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
- 2023(1444)
- 2022(1222)
- 2021(1244)
- 2020(1017)
- 2019(2276)
- 2018(2167)
- 2017(3622)
- 2016(1894)
- 2015(1966)
- 2014(2109)
- 2013(1971)
- 2012(1750)
- 2011(1466)
- 2010(1542)
- 2009(1494)
- 2008(1469)
- 2007(1339)
- 2006(1158)
- 2005(1085)
- 学科
- 业(5722)
- 济(4503)
- 经济(4496)
- 管理(4072)
- 农(3716)
- 农业(3168)
- 企(2986)
- 企业(2986)
- 收入(2334)
- 分配(2189)
- 稻(2121)
- 方法(1887)
- 数学(1645)
- 数学方法(1588)
- 财(1556)
- 教学(1524)
- 中国(1484)
- 制(1397)
- 理论(1351)
- 学(1109)
- 地方(1060)
- 业经(1040)
- 银(1039)
- 银行(1031)
- 行(986)
- 融(966)
- 金融(965)
- 务(948)
- 财务(941)
- 财务管理(939)
- 机构
- 学院(27249)
- 大学(26849)
- 研究(10128)
- 农(9089)
- 管理(7985)
- 济(7804)
- 农业(7637)
- 经济(7514)
- 业大(7086)
- 中国(6952)
- 科学(6943)
- 理学(6808)
- 理学院(6734)
- 管理学(6397)
- 管理学院(6362)
- 京(5934)
- 所(5904)
- 研究所(5428)
- 农业大学(5277)
- 中心(4835)
- 省(4775)
- 江(4743)
- 技术(4397)
- 业(4101)
- 工程(4068)
- 财(3889)
- 州(3604)
- 北京(3475)
- 室(3420)
- 科学院(3387)
共检索到40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龙 刘兆朋 刘木华 陈雄飞 余佳佳 张心毅 彭永福
针对机械收割碾压再生稻导致稻茬损伤倒伏,抑制再生季腋芽萌发和降低产量的问题,设计一种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装置。首先,开展齿爪式扶正器运动分析,构建运动过程速度方程,明确影响扶正性能的关键因素;其次,以装置前进速度、扶正速比和齿爪入茬角度为试验因素,扶正成功率为评价指标,开展全因素台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前进速度和齿爪入茬角度均显著影响稻茬扶正成功率,且随着装置前进速度和齿爪入茬角度的增加,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有增大的趋势;影响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齿爪入茬角度、装置前进速度、扶正速比;扶正装置最优运行参数组合为:齿爪入茬角度=70°、装置前进速度=0.75m·s~(-1)、扶正速比=2,扶正成功率可达91.17%;并建立了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为0.85,在最优运行参数组合下,理论扶正成功率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试验结果可为研制机械收割碾压稻茬扶正装置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对促进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欣 孙松林 肖名涛 谭艳红 洪荣东
针对试制的2ZP–10型水稻钵苗抛秧机拔苗损伤率高和秧苗株距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钵苗柔性夹持拔苗装置替代原有拔苗装置。该装置由秧盘输送带、柔性同步带夹持器、秧盘回收装置和钵苗承接输送带组成,通过同步带上柔性材料微小变形所产生的柔性夹持力拔出钵苗。在自制的水稻钵苗柔性夹持拔苗装置试验台上,以深两优5814水稻秧苗为试材,对影响秧苗损伤率、漏拔率及秧苗株距合格率的夹持间隙、夹持柔性材料、起拔角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秧苗损伤率、漏拔率及秧苗株距合格率影响大小依次为夹持间隙、夹持柔性材料、起
关键词:
水稻钵苗 拔苗装置 柔性夹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聪 吴明亮 邱进 谢伟
针对南方土壤黏重板结、前作留茬高、易造成油菜机播前作业缠草和壅泥的难题,研制了一款多功能油菜覆草直播机,可实现将稻秸秆收集切碎绕过土壤作业部件后条铺于油菜种植行间。为该播种机设计了一种搅龙双向输送稻秸秆对行抛撒装置,主要由双向输送搅龙、搅龙槽组成。以稻秸秆对行抛撒均匀度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抛撒均匀性的因素(搅龙轴转速、秸秆喂入量、可调抛撒口宽度)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搅龙轴转速、秸秆喂入量、可调抛撒口宽度3个因素对稻秸秆对行抛撒均匀度变异系数的影响显著;当搅龙轴转速为218 r/min、秸秆喂入量为1.55 kg/s、可调抛撒口宽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超龙 全腊珍 邹运梅 代振维 姚祖玉 尹益文 李健
运用振动改善物料流动特性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宜于在丘陵地区使用的小型振动式水稻芽种直播装置。以‘淮稻6号’为试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考查振幅、振动频率、振动倾角等3个振动参数对伤芽率、播量、排种均匀性变异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振幅为0.9 mm,振动频率为60 Hz,振动倾角为8°时,播量稳定,排种均匀性好,且伤芽率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可满足水稻芽种直播的要求。
