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
2022(4)
2021(1)
2020(1)
2019(5)
2018(2)
2017(9)
2016(7)
2015(2)
2014(2)
2013(1)
2012(6)
2011(3)
2009(4)
2008(1)
2007(2)
2006(4)
2005(2)
2004(1)
作者
(8)
(8)
(7)
(7)
(5)
(5)
(5)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学科
(22)
经济(22)
数学(16)
数学方法(16)
方法(16)
(8)
出口(7)
出口贸易(7)
(7)
(7)
(7)
贸易(7)
(4)
中国(4)
中国金融(3)
(3)
企业(3)
(3)
(3)
金融(3)
(3)
银行(3)
关系(2)
(2)
农业(2)
(2)
及其(2)
(2)
地方(2)
地方经济(2)
机构
大学(48)
学院(46)
(42)
经济(42)
研究(26)
经济学(25)
经济学院(25)
中国(17)
理学(15)
理学院(15)
管理(15)
管理学(15)
管理学院(15)
(15)
(13)
研究所(13)
科学(10)
经济研究(10)
(10)
(9)
中心(8)
研究院(8)
经济管理(8)
财经(8)
(8)
(7)
(7)
(6)
发展(6)
(6)
基金
项目(41)
基金(39)
国家(36)
(36)
研究(32)
科学(32)
科学基金(28)
资助(21)
自然(18)
自然科(18)
自然科学(18)
自然科学基金(18)
青年(15)
基金项目(14)
社会(14)
社科(13)
中国(12)
社会科(12)
社会科学(12)
(11)
(11)
经济(11)
创新(10)
(10)
国家社会(10)
重大(10)
(9)
(9)
(9)
教育(9)
期刊
(32)
经济(32)
研究(19)
经济研究(12)
(9)
财经(7)
学报(6)
(6)
科学(5)
管理(5)
经济学(5)
业经(4)
国际(4)
大学(4)
(4)
学学(4)
统计(4)
世界(3)
世界经济(3)
中国(3)
代管(3)
决策(3)
(3)
南开(3)
(3)
季刊(3)
当代(3)
技术(3)
技术经济(3)
(3)
共检索到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永治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炎涛  
本文运用Hansen和Seo两机制阈值协整研究了中国1955—2009年经济增长与能源总消费以及能源消费各构成部分(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与电力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除了石油消费和电力消费外,经济增长与其他变量都存在着非线性协整关系。(2)在正常(第一)机制中误差修正对长期均衡的调整是相对较小的,意味着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市场存在着持续的不均衡,因此有必要采取能源需求方管理政策来提高能源效率,从而使二者关系回到长期均衡状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畅  
基于涵盖世界范围内98个国家时间跨度为198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实际汇率低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察了由于经济体发展水平以及汇率制度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并加入了中国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实际汇率低估整体上会促进经济增长。(2)实际汇率低估的经济效应会随着一国发展水平的提高被逐渐削弱,即在高收入国家的作用相对较小,中等收入国家的作用相对显著。(3)对于固定汇率制度国家来说,实际汇率低估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对于浮动汇率制度国家则会阻碍经济增长。(4)实际汇率低估主要通过促进工业增长和带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远清  
近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提法:如我们站在了一个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平台上;高等教育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从宏观背景看,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林春  
英国著名政经杂志《经济学人》曾提出:克强指数比官方GDP更能客观反映中国经济的现实状况。笔者以此为依托,利用克强指数替代GDP作为产出变量,从传统和质量两个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笔者采用DEA-MAlMquist模型对中国29个省区2000年~2012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再估算,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及其收敛性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传统视角,质量视角下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降低,这进一步验证了克强指数下无论传统还是质量的tFP都要比GDP下tFP描述得准确、合理。技术进步成了区域间克强指数下质量tFP差异的主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飞  董锁成  李泽红  
运用面板协整工具和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对我国1985—2007年间30个省级行政区环境污染变量与经济增长变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与以往研究相比,该方法的检验结果具有更高的势值(power)和稳健性。结果显示我国工业废气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变量与经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变量间均呈现出显著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而EKC转折点并没有出现在过低的水平上。目前我国仍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在减排方面需要花费巨大的经济成本,中国在应对环境变化领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深入探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路径,努力施行减物质化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旭红  陈三攀  
文章基于中国1985-2013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数据,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重新测算了中国整体经济开放度,在此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的促进机制:经济开放度的提升既通过吸引FDI增加了可直接利用的资本要素,又通过FDI技术溢出和开放度程度的增加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但加入WTO之后,经济开放度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开始下降。经济发展驱动力开始由对外开放向对内深化改革和结构转型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婧  邢向阳  郝索  
