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8)
- 2023(7886)
- 2022(6542)
- 2021(5813)
- 2020(4788)
- 2019(10445)
- 2018(10355)
- 2017(18550)
- 2016(10604)
- 2015(11336)
- 2014(11290)
- 2013(10632)
- 2012(9627)
- 2011(8630)
- 2010(8296)
- 2009(7534)
- 2008(7286)
- 2007(6307)
- 2006(5354)
- 2005(4535)
- 学科
- 济(34639)
- 经济(34585)
- 管理(29295)
- 业(25682)
- 企(19703)
- 企业(19703)
- 方法(14910)
- 数学(13211)
- 数学方法(13103)
- 农(11453)
- 学(11428)
- 财(10110)
- 中国(9916)
- 制(8490)
- 环境(8204)
- 业经(7976)
- 贸(7813)
- 贸易(7813)
- 易(7604)
- 农业(7592)
- 体(7187)
- 技术(6351)
- 地方(6329)
- 银(6309)
- 银行(6257)
- 划(6109)
- 融(6005)
- 金融(5998)
- 行(5951)
- 务(5906)
- 机构
- 学院(146732)
- 大学(145683)
- 研究(54932)
- 济(54093)
- 经济(52966)
- 管理(51888)
- 理学(45634)
- 理学院(45069)
- 管理学(44083)
- 管理学院(43859)
- 农(41793)
- 科学(39321)
- 中国(38888)
- 农业(33727)
- 业大(32318)
- 京(31109)
- 所(30389)
- 研究所(28508)
- 中心(24253)
- 财(23506)
- 农业大学(22393)
- 江(21510)
- 省(19722)
- 院(19694)
- 财经(19090)
- 北京(18851)
- 室(18508)
- 科学院(18406)
- 技术(18197)
- 业(18070)
- 基金
- 项目(110444)
- 科学(84510)
- 基金(79608)
- 家(75459)
- 国家(74868)
- 研究(70533)
- 科学基金(61033)
- 省(44583)
- 社会(44170)
- 自然(42979)
- 基金项目(42773)
- 自然科(42014)
- 自然科学(41995)
- 社会科(41790)
- 社会科学(41779)
- 自然科学基金(41247)
- 划(38757)
- 教育(31820)
- 资助(31045)
- 编号(26153)
- 重点(25914)
- 计划(25169)
- 发(23685)
- 创(23455)
- 科技(23135)
- 部(22896)
- 科研(22231)
- 创新(22067)
- 业(21287)
- 农(19864)
共检索到204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雁冰 任树梅 杨培岭 商放泽
为探明再生水灌溉下不同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再生水和清水2种水质配以不同无机肥料(尿素、胺肥、缓释肥)的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4.78%29.9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17.48%32.50%。2)相对于再生水无施肥处理,再生水施肥处理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4.037%、13.230%、7.35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81.4%、99.2%、39.8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再生水 施肥种类 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鑫 张娟霞 刘伟刚 郑险峰 翟丙年 王朝辉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为该区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6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玉米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水平,副处理为5个不同施氮水平(0,84,168,252和336 kg/hm2),共计10个处理,研究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5年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呈“低氮减产,高氮增产”的规律。2012-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冬小麦 产量 硝态氮 养分调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红霞 冯浩 吴普特 王百群
【目的】通过对冬小麦施用一种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研制的新型土壤改良剂,探讨调亏灌溉下该改良剂与氮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水氮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冬小麦"西农979"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灌水(灌水量分别为0,1.467m3/hm2)、新型土壤改良剂(施入量分别为0,1 500kg/hm2)和氮肥(纯氮施入量分别为0,160,288kg/hm2)3个因素不同水平进行完全随机组合设计,共12个处理,研究亏灌条件下,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配施后,成熟期冬小麦产量、土壤水分及氮素利用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型土壤改良剂和氮肥单施或配施均能改善成熟期冬小麦土壤水分条件,提高土壤含水量、水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金忠宇 翟丙年 于昕阳 闫明灏 李展飞
【目的】研究施用氮肥时配施有机肥对渭北旱塬土壤含水量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寻求适合该地区的合理的施肥方式,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方法】2011-2013年在位于渭北旱塬的陕西白水县,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kg/hm~2)下施用有机肥对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贮水量及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生理指标等的影响。【结果】1)各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均有利于耕层土壤保水,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加剧了0~200cm土层水分的消耗。2)夏闲期降水量限制了小麦对土壤水分的利用深度,140cm以上土层土壤含水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大。3)各施氮水平下配施有机肥的小...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有机肥 氮肥 水分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生斌 陈新平 张福锁
通过对北京地区冬小麦 6个高产品种 (京 4 11、94 2 8、农大 32 91、94冬 2 8、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 )的氮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品种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的差异 ,确立了对应的氮肥推荐参数。 6个冬小麦品种中 ,农大32 91、中麦 9号和京冬 8号对氮肥反应较为敏感 ,其中农大 32 91和京冬 8号属于高效高响应品种 ,中麦 9号属低效高响应品种 ;而 94 2 8对氮肥反应较不敏感 ,属于低效低响应品种。这 6个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最佳氮素供应量 (播前土壤无机氮和肥料氮量 )分别为 183,181,132 ,132 ,15 2和 132 kg.hm-2 ,不需追肥的硝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世友 刘孟朝 王凌 韩宝文 茹淑华 贾良良
为了提高氮素的经济效益,减少氮素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在子牙河流域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肥措施在氮素总量降低30%、磷钾肥用量不变的基础上,冬小麦产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优化施肥措施的4个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比习惯施肥提高了18.95%~51.21%。与习惯施肥相比,冬小麦收获期1.2 m土层硝态氮残留,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优化施肥-秸秆还田、缓控肥+有机肥分别减少116.25,70.80,63.81,108.95 kg/hm2。综合经济效益...
