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
- 2023(1126)
- 2022(965)
- 2021(894)
- 2020(744)
- 2019(1486)
- 2018(1490)
- 2017(2477)
- 2016(1494)
- 2015(1764)
- 2014(1909)
- 2013(1956)
- 2012(1943)
- 2011(1631)
- 2010(2121)
- 2009(2796)
- 2008(1626)
- 2007(1224)
- 2006(998)
- 2005(925)
- 学科
- 济(3817)
- 经济(3816)
- 管理(3372)
- 业(2935)
- 企(2376)
- 企业(2376)
- 稻(2124)
- 融(1875)
- 金融(1874)
- 方法(1731)
- 数学(1488)
- 数学方法(1429)
- 教学(1389)
- 理论(1327)
- 农(1167)
- 机(1062)
- 银(1017)
- 银行(1007)
- 行(983)
- 学(979)
- 财(958)
- 制(947)
- 中国(855)
- 学法(832)
- 教学法(832)
- 危(830)
- 危机(829)
- 贸(803)
- 贸易(802)
- 金融危机(796)
- 机构
- 学院(25121)
- 大学(25027)
- 研究(10345)
- 农(9369)
- 农业(8048)
- 科学(7699)
- 业大(7321)
- 中国(6694)
- 济(6688)
- 所(6520)
- 经济(6445)
- 管理(6146)
- 研究所(6040)
- 京(5860)
- 农业大学(5486)
- 理学(5249)
- 理学院(5191)
- 管理学(4861)
- 管理学院(4840)
- 工程(4705)
- 省(4648)
- 技术(4625)
- 业(4532)
- 江(4401)
- 中心(4357)
- 室(3934)
- 实验(3711)
- 科学院(3634)
- 实验室(3457)
- 北京(3382)
共检索到37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忠 张翼翔 黄见良 翟康毅 周勇 黄海东 樊啟洲
以拆除插植装置后的高地隙乘坐式插秧机底盘为动力底盘,在其上增设割台、输送槽、集穗箱以及第二动力等装置,设计一种专用于再生稻穗头收获的高地隙割穗机。对该高地隙割穗机的割幅、生产率、行走功率等主要工作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对其螺旋推运器、割台、输送装置等主要工作部件的结构及运动参数进行分析,并试制割幅为1.6m、理论喂入量为1.8kg/s的样机。以"两优28"、"黄华占"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在试验田对该割穗机进行收获及稻茬碾压性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田间碾压率≤25.15%,割茬高度在250~650mm间无级调节,纯工作效率约为0.24hm2/h,满足再生稻穗头收获作业要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康 张国忠 彭少兵 雷志强 付建伟 查显涛 周勇
为降低再生稻头季收获碾压率,设计1台轻量化、宽割幅、低碾压的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该机由2套收割、脱粒、清选及储粮系统构成,共用1套履带式行走底盘,其收获装置采用对潮湿作物脱粒能力强的轴流钉齿式脱粒滚筒,清选装置采用质量轻、功耗小的气流清选筒式装置。对整机结构及参数进行设计并试制1台割幅为2.55m、理论喂入量为1.6kg/s的样机。以水稻品种"中香一号"为试验对象,对该机进行田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作业速度可达0.24 m/s,割茬高度在0.350.55 m间可调,工作效率为0.133h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宵 谢方平 李仲凯 王小龙 梅婷
针对4LBZ–125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割台存在输送不畅的问题,设计了以该收割机割台为原型的室内试验台,以输送效果、切割效果、扶禾效果和其他效果等为评价依据,对割台扶禾速度、切割速度、输送速度和机器行走速度等进行了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割台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行走速度和输送速度;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割台正常工作最佳参数为扶禾速度0.8 m/s、切割速度0.85 m/s、输送速度1.1 m/s、行走速度0.675 m/s。对正交试验结果较佳组合和单因素最佳参数组合进行验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最佳参数组合输送效果最好,能较好地满足生产要求。
关键词:
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 割台 性能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天 赵武云 辛尚龙 陈伯鸿 张晓晨 曲浩
针对丘陵山地现有果园割草机行走性能差及人员操作便捷性低等问题,设计一种铰接转向果园割草机。采用理论分析与仿真、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铰接转向果园割草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铰接转向果园割草机最大行驶速度5.9km/h,割刀转速1 450~3 850rad/min,最小转弯半径466.4mm,爬坡与下坡纵向极限倾覆角度分别为37.47°和60.99°,横向极限倾覆角为48.76°;2)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得到割草机车架在平地直行、平地最大角度转向、直行爬坡与直行下坡四种工况下最大变形量和最大等效应力分别为0.034 4mm和20.06MPa。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铰接转向果园割草机的割幅利用率为98.9%,平均碎草率85.9%,割茬高度基本符合设定高度,满足丘陵山地小地块果园作业需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杰 谢方平 王修善 刘大为 季邦