针对一些学者们研究的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TFP增长出现严重下滑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持续性持怀疑态度,与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的矛盾,文章延续李宾,曾志雄(2009)的资本存量测算方法,运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1978~2007年期间TFP增长进行了再测算及分解。对TFP进行精确测算是研究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TFP低速增长角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怀疑关键在于资本存量和TFP测算方法上的差异。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文章从供给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和未来面临发展约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在促进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虽然适度的不平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其进一步恶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要素投入"而非"创新驱动"型供给结构的主要成因,并长期以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德发  陈勇  徐礼敏  
本文研究了中国二板市场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本文认为,二板市场发展因其对金融制度的创新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支持,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缩小。本文从实证方面验证了这一点。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而边限协整检验也表明两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进一步检验,发现,二板市场发展对各地区经济影响有差异,对发达地区影响要小一些,对欠发达地区影响要大一些。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聪  袁鹏  
环境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提高环境规制强度是否会抑制经济增长?众多的研究中,环境规制强度(IER)构成各不相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呈现多种形态,哪种更为合理?带着问题,本文从环境规制强度的内涵入手,构建了一个包含经济类、行政类、排放类、健康类和效率类等五大类指标的综合型环境规制强度测度指标体系。应用该指标体系测度了2007~2014年中国省域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数,并运用GNS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2007~2014年全国省域地区环境规制强度指数均值为29. 02,水平尚低,但呈现出波动向上的增长趋势。比较意外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并不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高,反而可能更低。究其原因在于,消除地区规模效应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突发环境事件罚款与污染损害赔款等二级指标上相较经济发达地区更高。经济增长与环境规制强度呈现出非线性的"倒U"关系,环境规制强度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拐点为42. 10,且环境规制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吕惠娟  许小平  
本文分别从平稳的实际变量系统和非平稳的名义变量系统两个角度来考察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前者,利用传统的OLS回归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进行分析;对于后者,则利用协整理论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尽管中国经济属于多因素共同驱动的复合型增长而并非出口导向型增长,但出口贸易仍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而且从长期来看,其对保持我国宏观经济系统的稳定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邵军  薛玉立  
本文基于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集聚对于人均GDP的增长和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当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集聚的增长效应则转变为负方向。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活动的集聚的确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当经济发展水平突破一定的门槛后,集聚的负面效应将逐步显现。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集聚趋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晓攀  黄卫平  
通过将出口总额进行本国增加值和国外增加值的分解,可以构建衡量一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的评价指标,更加深入的考查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状况。文章基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重新考查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增加值贸易"概念的提出对国际分工研究的影响。利用OECD-WTO联合发布的Ti VA数据库,借鉴Koopman的研究思路,文章测算和分析了1995-2011年间,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大;但是将价值链参与度进行前向和后向的分解后发现,中国依旧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下游;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也反映出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依旧较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海成  苏梽芳  
文章基于1978~2011年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和经济增长数据,使用最新发展的两区制门槛协整模型对我国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公共卫生支出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公共卫生支出促进了经济增长,而随着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加大公共卫生支出的力度;(2)全国公共卫生总支出同经济增长间存在非线性的协整关系;(3)公共卫生支出和经济增长对误差修正项的反应存在差异,在区制一时国内生产总值会使得系统偏离长期均衡的程度更为严重,而当出现区制二时,国内生产总值会使得系统偏离长期的均衡状态可以实现恢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