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2)
- 2023(9163)
- 2022(7421)
- 2021(6386)
- 2020(5033)
- 2019(11176)
- 2018(11135)
- 2017(20903)
- 2016(11240)
- 2015(12685)
- 2014(12767)
- 2013(12563)
- 2012(11926)
- 2011(10980)
- 2010(11242)
- 2009(10484)
- 2008(10044)
- 2007(9133)
- 2006(8458)
- 2005(8082)
- 学科
- 济(68330)
- 经济(68244)
- 管理(40500)
- 业(29152)
- 企(25191)
- 企业(25191)
- 方法(18554)
- 地方(17072)
- 数学(16013)
- 数学方法(15915)
- 中国(14863)
- 环境(14741)
- 制(14576)
- 财(14370)
- 业经(13451)
- 学(12636)
- 地方经济(12295)
- 农(11708)
- 体(11095)
- 融(9722)
- 金融(9720)
- 划(9716)
- 经济学(9433)
- 银(9231)
- 银行(9223)
- 行(8872)
- 和(8627)
- 体制(8462)
- 理论(8144)
- 务(7846)
- 机构
- 学院(168713)
- 大学(168659)
- 济(82865)
- 经济(81287)
- 研究(61056)
- 管理(60843)
- 理学(51023)
- 理学院(50480)
- 管理学(49843)
- 管理学院(49520)
- 中国(46879)
- 财(39661)
- 京(34513)
- 科学(32032)
- 财经(30323)
- 所(29627)
- 经济学(27598)
- 江(27340)
- 经(27230)
- 中心(27195)
- 研究所(26108)
- 经济学院(24377)
- 财经大学(22174)
- 北京(22061)
- 院(22027)
- 农(21350)
- 州(20870)
- 范(20764)
- 师范(20573)
- 业大(19699)
- 基金
- 项目(104572)
- 科学(83179)
- 研究(80801)
- 基金(76410)
- 家(64982)
- 国家(64463)
- 科学基金(55801)
- 社会(54568)
- 社会科(51800)
- 社会科学(51790)
- 省(40697)
- 基金项目(39383)
- 教育(37277)
- 划(33144)
- 自然(32276)
- 自然科(31423)
- 自然科学(31417)
- 编号(31265)
- 自然科学基金(30854)
- 资助(30425)
- 成果(26339)
- 制(26000)
- 重点(24150)
- 部(23963)
- 发(23877)
- 国家社会(23550)
- 课题(23186)
- 创(21990)
- 教育部(21454)
- 性(21048)
共检索到275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名
所谓再制造,主要是以机电产品及其配件等废旧工业制成品为原料,在基本不改变产品形状和材质的情况下,进行专业化、批量化修复和改造,使得该产品在技术性能和安全质量等方面能够达到满足再次使用的标准要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康 于光荣 李颖
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碳排放受到了约束,在碳限额与碳交易约束下,制造商面临着通过再制造或低碳减排技术来减少碳排放。通过建立二元生产决策模型,在碳价交易政策下,基于再制造成本节约和每个再制造产品的碳排放节约,同时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进行配额买卖,对于不同的产品,存在合理的再制造生产策略;制造商也可以通过低碳排放技术投资降低碳排放,并选择生产决策,抵消负面经济影响。此外,政府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碳价来刺激制造商对碳排放减少技术和再制造同时进行投资。
关键词:
碳减排 碳价 碳配额 再制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于仲觉 朱庆华
发展再制造有助于推动碳减排,但不同再制造产业规模下的碳减排效应和经济影响仍不明确。将再制造产业作为一个部门引入一般均衡模型,结合结构路径分析法,解析再制造如何影响碳排放和经济发展,并量化评估再制造带来的碳减排效应和经济影响。结果表明,再制造能够减少对电力生产和供应、金属冶炼的需求,从而带动碳排放总量下降0.02%~0.31%,但造成GDP 0.003%~0.043%的小幅下降;地方再制造产业的发展能够通过区域间贸易影响其他地区的生产活动,并进一步带动其他地区的碳减排;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再制造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但未来劳动力价格上升也可能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梅英
文章以企业生产运行状态为基础,紧扣低碳这一核心价值,确定原材料供应、生产、排放等三个环节的低碳技术及其评估指标,建立制造业低碳指标体系。全方位反映制造业运行行的低碳化水平。
关键词:
低碳 能源 指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长彬 王海南 唐浩
碳排放权交易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率的减排手段,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与广泛应用。其实质是用市场机制解决或弱化资源配置中的价格扭曲,实现经济良性增长。在"中国制造"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当下,需要将碳排放权与碳汇林权价格的形成纳入同一体系,走碳交易与碳汇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中国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从而真正实现碳源控制。
关键词:
碳排放权 碳汇林权 价格形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焕勇 李宇航 韩云霞
文章研究了在消费者具有低碳偏好和政府征收碳税的条件下,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策略。通过建立消费者对新产品、翻新品、再造品的不同效用函数,得出消费者对3种产品的不同需求,并给出在考虑需求和政府征收碳税情形下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策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和政府征收碳税的同时,制造商同时生产3种产品进行的决策。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比选择非低碳产品的效用大,这使得消费者有低碳动机;制造商应利用产品的异质性来获得最大利润;消费者的低碳偏好使其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增加,征收碳税促使制造商多生产低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建中 张楠
