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4)
2023(7908)
2022(6359)
2021(5686)
2020(4358)
2019(9838)
2018(9310)
2017(17873)
2016(9266)
2015(10149)
2014(9893)
2013(9841)
2012(9358)
2011(8781)
2010(8841)
2009(8490)
2008(7897)
2007(7203)
2006(6839)
2005(6246)
作者
(27474)
(23393)
(23257)
(22316)
(14879)
(10992)
(10330)
(8843)
(8770)
(8178)
(7969)
(7592)
(7461)
(7325)
(7246)
(7218)
(6973)
(6675)
(6556)
(6222)
(6014)
(5730)
(5579)
(5481)
(5344)
(5264)
(4989)
(4637)
(4606)
(4542)
学科
(68172)
经济(68148)
管理(25963)
(24029)
方法(20796)
数学(18590)
数学方法(18502)
(18471)
企业(18471)
地方(17850)
中国(14593)
地方经济(12983)
(12980)
业经(12698)
(11033)
(10134)
农业(9328)
(8921)
产业(8790)
(8368)
金融(8367)
环境(8257)
(7947)
(7502)
经济学(7269)
(7130)
银行(7115)
(7040)
(6905)
(6761)
机构
学院(145748)
大学(144294)
(76841)
经济(75624)
研究(54859)
管理(52671)
理学(45207)
理学院(44703)
管理学(44148)
管理学院(43874)
中国(40641)
(31478)
科学(30262)
(29137)
(27343)
经济学(26197)
财经(25390)
研究所(24743)
经济学院(23269)
中心(23130)
(23005)
(21444)
(21397)
(19344)
财经大学(18744)
业大(18678)
北京(18369)
(18176)
师范(18019)
科学院(17144)
基金
项目(93616)
科学(75010)
基金(69326)
研究(69253)
(60202)
国家(59757)
科学基金(51249)
社会(48810)
社会科(46333)
社会科学(46323)
(36251)
基金项目(35721)
教育(30760)
自然(30039)
(29738)
自然科(29331)
自然科学(29325)
自然科学基金(28842)
资助(28105)
编号(25889)
(22809)
重点(21633)
国家社会(21263)
(20988)
成果(20469)
(19540)
发展(19057)
(18813)
课题(18686)
教育部(18466)
期刊
(92265)
经济(92265)
研究(48961)
中国(25677)
(23590)
管理(21255)
学报(20482)
(20340)
科学(19979)
经济研究(16765)
大学(16187)
学学(15688)
财经(14357)
(14189)
金融(14189)
农业(13726)
技术(13199)
(12721)
业经(12615)
问题(11717)
教育(10286)
技术经济(9871)
世界(8406)
(8388)
统计(8312)
经济问题(7558)
(7249)
商业(7246)
国际(7093)
现代(6875)
共检索到224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乐明  刘刚  
本文以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借鉴阿瑟·布赖恩的演化分析思想,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提供一个动态的结构论解释。供求关联和报酬递增机制导致经济增长在不同阶段形成"多重再生产平衡结构"。部门间跨期结构约束与生产周期异质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经济系统围绕"平衡结构"形成动态的"发散—收敛"过程。正是"多重平衡结构"的"结构引力"的交替作用导致经济运行交替出现不同平衡结构的"自我强化"和"锁定效应",从而形成周期性经济波动。经济增长过程也是再生产平衡结构的持续"重塑"过程,不同平衡结构的交替,构成了生产结构的变迁,不同层级的"结构变迁"对应不同波长的经济周期。这一分析框架可以说明技术、体制和外部市场等因素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长久  
《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预测》书评新华社李长久薛敬孝教授主编、王翼教授副主编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预测》一书,已于1992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源于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是作者们长期从事经济周期与预测研究的成果。由于该书开创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伯富  
最近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与危机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金伯富整部资本主义经济史就是繁荣与萧条相互更替的历史。在经历80年代中后期代价高昂的经济繁荣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90年代初相继进入了一轮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萧条之中。本文试图对这一轮经济周期的待点、成...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晓华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使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往往不能保持,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在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日趋严重,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西方经济长周期理论”就是其突出成果之一。但是,由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在此立场上所形成的社会观、历史观和方法论,都制约和妨碍了他们对经济长周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本质分析,这也是他们得不出科学理论的根本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廷纲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采取大规模的“反周期”措施,虽然因此经济周期有所变化,经济危机较之战前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经济危机仍不时发生。人类刚刚跨进20世纪90年代,现代资本主义各国又发生了一次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它在战后和80年代经济危机和周期的特点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将对此作一些分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马慎萧  段雨晨  金梦迪  李彬  田佳禾  金山  兰楠  
距离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已然过去十余年,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至今仍未完全摆脱混乱与动荡,在此背景下,2018年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在对当前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分析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现状、影响和发展趋势,同时对目前西方福利国家制度不可持续、各经济体不平衡发展的原因进行反思;二是以经济停滞作为当前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刁其武  