关键词:
施氮措施 冬小麦 氮肥利用率 硝态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玉龙 万军 芶剑渝 王慎强 李青山
【目的】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及不同配施比例对植烟土壤的供氮能力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及调整和优化烤烟施肥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菜籽饼(RC)、猪粪(PM)、炭基有机肥(BOF)和花生秸秆(MS)等氮替代30%和50%化肥;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各施肥处理间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土壤矿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施用化肥(对照)处理相比,除配施炭基有机肥(BOF)处理外,其他配施有机肥处理均土壤矿质氮含量均降低,降幅团棵期为22.9%~57.8%、旺长期为4.97%~66.04%、现蕾期为25.59%~83.82%、成熟期为33.58%~68.90%;除配施花生秸秆(MS)处理外,各有机肥配施处理烤烟根、茎、叶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CO_(2)排放量仅配施猪粪(PM)和花生秸秆(MS)处理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3.74%~33.40%和61.75%~87.54%;各有机肥配施比例为50%的N_(2)O排放量均显著增加,为7.73~21.89倍;各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增加,增幅分别为1.56%~20.68%和2.77%~16.63%;土壤C/N比配施菜籽饼(RC)处理显著降低、花生秸秆(MS)显著增加、猪粪(PM)和炭基有机肥(BOF)无显著影响。【结论】从植烟土壤供氮能力、烟株生物量、N_(2)O排放量方面考虑,烤烟种植有机肥宜选用炭基有机肥,配施比例30%左右,不宜高于50%;为维持植烟土壤碳氮平衡,低C/N比菜籽饼(RC)和高C/N比花生秸秆(MS)不宜单独及连续配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媛媛 马慧媛 黄亚丽 邢慧珍 徐炳雪 贾振华 郑立伟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乡保高丰农场为试验地点,在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化肥减量10%,30%,50%,100%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6 510.65,6 237.30,6 084.15 kg/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T5)和仅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T1),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T5)增产13.42%。从土壤酶活性变化看,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T1)、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33%,15.60%,14.08%,9.12%,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22%,7.22%,10.47%,5.41%,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3.89%,30.35%,66.45%,57.19%。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增施生物有机肥所有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细菌、真菌数量升高,但真菌占比降低。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析,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所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处理(T3)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T5)提高了3.61%,19.74%,22.43%,土壤微生物菌群含量发生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 陈阜
为探讨秸秆还田对冬小麦氮利用、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于2006-2007年生长季在河南省滑县进行了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氮肥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冬小麦植株氮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呈"前低后高"(以抽穗为界)的趋势,这种变化动态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与单施纯氮90、180、270和360 kg/hm2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同量氮肥氮收获指数(NHI)分别提高了16.7%、13.4%、9.1%、6.2%;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了0.58%、3.79%、3.35%、2.27%;籽粒产量分别增产了7.7%、8.4%、11.0%、10.2%;减少小麦收获后0~200 c...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芝 王立红 孔德鹏 樊哲儒 张跃强 李剑峰 王重 高新 时佳 赵奇 陈阜
为探究氮肥对不同遮阴程度下冬小麦群体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以‘新冬20号’为材料,设置4种遮阴处理(不遮阴(S_0)、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_1)、遮阴20%~50%(S_2)、遮阴30%~75%(S_3),遮阴均从拔节期至成熟期)和4个氮肥水平(不施肥(N_0)、拔节期(遮阴后)追施纯氮103.5(N_1)、138.0(N_2)、172.5kg/hm~2(N_3)),测定小麦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率(NAR)、光合势(PP)、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与营 养 器 官 质 量 的 比 例(RVR)和 产 量 等 指 标。结 果 表 明:遮 阴 显 著 降 低 冬 小 麦 群 体 的 CGR、NAR、干物质积累量、RVR及产量;轻度遮阴(S_1)显著提高冬小麦的 PP。在轻度遮阴(S_1)条件下,N_2和 N_3处理的冬小麦拔节-开花期 CGR 均显著高于 N_1和 N_0处理;N_2处理冬小麦开花-灌浆期和灌浆-成熟期 CGR 和拔节-开花期和开花-灌浆期 PP均显著高于 N_0、N_1和 N_3处理;N_2处理冬小麦总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氮肥处理分别增加52.5%、11.2%和16.7%,RVR比 N_1和 N_3分别高3.6%和11.9%;N_2处理冬小麦产量比 N_0、N_1和 N_3分别增加39.8%、7.9%和6.6%。