针对作物收获时农机具利用率低且存在因振动造成割台损失大、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以4LZ–3.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面向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割的多作物割台,确定割台伸缩、接穗板及连杆机构的具体参数,开展割台振动试验和田间收获试验。通过增设液压缸伸缩机构和基于连杆联动的接穗板变换机构来满足多作物收割要求,理论分析确定玉米收获时割台伸缩长度为200 mm;接穗板的折角为15°、总长为300 mm、宽度为30 mm、折起长度为135 mm、厚度为5 mm;连杆Ⅰ长度为330 mm,连杆Ⅱ长度为70 mm,拉杆长度为530mm,转动杆长度为510mm;部件所用材料均为Q235钢板。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低转速(1800 r/min)时割台振动以收割机共振为主;高转速(2600 r/min)时以振源影响为主,其中切割器的往复运动是主要振源;物料流的喂入对割台不同位置的振动强度受挠度影响很大,而喂入量的变化对割台振动影响不大。可见,所设计割台损失较通用收割机割台变化不大。田间收获试验表明:收割机行驶速度为0.6~1.4 m/s时,收割机收获水稻、玉米、大豆时的割台损失率平均值分别为0.42%、0.49%、0.31%,均小于相关国家标准,表明所设计的多作物收割机割台对3种作物的适应性较好,伸长割台对作物损失影响较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杰 谢方平 王修善 刘大为 季邦
针对作物收获时农机具利用率低且存在因振动造成割台损失大、工作稳定性差等问题,以4LZ–3.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一种面向水稻、玉米、大豆联合收割的多作物割台,确定割台伸缩、接穗板及连杆机构的具体参数,开展割台振动试验和田间收获试验。通过增设液压缸伸缩机构和基于连杆联动的接穗板变换机构来满足多作物收割要求,理论分析确定玉米收获时割台伸缩长度为200 mm;接穗板的折角为15°、总长为300 mm、宽度为30 mm、折起长度为135 mm、厚度为5 mm;连杆Ⅰ长度为330 mm,连杆Ⅱ长度为70 mm,拉杆长度为530mm,转动杆长度为510mm;部件所用材料均为Q235钢板。振动试验结果表明:在发动机低转速(1800 r/min)时割台振动以收割机共振为主;高转速(2600 r/min)时以振源影响为主,其中切割器的往复运动是主要振源;物料流的喂入对割台不同位置的振动强度受挠度影响很大,而喂入量的变化对割台振动影响不大。可见,所设计割台损失较通用收割机割台变化不大。田间收获试验表明:收割机行驶速度为0.6~1.4 m/s时,收割机收获水稻、玉米、大豆时的割台损失率平均值分别为0.42%、0.49%、0.31%,均小于相关国家标准,表明所设计的多作物收割机割台对3种作物的适应性较好,伸长割台对作物损失影响较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龙 刘兆朋 刘木华 陈雄飞 余佳佳 张心毅 彭永福
针对机械收割碾压再生稻导致稻茬损伤倒伏,抑制再生季腋芽萌发和降低产量的问题,设计一种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装置。首先,开展齿爪式扶正器运动分析,构建运动过程速度方程,明确影响扶正性能的关键因素;其次,以装置前进速度、扶正速比和齿爪入茬角度为试验因素,扶正成功率为评价指标,开展全因素台架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置前进速度和齿爪入茬角度均显著影响稻茬扶正成功率,且随着装置前进速度和齿爪入茬角度的增加,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有增大的趋势;影响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齿爪入茬角度、装置前进速度、扶正速比;扶正装置最优运行参数组合为:齿爪入茬角度=70°、装置前进速度=0.75m·s~(-1)、扶正速比=2,扶正成功率可达91.17%;并建立了碾压稻茬扶正成功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为0.85,在最优运行参数组合下,理论扶正成功率与实际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试验结果可为研制机械收割碾压稻茬扶正装置提供理论及试验依据,对促进再生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仲恺 谢方平 刘科 唐湘 王修善 毛利成
为了寻求减少油菜联合收获机割台损失的途径,设计了一种适应油菜收获的圆盘式切割器。利用摆锤冲击试验机,研究单株油菜的生物物理特性,得出适合油菜切割的高度为200~400 mm。运用自制的自走式切割试验装置,对影响切割功耗和落粒损失的切割速度、切割高度、刀盘倾角等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切割转速700 r/min,切割高度300 mm,刀盘切割倾角10°时,其切割功耗为30.19 W,落粒损失为1 162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切割转速750 r/min,切割高度250 mm,刀盘切割倾角10°,装置前进速度0.4 m/s,刀片6片为最佳参数,与正交5号试验相近,其切割功...
关键词:
油菜 圆盘切割器 落粒损失 功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延威 毕哲 马向阳 孙荣强 杨懿 韩双 任文涛
为了对水稻联合收获作业质量实施有效监控,稳步推进水稻跨区收获机械化进程,应当地农机管理部门的要求,针对在海城地区大量使用的久保田488型水稻收割机的作业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收获水稻的作业速度为1.65m·s-1,时间利用系数为77.85%,理论生产率为0.861hm2·h-1,实际生产率为0.671hm2·h-1,作业效率较高;机械收获综合损失率为1.035%,其中脱粒损失率为0.325%、分离与清选两部分的损失率为0.71%,综合损失没有超过标准规定≤3%的指标;粮食清洁率为98.60%,符合标准规定的≥95%的指标。试验还表明,该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履带等易损部件的寿命较短,故障率...