关键词:
水稻 芽种 直播装置 振动参数 伤芽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海峰 汤楚宙 官春云 吴明亮 谢方平
为减少油菜在机械化收获时的掉粒损失,以碧浪–200Y型油菜联合收割机割台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割台茎秆分离装置:撮箕形茎秆分离装置、侧置籽粒收集装置、栅格式茎秆分离装置、拨杆主动型茎秆分离装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侧置籽粒收集装置工作时阻力较大,并伴有侧压挂枝现象发生,难以实现茎秆分离,田间掉粒损失为4.1%;撮箕形装置能够实现茎秆分离,但是插入茎秆处过宽,导致插入茎秆效果不理想,茎秆有回弹现象,田间掉粒损失为3.7%;栅格式装置田间掉粒损失为3.6%;拨杆主动型装置掉粒损失最小,无反弹现象,田间掉粒损失为3.2%,效果较理想。
关键词:
油菜 联合收割机割台 茎秆分离装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浪 许金钗 翁海勇 程祖锌 曹亚轩 叶大鹏 谢立敏
为实现田间环境下水稻叶部病害的快速诊断,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水稻叶部病害便携式检测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多光谱图像采集软件、高功率LED驱动电路、图像采集触发电路和USB接口通讯电路4个部分组成.以感染水稻稻瘟病、胡麻叶斑病、细条病水稻以及健康水稻的叶片为研究对象,采集了460、520、590、630、660、710、730、760、800、850、900和940 nm共12个波段下的光谱图像信息.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19%;稻瘟病、胡麻叶斑病和细条病在PC1和PC2得分图上具有各自聚成一类的趋势.基于12个波段反射率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稻瘟病、胡麻叶斑病和细条病的总体识别正确率为97.44%,Kappa系数为0.965 1,识别效果较好.表明利用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多光谱成像装置结合化学计量法可实现水稻叶部病害的快速诊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忠 张翼翔 黄见良 翟康毅 周勇 黄海东 樊啟洲
以拆除插植装置后的高地隙乘坐式插秧机底盘为动力底盘,在其上增设割台、输送槽、集穗箱以及第二动力等装置,设计一种专用于再生稻穗头收获的高地隙割穗机。对该高地隙割穗机的割幅、生产率、行走功率等主要工作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对其螺旋推运器、割台、输送装置等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及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并试制割幅为1.6m、理论喂入量为1.8kg/s的样机。以"两优28"、"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在试验田对该割穗机进行收获及稻茬碾压性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田间碾压率≤25.15%,割茬高度在250~650mm间无级调节,纯工作效率约为0.24hm2/h,满足再生稻穗头收获作业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中林 胡洪基 郭金岳 黄邦超 李卉 陶有凤 任万军 雷小龙
针对杂交稻机械化制种不育系稻种穴播的问题,根据不育系稻种物理特性参数和农艺要求,设计一种叶形曲线状型孔排种装置,采用EDEM仿真、高速摄像台架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排种过程中型孔内稻种的受力与姿态、型孔结构和型孔参数进行研究。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叶形状型孔内平躺和侧卧稻种姿态充种概率之和>76%具有较好的排种性能。2)当型孔长度、宽度和深度分别为20.27、16.84和7.46 mm时,排种合格率和漏播率分别为92.63%和2.81%,排种性能较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播种合格率和漏播率分别为82.69%和8.52%,穴距和穴径分别为120.60和38.90 mm,穴距变异系数和穴径变异系数分别为15.07%和29.03%,该精量穴播集中排种装置满足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直播农艺技术要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玉玥 郑侃 杜俊 罗承铭 夏俊芳
为保证稻麦作物形成连续单列种子流,提高供种速率、单列率,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稻麦供种性能的关键因素。以垂直振幅、角振幅和料槽升角为试验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分别建立稻麦供种速率、供种速率变异系数、单列率的回归模型,采用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供种时垂直振幅0.5mm、角振幅0.007rad、料槽升角11°,此时供种速率为18.7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3.87%、单列率为82.97%;小麦供种时垂直振幅0.7mm、角振幅0.006rad、料槽升角11°,此时供种速率为15.4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3.23%、单列率为81.24%。