在中度(S_2)和重度(S_3)遮阴条件下,N_0处理的冬小麦拔节-开花期 CGR 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N_1处理小麦的开花-灌浆期和灌浆-成熟期 CGR 分别较 N_0、N_2、N_3处理高28.2%、21.8%、33.5%和266.7%、32.4%、76.1%;拔节-开花期和开花-灌浆期 PP分别较 N_0、N_2、N_3高153.8%、1.0%、6.5%和51.4%、5.1%、12.8%;NAR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降低,各施氮量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产量与拔节-成熟期 CGR、开花-灌浆期 PP、干物质积累量、RVR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轻度遮阴条件下,可通过适量增施氮肥促进冬小麦群体生长速率和开花后光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籽粒分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遮阴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在中度或重度遮阴之下,氮肥对小麦群体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调控效应降低,应适度减少施氮量。
关键词:
遮阴 氮肥 群体生长 小麦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兵 李新慧 张琳 邹国元 高祥照 赵春江
用密闭室强制通气装置对冬小麦不同基肥施用方式 (表施、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 )下的土壤氨挥发损失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肥料在土壤中的位置对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非常显著。表施处理明显促进氨的挥发 ,该处理试验期间白天累积氨挥发损失达 4 6 0 8%。而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处理都能有效地抑制氨挥发损失 ,2种施肥方式下试验期间白天累积氨挥发损失均未超过10 % ,表施处理的土壤氨挥发时期达 12d ,而深施和表施结合灌溉的氨挥发时期仅为 6d。
关键词:
氨挥发 密闭室 冬小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冬平 唐江华 徐文修 房彦飞 罗晓颖 王怀港 王晨
[目的]为探究施肥对半干旱区旱地冬小麦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施肥对土壤活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方法]于2021年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不施肥(0 kg尿素hm~(-2),F1)、单施氮肥(150 kg尿素·hm~(-2),F2)、单施有机肥(30 t有机肥·hm~(-2),F3)、氮肥配施有机肥(150 kg尿素·hm~(-2)+30 t有机肥·hm~(-2),F4)四个施肥处理的田间试验,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产量及其相关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各施肥处理较不施肥处理可明显增加土壤细菌(26.24%~85.82%)和放线菌数量(13.94%~47.60%),减少真菌数量(26.39%~52.78%),并提高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3.92%~30.49%、42.06%~133.71%、12.38%~26.34%、173.6%~284.21%)。氮肥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产量最高达2516.43 kg/hm~(2),分别比未施肥处理增产55.51%、比单施氮肥和单施有机肥平均增产16.20%。[结论]氮肥配施有机肥更有利于增加半干旱旱作区麦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相关酶的活性,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霞 罗延庆 张胜全 郑强 冯汉宇 王敏 王志敏
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N0,N88.5+69处理产量最高,氮肥生理效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开花期以及成熟期各施氮处理0~100 cm土体硝态氮含量均明显高于N0,各生育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开花期各处理2 m土体硝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值,成熟期20~60 cm土层相同施氮量(157.5,226.5kg/hm2)均表现为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硝态氮含量高于一次性底施处理(N88.5+69>N157.5,N123+103.5>N226.5)。成熟期土壤硝态氮2 m土体累...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产量 NO3--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任爱霞 孙敏 高志强 王培如 薛建福 薛玲珠 雷妙妙
【目的】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小麦降水少且分配不均、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索旱地小麦覆盖保水和氮肥施用的最佳技术途径。【方法】于2010—2013年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开展试验,主区为覆盖方式,设夏闲期深翻后覆盖与不覆盖2个水平,副区为施氮量,设低(纯氮75 kg·hm(-2))、中(纯氮150 kg·hm(-2))、高(纯氮225 kg·hm(-2))3个水平,明确年际间夏闲期深翻覆盖配施氮肥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植株氮素利用、产量的影响。【结果】各生育时期土壤水分、植株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及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诚 乐群芬 孙斌 丁立成 郭小梅 陈云峰 乔艳 刘东海 李双来
【目的】探求小麦氮肥最佳用量与合理施用方法。【方法】本文开展了减少氮肥用量与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在小麦苗期土壤0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并不显著减少,对小麦苗期土壤的有效磷与速效钾影响不明显;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对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对小麦生长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减少了小麦籽粒与秸杆的氮含量,对磷、钾的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从经济与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减施20%氮肥是可行的。
关键词:
氮肥用量 施用方法 土壤养分 小麦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