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3)
2023(7805)
2022(6699)
2021(6297)
2020(5228)
2019(11881)
2018(11624)
2017(22805)
2016(12575)
2015(13740)
2014(13702)
2013(13302)
2012(12077)
2011(10995)
2010(11522)
2009(10943)
2008(10582)
2007(9304)
2006(8304)
2005(7455)
作者
(34698)
(28727)
(28489)
(27372)
(18580)
(13500)
(13129)
(11246)
(10743)
(10524)
(9692)
(9602)
(9230)
(9150)
(9078)
(8809)
(8453)
(8358)
(8352)
(8208)
(7123)
(7114)
(7030)
(6704)
(6582)
(6440)
(6276)
(6273)
(5755)
(5708)
学科
(48336)
经济(48286)
管理(38231)
(36344)
(30896)
企业(30896)
方法(22209)
数学(19735)
数学方法(19262)
(13244)
(12767)
中国(12282)
(10490)
业经(10202)
(9822)
(9284)
贸易(9280)
(9061)
(8888)
理论(8620)
(8426)
供销(8414)
(8203)
银行(8195)
农业(8175)
地方(8175)
(7999)
金融(7999)
(7902)
(7818)
机构
学院(173003)
大学(170867)
(70015)
经济(68462)
管理(67757)
研究(59195)
理学(58352)
理学院(57699)
管理学(56391)
管理学院(56056)
中国(45707)
(35806)
科学(35605)
(33809)
(29632)
中心(27329)
研究所(26854)
(26594)
财经(25981)
(25580)
(24129)
师范(23947)
(23516)
业大(23201)
北京(22879)
(21920)
(20901)
经济学(20416)
农业(19903)
师范大学(19113)
基金
项目(113825)
科学(91001)
研究(84268)
基金(82904)
(71891)
国家(71309)
科学基金(61616)
社会(52632)
社会科(49903)
社会科学(49895)
(44302)
基金项目(42152)
自然(40602)
教育(39915)
自然科(39684)
自然科学(39679)
自然科学基金(38970)
(38022)
资助(35257)
编号(34964)
成果(29170)
重点(25929)
(25302)
课题(24669)
(24581)
(23569)
创新(21872)
教育部(21810)
项目编号(21680)
科研(21679)
期刊
(77140)
经济(77140)
研究(52383)
中国(33041)
管理(25787)
(24758)
(22854)
科学(22831)
学报(22608)
教育(22313)
(18144)
金融(18144)
大学(17624)
学学(16388)
技术(16031)
农业(15820)
经济研究(13019)
业经(12772)
财经(11817)
(10097)
统计(9851)
问题(9421)
(9155)
(9142)
(8785)
国际(8438)
技术经济(8399)
决策(8308)
现代(7956)
世界(7786)
共检索到260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凌永辉  刘志彪  
中国基于出口导向战略的全球价值链依附性嵌入模式是在国内供给和需求"双弱"背景下的理性选择,但这却造成了内需和出口之间的结构性背离,从而导致本土企业被锁定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化解这种结构性背离的关键机制,是以动态比较优势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即依靠强大的国内有效需求建立起"以我为主"的全球化产业分工组织机制。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拥有自生能力、强调动态竞争、重视大国优势和较长的产业链延伸四个方面。中国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需要从微观层面培育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从中观层面维护产业平等竞争,从宏观层面优化政府的经济治理体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会清  翟孝强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桂梅  赵忠秀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代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离不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大背景。20国集团(G20)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简称为E11)是新兴经济体的重要代表。通过对OECD和WTO附加值贸易库的数据整合分析发现:E11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不断加深,并呈现出后向价值链和前向价值链两种分工参与模式;从贸易总量上看,E11各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国际贸易地位和利益在不断提升;从行业利益结构上看,E11各国可归纳为四种价值链分工的行业嵌入模式,而且各国行业贸易利益和贸易地位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特点;总体上看,E11在行业竞争上还停留在初级要素的利用阶段,其未来贸易利益的获取还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厚双  盛新宇  
作为典型制造强国,德国经验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显著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指标工具,对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问题进行探究。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较低,分工地位不高,产业处在价值链下游加工制造环节;相对参与度较高的行业,价值链分工地位同样偏低,并愈发靠近加工制造环节。但价值链分工的结果却不同,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后,单位增加值创造能力强,制造业总体及大多数行业保持高竞争力,产业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德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特征与德国专注于制造分工、德国老牌工业强国基础支撑的高端制造模式、大批量定制模式以及不断优化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德国经验,发挥好已有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价值增值,实现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与加工制造环节的高端化,促进本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志芳  
中国对美国出口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但虚高的贸易量不仅没有使中国利益分配得到增长,而由此引发的汇率摩擦、贸易摩擦纷争此起彼伏。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Koopman(2014)出口分解技术研究了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背后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日益增长的中间品贸易是中美贸易摩擦根源所在。我国政府应在关注零部件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同时,积极提升国内企业零部件产品的自主生产能力,提升劳动力成本领先之外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傅强  魏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深化主导了本轮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根据产品价值增值特性组织全球生产,促使产业转移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应沿着全球价值链阶梯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转移方式和价值链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戴岭  潘安  