在该条件下进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供种装置能满足稻麦兼用排种器的供种功能,当工作电压为110V时,水稻供种速率为19.6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4.11%、单列率为78.59%;当工作电压为130V时,小麦供种速率为13.9粒·s~(-1)、供种速率变异系数为2.98%、单列率为80.32%;对比回归模型稻麦供种速率误差分别为4.81%和9.74%,供种速率变异系数误差分别为6.20%和7.74%,单列率误差分别为5.23%和1.14%。样机试验结果表明:当排种转速为20r·min-1时,水稻和小麦的合格率分别为90.7%和93.2%,满足稻麦兼用播种要求。通过调节工作电压改变振幅大小满足稻麦兼用排种器供种性能要求,操作简单,研究结果可为稻麦兼用排种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垂直振幅 角振幅 供种性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卫兵 谢方平 刘桂明 吴彬 汤楚宙
为了使杂交水稻软盘育秧和大田直播达到每穴 2粒的精密播种要求 ,选用椭圆锥型孔排种器设计了气吹式播种试验装置 ,验证了椭圆锥型孔播种杂交水稻的优越性 ;通过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 ,得出了评价指标 (总离差平方和 S2 ) 与气体流量及排种轮转速的数学模型 ,经理论分析和播种试验 ,发现当气体流量为 7.82× 10 - 4 m3/s,排种轮转速为 72 r/m in时 ,椭圆锥型孔播种杂交水稻威优 6 4的效果很好
关键词:
排种器 试验台 杂交水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苏 汤永禄 解立胜 黄钢 钟贵祥 吴春 程少兰
针对西南地区稻茬小麦面临的粘湿生态环境和秸秆还田技术问题,进行了适宜播种机具的设计研制与性能试验。①研制的2BMFDC-6型半旋播种机,由手扶拖拉机驱动,整机重量轻,动土量少,能耗低,一次作业即可完成播种、施肥、盖种等工序,省工高效。作业时只对播种带进行浅旋开沟,种子撒落于播种沟内,泥土、根茬和碎草混合盖种,较好地解决了播种质量和稻草还田问题。②田间性能试验表明,无论稻草是否还田,2BMFDC-6型半旋播种机都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播种效果。无稻草还田条件下,播种质量、产量和效益均显著高于SGTNB-180Z4/8型全旋机播和免耕人工撒播处理。稻草还田条件下则以"半喂入"收割机收获水稻并切割抛洒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仕宏 包文育 李宝筏
利用自行研制的玉米免耕试验台,采用缺口圆盘刀与双翼铲结合在田间与土槽上进行玉米免耕破茬试验,分析破茬部件的受力,得到水平分力、垂直分力和破茬切土配重随切、清茬深度的变化规律。室内外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良好,结构简单,满足测试出各土壤工作部件的受力和农业技术的要求,为免耕播种机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垄作玉米 免耕 破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芳 舒彩霞 廖庆喜 廖宜涛 张青松 肖文立 付云开
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茬田土壤黏重板结、地表秸秆量大且禁止焚烧导致油菜直播时机具易堵塞缠绕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犁翻埋茬、旋耕碎土、侧边作畦开沟的油菜直播种床整理机。该机主要由犁翻部件、旋耕部件及开畦沟部件组成,可实现秸秆全量还田、碎土平整及开畦沟功能;基于土垡运动规律确定了扣垡犁导曲线、直元线角及犁体尾翼长度等关键犁体曲面参数和犁体数量及距离等布局结构参数。田间试验显示:当机组前进速度由3.3 km/h增加至4.2 km/h时,整机牵引阻力增加了23.7%,功耗增加了57.2%。在旋耕深度相同作业条件下,当机组前进速度分别为3.3、4.2 km/h时,由于增加了犁翻部件,整机总功耗相比于单个旋耕机独立作业分别增加12.3%、20.7%,但有效提高了机组的通过性和整地的作业质量。与单个旋耕机相比,在2种工况下,整机的平均碎土率为92.8%,提高了2.6%,耕后地表平整度平均为11 mm,提高了39.0%,秸秆平均埋覆率为92.9%,提高了22.2%。试验表明,设计的整理机各项性能参数均满足油菜种植农艺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庞昌乐 鄂卓茂
研究了采用泥浆铺土方法实现秧盘连续铺浆的机理 ,设计了泥浆铺土装置。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泥浆铺土方法 ,能简化播种工序 ,改善作业环境 ,提高根系土坨硬度 ,为实现机械抛秧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方法
关键词:
气吸式水稻播种机 泥浆 铺覆土装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益文 全腊珍 邹运梅 李健 何学迎 肖旭
为南方小面积田块棉秆切碎还田机设计了棉秆切碎还田装置。该装置由切割装置、扶秆装置、除茬装置组成,棉秆由扶秆装置喂入,从上至下依次被切断、除茬。将该装置挂接在土槽试验机上,对影响棉秆切割长度合格率、功耗和除茬率的主要因素,即机具前进速度、锯盘转速和导向槽口宽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率与除茬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机具前进速度、锯盘转速、导向槽口宽度;影响功耗的因素大小依次是锯盘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导向槽口宽度。利用规划求解进行参数优化,在棉杆长度合格率与除茬率分别不低于85%和90%的情况下,锯盘转速为860 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0.65 m/s,导向槽口宽度为60 ...
关键词:
棉秆切碎还田装置 合格率 功耗 除茬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