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05)
2023(15479)
2022(13186)
2021(11960)
2020(10118)
2019(23184)
2018(22610)
2017(43769)
2016(23156)
2015(26073)
2014(25678)
2013(25460)
2012(23604)
2011(21268)
2010(21434)
2009(19950)
2008(19351)
2007(16805)
2006(14902)
2005(13499)
作者
(64831)
(54893)
(54553)
(51972)
(34846)
(26304)
(24733)
(21158)
(20855)
(19405)
(18714)
(18320)
(17558)
(17350)
(16968)
(16896)
(16002)
(15732)
(15604)
(15525)
(13563)
(13144)
(13139)
(12447)
(12391)
(12208)
(11995)
(11496)
(11031)
(10546)
学科
(120239)
经济(120103)
管理(72046)
(65018)
(53306)
企业(53306)
方法(50533)
数学(45117)
数学方法(44663)
(29260)
地方(26820)
(26693)
中国(26194)
(25170)
贸易(25153)
(24324)
业经(22867)
(21861)
(19700)
农业(18014)
(17536)
财务(17489)
财务管理(17449)
环境(16669)
(16483)
金融(16478)
企业财务(16474)
(16048)
地方经济(15822)
(15688)
机构
大学(335437)
学院(335339)
(156376)
经济(153679)
管理(129977)
理学(112504)
研究(112352)
理学院(111349)
管理学(109568)
管理学院(108945)
中国(85377)
(72530)
(68025)
科学(62997)
财经(57579)
(54457)
(52265)
中心(51451)
经济学(50540)
(49187)
研究所(48762)
(48370)
经济学院(45520)
业大(45264)
财经大学(42770)
北京(42184)
(40999)
(40167)
师范(39802)
(38446)
基金
项目(225030)
科学(179636)
基金(168056)
研究(164403)
(145377)
国家(144297)
科学基金(125525)
社会(110088)
社会科(104658)
社会科学(104640)
基金项目(88448)
(85336)
自然(79545)
自然科(77691)
自然科学(77674)
自然科学基金(76297)
教育(75338)
(71496)
资助(68965)
编号(63615)
(51520)
成果(50975)
重点(50668)
(48670)
国家社会(47205)
(46752)
(45553)
教育部(45397)
人文(44185)
创新(43971)
期刊
(171333)
经济(171333)
研究(102758)
中国(61521)
(57487)
管理(50168)
学报(46950)
科学(44869)
(43258)
大学(37429)
学学(35948)
(32624)
金融(32624)
财经(29994)
技术(29479)
经济研究(29467)
农业(28862)
教育(26206)
(25799)
业经(24836)
问题(23165)
(22126)
国际(18872)
技术经济(17673)
统计(17626)
世界(16272)
(15939)
(15433)
商业(15393)
理论(15023)
共检索到503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海波  陈健生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基于2011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省域平衡面板数据,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评估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并进一步利用2011年1月—2019年6月共102个月的省域样本数据,考察了四川自贸区的设立对四川地区的对外贸易经济指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在自贸区设立前的四川地区经济增长路径;四川自贸区设立显著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四川地区的实际GDP平均每季度增加129.42亿元,季均溢出效应达到1.36%;通过安慰剂检验和排序检验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四川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四川自贸区设立对进出口总额月均提升效应达30.3%,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为此,内陆自贸区建设应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促进要素自由流动,降低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发展的经济集聚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平  李宏伟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经济区规划的政策实验,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组成城市两个方面评估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经济区政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但政策效应存在波动;②经济区各个组成城市的政策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区政策对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③分城市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表明,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现状和政治背景,经济区中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按照经济区规划中设想的情况,尤其对于非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忽视行政区划所带来的政治壁垒的结果就是经济区政策的负向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启才  
本文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设立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利用合成控制法,实证研究了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对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态影响。估计结果显示,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吸引外资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政策效应随自贸试验区的平稳运营逐步上升。在201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到2015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期间,与没有自贸试验区政策相比较,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累积增加2847.9亿元,平均每年的溢出额为949.3亿元,年均溢出率约为20.9%;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流量累积增加1282.2亿元,平均每年的溢出额为427.4亿元,年均溢出率约为107.5%。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政策对FDI的促进作用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土地税收等优惠举措,东道国的外资服务水平和企业营商环境对外资更具有吸收力,这对中国其他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秉镰  吕程  
本文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月度面板数据,分别从货物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对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成立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通过对比自贸区挂牌成立前后各地区经济变量的实际值与合成控制地区经济变量的“反事实”估计值之差,评估自贸区设立的政策影响。同时结合四大自贸区各自的功能定位,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自贸区对经济指标的差异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大自贸区设立均对地区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正向影响,且不同自贸区的经济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特征。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丁焕峰  孙小哲  刘小勇  
区域一体化是中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有效途径,而扩容后新进地区能否获得更好的发展关乎区域未来进一步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现有文献鲜少关注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的定量增长影响,且对增长效应的驱动原因及其动态变化尚缺系统的解释框架。结合扩散——回流效应,文章认为市场联系与产业分工是区域扩容影响新进地区的增长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的重要渠道。以2008年珠三角城市群扩容为例,文章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对新进城市肇庆市与惠州市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扩容对新进城市的长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惠州市在扩容后短期内出现了负面效应。结合实际数据分析发现,惠州市短期出现负面效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扩容后要素和产品市场面临原位城市较大的回流冲击,且产业转移短期效果不佳引起。但从长期看,新进地区可从市场联系和产业分工两个层面获得扩容的外溢增长效应。为降低短期可能的负面效应,应树立区域经济思维,建立统一组织框架,以原位城市产业转移为主要抓手,协调推进市场共建共享与产业优化布局,实现地区整体共赢发展。文章研究识别了区域扩容对新进地区所带来增长效应的一般规律,为推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实践依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聂飞  
