽视,而加强收购后的整合协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是化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根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晓琳  李晓红  
并购融资不仅影响着交易的成败,也会影响并购的有效性。深入分析蓝色光标收购多盟与亿动的股权融资选择与设计,并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其短期市场反应发现,过桥资金、战略投资者引入等创新的股权融资设计不仅缓解了公司资金压力从而促成了交易的达成,而且显著提升了收购的市场绩效。在融资选择中控制权转移风险不容忽视,而加强收购后的整合协同、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是化解控制权转移风险的根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娟  
本文以2011-2017年期间发生配股或增发新股等再融资行为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再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大会计差错的发生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再融资能力,即重大会计差错与企业再融资能力之间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不仅能直接促进企业再融资能力的提升,还进一步正向调节了重大会计差错与企业再融资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即机构持股使得重大会计差错对再融资能力的负面影响显著降低。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陈四清  汤焕  
我国上市公司一直热衷于再融资,但再融资资金使用效率普遍较低,大量资金闲置浪费。核心能力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作保障。笔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将再融资资金运用于核心能力的培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咏梅  白小娟  
文章运用2012—2017年沪深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用修正的琼斯模型来计量会计信息质量,将股权融资成本和债权融资成本结合计量融资成本,采用多元回归以及中介效应法来实证检验会计信息质量通过影响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再融资的机制。研究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越高会使得融资成本越低,而融资成本又影响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并且融资成本在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再融资的过程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了有效缓解上市公司和股东及债权人等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以及再次融资意义较为深远,为国家管理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质量提供借鉴,同时也为规范上市公司信息评级提供经验。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志祥  
信托融资方式不仅丰富了融资工具的品种,而且也扩展了金融工具或融资方式的信用基础,是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表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宋衍蘅  
本文讨论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权益再融资资金使用方式与再融资以后的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与国外的有关研究结果不同,投资于具体项目公司的再融资以后的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显著低于没有具体投资项目的公司。这说明,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而言,投资于具体项目公司的代理成本相对低于没有具体投资项目的公司。此外,在公司治理机制有待完善的情况下,政策因素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2001年以后,证监会关于关联交易表决的特殊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再融资资金使用方式与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宋赟  郝呈刚  
2020年2月1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的修订规则(简称"再融资新规"),放松创业板再融资的条件,优化定向增发的发行及退出机制,延长再融资批文有效期,再融资政策进入宽松周期,再融资市场将进入折价高、锁定期短、减持限制少的"黄金时间",因而有望开启再融资新一轮的繁荣期。此次再融资新规重点从四个方面调整再融资规定,既支持上市公司再融资,也规范了再融资行为。第一,大幅放宽了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的资质条件,约50%的创业板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