由熊性美、薛敬孝、陈漓高同志主编的《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周期与危机》一书,最近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作为国家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着重于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4—5年的短周期波动,10年左右的再生产周期起伏和50年左右的长波周期(尤其是10年再生产周期)在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运动的特点,各种有关的重要因素对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产生的影响,并对90年代前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动趋势作了大略估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库连科夫  
80年代中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关系到世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观点。这个观点是与科技革命对人类进步影响的加强相联系的。最近的10—15年,可以认为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发展向新的再生产模式过渡时期。这一模式的实质是:既看到新的社会需求,又要在当代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利用科学密集型资本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瑞德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浪潮中,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作为一种巨大的隐形推动力,尤其是其逐利性、贪婪性和狂热性,推动金融资本不断走向膨胀化、投机化、泡沫化和全球化。虚拟金融资本的无节制膨胀和扩张,最终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及危机之后经济的持续衰退,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和失业率持续走高,主权债务危机和普通民众负债累累等严重后果。资本拜物教推动下的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及其引发的负面效应,对于我国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宇坤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不断突破地域限制,进行经济交往,实现社会生产总过程全球扩展的过程和趋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过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痼疾,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资本相对过剩与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是资本制度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经济全球化通过使过剩的产品和资本走出国门,扩大市场,在更广泛的范围利用经济资源,而成为缓解过剩,实现资本增值,阻碍利润率下降趋势的有效途径。经济全球化在缓解资本主义经济过剩矛盾的同时也在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加剧矛盾,进而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终结起到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开学  
资本主义经济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如何认识和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是党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的重大问题。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提出了"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到"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到"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主张,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命运一波三折。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认识的变化历程和他关于利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给我们今天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栾文莲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发生了金融化的变化。它是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时代发展中的阶段性变化,以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统治社会经济生活。货币化经济新形态——金融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在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金融资本的形态变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唐绍欣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另一方面又使“个别企业有组织性”的情况发生了变化。股份公司的产生,促使私人资本逐步联合起来,扩大了个别企业有组织性的范围,而托拉斯的出现又使股份公司急剧膨胀到它的二次方、三次方规模。因此,资本主义生产再也不是盲目的“无计划性”了。“不能照旧认为,资本主义是没有计划性的,这种说法已经陈旧了,因为既然有了托拉斯,就不致没有计划性”。列宁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璐   李晨阳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金融扩张运动表现出周期性发生与长期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核心特征在于脱离价值生产而实现价值增殖,进而呈现出价值自主运动的一般特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矛盾,进而决定价值自主运动倾向与价值自主运动能力的矛盾运动,这是最终决定价值自主运动发展并决定金融扩张发生的根本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家阶级通过信用体系的频繁扩张试图使价值自主运动倾向与价值自主运动能力达成统一,从而构成了价值在增殖过程中持续采取金融资本形式以进行自主运动的特殊发展机制,由此彰显政治经济学框架下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本质。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同样表现出了金融扩张的现象,而以金融部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是难以持续的,我国应始终维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地位,通过信用体系发展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谢长安  俞使超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金融化也就是信用化。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货币在由贵金属形式演变到信用形式后,经济体由于货币创造的便利性出现大量信用活动进而呈现出类似金融的状态。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是伴随现代银行和融资制度产生而已出现的现象。经济金融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资本主义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金融化分别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不同形态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在三种不同形态的金融化环境中,国民经济所受到的影响各不相同。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的实质是西方金融资本参与全球财富的再分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