结合1992—2014年间中国与104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集,运用合成控制法对CAFTA战略的贸易创造效应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发现,在2005年CAFTA战略初步实施的影响下,中国对东盟国家净贸易效应均为正;分国别看,中国对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存在出口贸易创造效应,对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国存在进口贸易创造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CAFTA战略初步实施显著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持续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聂飞  
结合1992—2014年间中国与104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集,运用合成控制法对CAFTA战略的贸易创造效应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发现,在2005年CAFTA战略初步实施的影响下,中国对东盟国家净贸易效应均为正;分国别看,中国对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新加坡等国存在出口贸易创造效应,对印度尼西亚、老挝等国存在进口贸易创造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CAFTA战略初步实施显著延长了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创造效应持续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海波  陈健生  
西部内陆自贸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自贸区的建设迈向了试点探索新里程与区域新突破,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北到西南,将有力促进我国形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本文基于反事实思想,运用最新发展的回归控制法(HCW),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4个指标维度横向对比分析和评估了四川、重庆、陕西实施自贸区政策的影响效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变换控制组和变换试点地区实施时间的安慰剂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经济指标,自贸区政策对三个省份的影响呈现明显差异。相较未实施自贸区政策的地区,在考察期内所实证的12个自贸区经济指标中,仅对四川和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进出口水平、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陕西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产生了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四川、重庆、陕西三地自贸区政策正向促进效应并未充分释放,各地应结合自身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化自贸区政策设计,更加注重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改革试点,促进转型升级。既要考虑作为国家战略须具备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要求,又要兼顾自贸区地区的发展特性,在体现差异性的同时,注重自贸区政策创新与试点地区既有政策的协同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启才  
非参数合成控制法是一种新颖的政策评估方法,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案例,利用该方法实证研究了自贸政策的引资动态效应。非参数合成控制法的估计结果显示,2013-2015年间,自贸试验区政策让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存量累积增加2052.6亿元,平均每年的溢出额为684.2亿元,年均溢出率约为14.2%;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流量累积增加1330.6亿元,平均每年的溢出额为443.5亿,年均溢出率约为116.2%。上海自贸政策引资动态效应显示,外商在政策试点初期直接投资规模较小,在政策试点后期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大,外资对中国设立自贸试验区反应谨慎。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政策对地区吸引外资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实证结论具有稳健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经国  周灵灵  邹恒甫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这一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进一步下降。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因此,不能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应加快转变特区的发展方式,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经国  周灵灵  邹恒甫  
本文基于合成控制法,以反事实分析的方式探讨了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结果表明,经济特区的设立可以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对称性。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特区设立伊始,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为明显,到了90年代这一效应有所减弱,2000年后进一步下降。后设的经济特区会呈现出某种"后发劣势"。就地区而言,在东部省份设立经济特区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大,中西部地区收效不明显。因此,不能过于依赖经济特区来拉动经济增长,现阶段应加快转变特区的发展方式,通过动态管理、分类指导强化约束和倒逼机制,优化人力资本、金融等资源配置,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蔡一鸣  叶世雄  张乐洋  
中国内地21个自贸区承担的政策任务均可分为“成为对外开放高地”的共性任务和与各自地理位置相联系的特定任务。针对广东自贸区的特定政策任务,文章基于2005—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促进粤港货物贸易联系”这一政策目标的效果。实证结果发现,广东自贸区的成立导致了广东省对港出口占比的持续减少,这意味着广东省商品出口对香港依赖程度的显著下降,粤港贸易联系并没有加深。基于世界贸易组织所提供的“直接贸易成本”的分析框架和粤港贸易中的特征事实,文章对这个令人意外的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个关于“追赶与替代”的经济学解释:广东自贸区的持续建设、制度创新及其向全省的复制推广,推动了广东省在跨境贸易便利化和国际航运效率等方面的快速进步,缩小了与香港之间的差距,导致广东省出口企业选择“直接出口”的贸易成本显著下降了,于是广东省出口中原本需要借助香港转口的一个较大部分,被“直接出口”替代了。粤港贸易联系的“弱化”,说明粤港之间“前店后厂”的传统合作模式,随着广东省经济改革的快速推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粤港之间的合作路径和重心正在转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太明  
本文基于1978年末中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准自然实验,首次使用合成控制法定量评估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合成控制法通过对多个控制对象加权以模拟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执行前后的情形,比传统方法更科学地测度改革开放的政策效果。改革开放的增长效应使中国1978年以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提高6.69个百分点。经由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和双重差分法的多维定量结果客观证实了上述结论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促进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渠道,人力资本水平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本文首次从定量意义上佐证了改革开放创造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学术观点,也为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定量依据和经验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郎丽华  冯雪  
自贸试验区作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设立之初便备受关注,但关于自贸试验区对经济平稳增长的影响尚缺考证。基于此,本文采用2010--2017年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出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率,再利用双重差分法衡量自贸试验区对经济平稳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设立自贸试验区能够减小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率,从而抑制经济的下滑态势,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且这一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第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三,沿海自贸试验区与内陆自贸试验区相比,对地区经济平稳增长的贡献度更高,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释放存在空间差异性。此项研究正面验证了国家设立自贸试验区的经济意义与政策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丁俊菘  孟维福  汪青  
运用合成控制法,选取1994—2016年中国24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详细考察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区域一体化政策效果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并且这种促进作用有不断加速的趋势,在进行了一系列安慰剂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②区域一体化政策效果存在地区差异,一体化建设对于外围城市的促进作用更大,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外溢效应”大于“虹吸效应”;③依据距中心城市直线距离的远近将外围城市划分为三个圈层,随着距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外部效应的影响逐渐减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