随着全球价值链(GVC)分工体系日益完善,中国与欧盟深度参与GVC分工并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冲击以及气候危机,中欧深化合作具有迫切需求,而中欧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需要在GVC分工体系下进行回顾。文章在总贸易核算框架与亚洲开发银行跨区域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抗毁性分析等方法,着重分析了2007~2019年间中欧增加值贸易关系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欧之间的增加值贸易规模不断增长,在GVC分工体系中的相互依赖性明显;中欧在传统贸易网络中的联系最为紧密,但在复杂GVC网络中主要通过美国作为中介相联系;在传统贸易网络中,中德保持合作并坚持贸易自由化能有效降低GVC分工中的“断链”风险,但在复杂GVC网络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文章提出了在后疫情时代深化中欧贸易关系以及通过GVC分工构建中欧数字合作伙伴、绿色伙伴等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丹萍  杨小钢  
本文基于2007~2021年的ADB-MRIO数据库系统考察了人工智能、中间产品内向化对构建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人工智能在引致中间产品内向化的基础上,还能与其共同发挥内需主导型全球价值链构建效应。这一促进效应是通过提高出口中间品质量、延长生产步长以及促进产业集聚的机制实现的;(2)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便利化程度越高,中间产品内向化的价值链构建效应越强。同时对于不同技术密集度的行业,人工智能和中间产品内向化的构建效应亦是显著;(3)拓展分析发现国内服务要素投入能够赋能人工智能发挥“稳链”效应,技术势差能够助推中间产品内向化发挥“建链”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推进智能制造、探索中间产品国产化路径是培育“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体系的重要支柱。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盛斌  陈帅  
迅速发展的全球价值链改变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格局,塑造了国际竞争的新优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它要求传统的以边界措施和市场准入问题为核心的贸易政策向以边界内措施和规制融合为核心的第二代贸易政策转变,以实现公平竞争、消除深层经济扭曲和塑造良好的商业和法治环境。全球价值链也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升级方式,产业或部门间升级已经逐步转变为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工艺、产品、功能和价值链等多种形态的升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广义贸易政策需要在重新定义与考虑国家核心利益所在的前提下通过更精心的顶层设计为新时代的产业升级服务。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崇伯  
印尼政府近年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放在经济政策的重要位置上,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内需市场的发展,使内需成为支撑经济成长的主要支柱,也是印尼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预计未来10年私人消费将继续在印尼经济中起到关键作用。印尼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为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程惠芳   袁佳煜  
数字技术正在加速重塑全球价值链(GVC),以此为契机推动GVC分工向内需主导型转变,是畅通双循环、促进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辨析增加值来源识别数字技术渗透水平,研究了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可有效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分工,其作用机制在于激发国内需求、强化核心环节优势与降低贸易成本。第二,相对而言,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深化作用在国际分工参与水平高的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更大。第三,与外需主导型GVC分工相比,数字技术对内需主导型GVC分工的深化作用更大。以上结论对中国凭借数字技术优化国际分工模式、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重要启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文武  黄海蓉  袁佳煜  
本文基于价值环流特征识别内需主导型的全球价值链(GVC)分工深化程度,考察其对国际经济协动的影响。主要结论有:一是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分工将通过转换增加值创造的动力结构,为宏观经济带来独立于国外经济低迷的利益及滞后于国外经济繁荣的弊端,但利大于弊,可助力经济平稳运行;二是依靠外包中间品环节构建内需主导型GVC将抑制上述经济独立利益,尤其当向发达国家外包该环节时,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同时这也是发展中国家内需主导型GVC并不能使其独立于国外经济低迷的原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则相反;三是深化内需主导型GVC可通过增强内生增长动力的方式加速一国经济增长,进而弥补以上弊端,但该作用随着内需主导型GVC分工深化而递减。上述结论可为新发展格局下的经济维稳政策制定与风险防范提供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仕国  吴海英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不仅放大而且加快了商业周期冲击的国际传导。全球价值链的政策启示包括: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政府要创造友好高效的商务环境;尽量在多边层面削减关税;贸易政策应保持中性;应降低投资壁垒;政府引资政策的焦点应从较粗层次的产业深入到产业内具体的生产活动;政府应合力确保多边投资体系长期支持经济增长;应加强对国际投资者完成初始投资后的服务。贸易增加值核算的基本单位是国家价值链,包括众多生产单位。在用投入产出表核算贸易增加值时,对加工贸易实际情况以及数据运算处理的一些假设,可能影响贸易增加值测算精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文武  张海洋  詹淼华  
基于附加值贸易的引致原因识别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内需主导化水平,利用2000—2021年42国行业维度的面板数据研究其对产出波动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GVC分工有明显内需主导化趋势,该趋势在我国与发达国家间GVC分工以及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GVC分工中更为突出;第二,GVC分工内需主导化可显著抑制产出波动,这一作用发挥的渠道在于减少国外贸易保护、增强国内需求动力与提升生产效率;第三,在深度融入价值链时,上述产出波动抑制作用尤为明显,中国在全面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可借助GVC分工内需主导化而稳定经济;第四,推动与发达国家间GVC分工实现内需主导化能更有效地减少产出波动,同时,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相比,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GVC分工内需主导化的产出波动抑制作用更强。因此,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为契机加速GVC分工内需主导化进程,是提高经济稳定性的重要抓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要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农业的确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6年12月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2017年将要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将深层次的触及这次改革的关键性问题,那就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变革什么?如何变革?往哪变革?这是深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这关系农业的长远发展,在内容、路径和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尤其在我国农业资源有限和国际农业竞争压力下,必须守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