制造业是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其产出比和能源消费比较大,产业体系能源消费强度主要受制于制造业的影响,因而制造业低碳发展是实现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政府推力、市场拉力、技术驱动力构成了制造业低碳转型的三重合力,因而实现转型的路径方法也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激励与规制改革、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和交易平台并构建其推广体系、完善产业低碳发展的服务体系等工作,实现有效驱动。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制造业 转型发展 黑龙江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选取中国2012—2021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两条路径影响制造业低碳转型;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碳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低碳转型 产业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唐静 余乐芬 杨爽
本文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使用1991—2012年的数据样本来拟合相关变量对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平稳、协整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最后得到长期均衡的回归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所以,由于制造业能源消耗结构问题,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短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长远来看,低碳经济的减排机制,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形成及提升。鉴于此,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制造业国际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雅璐
低碳经济背景下,通过对我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和生产效率现状分析,探究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和出路;指出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来改变生产效率低下、能耗严重的问题,走一条低消耗、低成本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制造业 低消耗 低成本 低碳排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帅民
选取中国2012—2021年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制造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制造业低碳转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低碳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两条路径影响制造业低碳转型;地方政府创新竞争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低碳转型的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地方政府经济竞争发挥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低碳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产业升级、完善地方政府考核体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低碳转型 产业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唐静 余乐芬 杨爽
本文在分析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低碳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使用1991—2012年的数据样本来拟合相关变量对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贡献程度,运用逐步回归、平稳、协整检验和异方差检验,最后得到长期均衡的回归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之间呈负相关。所以,由于制造业能源消耗结构问题,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在短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长远来看,低碳经济的减排机制,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形成及提升。鉴于此,基于低碳经济的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从政府层面可提供低碳制度规范、改进低碳激励政策并加强国际低碳交流与合作;从企业层面需增强低碳经营观念、发展低碳技术创新、推行绿色低碳营销以及重视相关人才培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唐德才 仲凤霞 沈子琦
在吸收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能源环境、碳排放方面11个关键指标的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评价模型,并选取2006-2010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的低碳经济发展总体欠佳,且各行业发展不平衡。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制造业 因子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婷婷 唐晓华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选择。文章通过选取我国制造业30个行业为决策单元,对2008~2012年间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有效性处理,并运用两种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各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考察并分析各行业的能效差异。结论显示我国制造业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偏低,个别行业投入冗余值过高,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制造业能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闫成钢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下,要想确保我国装备制造业稳定持续地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企业就必须积极创新应用绿色低碳环保技术,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特点合理制定低碳经济战略,优化改善企业绿色生产供应链,降低各个工作环节的能源损耗,并且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污染物,影响到经济与生态环保的和谐发展。国家政府部门则要科学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督促相关企业要严格按照制度操作,优化改良内部能源结构,全面提高各项资源利用率。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装备制造业 实践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