关键词:
水稻 联合收获 损失率 清洁率 生产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伟 刘大为 李旭 谢方平 任述光 罗海峰 陈立永
针对4LZ–0.8型小型水稻联合收割机在清选过程中存在的清选损失较大以及连续作业时湿物料易堵塞问题,对其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装置由物料输送机构、扬谷器、旋风分离清选筒以及吸杂风机组成,去除了原有刮板抛送机构,在旋风分离筒中加装了半球体分离组件,改物料径向进入分离筒为切向进入。利用自制旋风分离清选试验台,以扬谷器转速、吸杂风机转速、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试验因素,以谷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为性能评价指标,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清选系统的数学模型,优化确定了最佳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扬谷器转速为1 133 r/min,吸杂风机转速为2 609 r/min,分离组件距入口高度为51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勇 向阳 吴明亮 刘大为 陈益千 李亚军
针对联合收割机作业过程中割台高度调节依赖机手经验的现状,为碧浪4LZ–1.2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设计了一种割台高度自适应调节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作物高度检测装置、割台高度检测装置、液压执行装置和控制单元组成。系统采用单侧红外反射的方式检测作物高度,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举升液压缸伸缩量来检测割台高度,通过改变电磁阀的闭合时间及方向实现割台升降,以作物实际切割高度为控制对像,采用模糊PID算法进行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割台高度调节的最大误差为2 cm,作物高度检测装置的检测误差范围为0~2 cm,割台在上升和下降时系统响应速度分别为0.22 m/s和0.16 m/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攀宇 李善军 赵纯清 张衍林 张淅铖 张朝宇
针对山地柑橘园地形地貌复杂、一般刀盘难以作业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柑橘园仿形割草机切割器,该切割器采用让刀设计,具有避障功能,可降低障碍物对刀片的损害。通过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建立甩刀对数螺线函数模型。通过台架试验和综合评分法分析得出切割器的最佳组合参数为:刀盘转速为1 900 r/min、刀刃长度为72 mm、刀片数量为4。试验结果显示,与正交试验组中最优值相比,切割器峰值扭矩降低0.38%,一次切割整齐率上升5.43%,所设计的柑橘园仿形割草机切割器满足山地柑橘果园的除草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霄 罗海峰 张贝贝 吴明亮
研制的4SY–1型油菜割晒机主要由机架、循环式切割装置、双向对搂式拨禾装置、传动机构等组成。工作时,被循环式切割器切断后的油菜茎秆在左右两侧对称拨禾机构驱动下,从两侧向放铺通道推送挤压,实现双向对搂拨送和后侧放铺,达到茎秆首尾搭接式条铺。为保证循环式割刀切割过程的可靠性,对切割刀片的刃口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运用仿人工拨禾作业原理设计了双向对搂中间放铺式拨禾装置,确定了拨禾装置主要结构尺寸。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速度0.8 m/s、割幅1 m、种植密度22.5万株/hm2时,油菜铺放角为11.48°,角度差为6.64°,油菜平均铺层高562.7 mm,平均铺层宽955.6 mm,油菜茎秆以首尾搭接方式铺放,该油菜割晒机的切割与拨禾装置可以完成田间油菜有效切割、拨禾、放铺作业。
关键词:
油菜割晒机 循环式切割 对搂式拨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霄 罗海峰 张贝贝 吴明亮
研制的4SY–1型油菜割晒机主要由机架、循环式切割装置、双向对搂式拨禾装置、传动机构等组成。工作时,被循环式切割器切断后的油菜茎秆在左右两侧对称拨禾机构驱动下,从两侧向放铺通道推送挤压,实现双向对搂拨送和后侧放铺,达到茎秆首尾搭接式条铺。为保证循环式割刀切割过程的可靠性,对切割刀片的刃口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运用仿人工拨禾作业原理设计了双向对搂中间放铺式拨禾装置,确定了拨禾装置主要结构尺寸。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工作速度0.8 m/s、割幅1 m、种植密度22.5万株/hm2时,油菜铺放角为11.48°,角度差为6.64°,油菜平均铺层高562.7 mm,平均铺层宽955.6 mm,油菜茎秆以首尾搭接方式铺放,该油菜割晒机的切割与拨禾装置可以完成田间油菜有效切割、拨禾、放铺作业。
关键词:
油菜割晒机 循环式切割 对搂式拨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翰林 洪瑛杰 张翔 林建
采用机器视觉技术研究再生稻收割机导航路径检测方法.根据农田再生稻图像特点,基于HSV空间的S分量结合Otsu算法得到初始分割阈值T;为更好地保留不同成熟度再生稻植株特征,加入修正因子-a,得到分割阈值T-a二值化图像.将土壤路径从再生稻植株中分割出来,根据形成的植株左右边界区域特征,提出逐行扫描图像动态检测导航路径的中间离散点集,利用基于已知点的Hough变换检测出稻桩行间导航路径.结果表明:处理一幅像素419×310的图像平均耗时0.064 s,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对稻叶交叠现象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拟合的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