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3)
2023(2601)
2022(2197)
2021(2038)
2020(1721)
2019(3961)
2018(3971)
2017(6919)
2016(3912)
2015(4398)
2014(4295)
2013(4383)
2012(4141)
2011(4093)
2010(4048)
2009(3632)
2008(3515)
2007(3207)
2006(2989)
2005(2752)
作者
(14016)
(11592)
(11523)
(10767)
(7517)
(5657)
(5207)
(4602)
(4555)
(4104)
(4012)
(3978)
(3942)
(3843)
(3803)
(3711)
(3586)
(3563)
(3511)
(3428)
(3085)
(2976)
(2968)
(2820)
(2712)
(2692)
(2689)
(2519)
(2495)
(2483)
学科
(13785)
经济(13762)
管理(11522)
(9887)
(9276)
企业(9276)
(6538)
方法(6413)
数学(4950)
数学方法(4814)
理论(3920)
技术(3866)
中国(3646)
业经(3400)
教学(3237)
(3198)
(2978)
(2968)
(2889)
教育(2876)
技术管理(2813)
(2692)
(2619)
(2490)
贸易(2488)
(2431)
经营(2104)
计划(2048)
农业(2021)
科学(2009)
机构
大学(62337)
学院(58313)
研究(24814)
管理(20396)
(20352)
经济(19837)
科学(17562)
理学(17429)
理学院(17162)
中国(16908)
管理学(16680)
管理学院(16606)
(14539)
(14485)
(13999)
研究所(12952)
农业(11910)
业大(11235)
中心(10779)
(9826)
(9480)
师范(9265)
北京(9088)
(8940)
(8776)
(8291)
(7861)
教育(7821)
技术(7757)
师范大学(7724)
基金
项目(41154)
科学(32030)
基金(29950)
(28490)
国家(28267)
研究(26853)
科学基金(22926)
自然(16723)
自然科(16365)
自然科学(16355)
自然科学基金(16092)
(15670)
社会(15649)
基金项目(15456)
社会科(14736)
社会科学(14731)
(14708)
教育(13085)
资助(12633)
编号(10627)
重点(9855)
成果(9723)
计划(9288)
(9009)
(8766)
(8642)
科技(8423)
科研(8359)
创新(8220)
课题(7803)
期刊
(22151)
经济(22151)
研究(17425)
中国(16002)
学报(14978)
(12683)
科学(12637)
教育(10941)
大学(10495)
学学(9794)
管理(8782)
农业(8656)
(6364)
图书(4962)
(4935)
技术(4624)
业大(4435)
(4193)
金融(4193)
情报(3809)
农业大学(3768)
经济研究(3729)
科技(3626)
财经(3590)
(3498)
书馆(3269)
图书馆(3269)
(3174)
理论(2966)
林业(2833)
共检索到92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秀艳  
内隐学习是指无意识、自动化地获得知识的过程,具有自动性、抽象性、理解性、抗干扰性和高选择力、高潜力、高效性等特征;而缄默知识是指那些通常靠自己获得的,无法言传的知识,具有不可言传,不能加以反思和批判以及程序性、实用性等特征。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健  
本文从论述默会知识论对于学习研究的哲学价值开始,探讨了哲学、人类学和心理学对默会知识及获得机制的认识,在反思默会知识显性化的观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学徒制、认知学徒制和实践共同体等学习组织模式对于默会知识生成和内隐学习的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梅  
教师的缄默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教师只有认清了自身的缄默知识对学生的制约所在,才能理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卢尚建  
在教学中存在着大量不容忽视的缄默知识,它来源于实际的教学、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具有片断性、离散性、情境性等特征。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存在两种功能,一是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的正向功能,二是阻碍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和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负向功能。研究缄默知识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更新教学中的传统知识观念,使教学中缄默知识显性化,在实践中形成和应用缄默知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诚  吴晨生  
缄默知识在情报研究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缄默知识的角度研究了情报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分析情报研究过程、情报人才所应具备的能力,探索了缄默知识与情报研究的关系,阐述了缄默知识对情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情报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友坤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智慧本质上是一种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具有文化性、层次性、不可言传性、非逻辑性、非公共性和情境性等特征,实现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成为新入职教师实践智慧习得的关键。通过有效实施师徒制,切实提高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效性,转识为智,优化校内文化,建立实践共同体,可帮助新入职教师共享共创实践智慧,实现专业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晓智  陈柳钦  
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产业集群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而产业集群有利于缄默知识的传播和扩散从而促进技术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利军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持续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根源就在于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竞争耦合下的就业能力竞争演进。后现代社会,就业能力的开发呈现出从单纯基于显性知识的开发进化到显性知识加缄默知识的复合开发时代,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开发则日益成为成败的关键。而当下我国高校大学生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及其开发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本文结合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特性,提出开发大学生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策略,包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促进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学习;开发隐性课程,构建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开发的情景;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缄默知识层面就业能力的持续训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晓义  
缄默知识是近年来国外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并据此对职业能力开发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志平  周德义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缄默知识作为教师知识中的一类,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缄默知识的内涵入手,探索它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并试从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群体专业化两个角度,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促进教师自身及群体的发展,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文良  陈明英  米云林  熊文俊  
体验是课堂条件下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机制,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学生活动体验中得到的大量的是缄默知识,根植缄默知识促进学生深度体验,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值得尝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主要举措如:在学生缄默知识分析活动中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缄默知识知晓活动中强化学生体验意识;在基于缄默知识的核心问题解决活动中丰富学生体验;在缄默知识显性化活动中深化学生体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发明  宋雅静  
运用小世界网络的构建方式描述了缄默知识在创意产业集群网络中的共享和转移行为,建构了以集群成员为网络节点的缄默知识共享和转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中各成员交流对象的数量与缄默知识共享和转移周期长短成反比,速度与集群成员的接受能力相关,接受能力越强,集群网络的平均度越大,也就是说成员接触交流越广泛,这样缄默知识共享与转移的速度就越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萌  
缄默知识在教师教育中起着制约性作用,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传递缄默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师徒制,而"影子培训"恰恰就是师徒制在教师教育培训当中的体现。因此,影子培训的实效性与缄默知识的显性化密不可分,影子培训的实施必须充分重视缄默知识,必须在缄默知识理论指导下进行,两者只有相互推动、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教师培训的整体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芳  
缄默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对教师个人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的校本培训实践中存在着忽视教师缄默知识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教师培训动力不足,自主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校本培训实效不强的原因之一。校本培训中可以通过倡导"反思性实践"培训理念,构建教师学习型组织,改进培训方法,完善校本培训内容等措施进行改进,从而促进缄默知识的丰富和完善,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立群  
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德育教学活动,这极大地影响了德育改革和德育教学的质量。至此,教育学术界未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本文试图从缄默知识论的视角出发,尝试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德育认识根源,并由此反思我国现行的德育教学模式,提出未来德育教学改革具有可行性的些许设想,从而,能够开阔德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视野,进一步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