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9)
- 2023(10704)
- 2022(9058)
- 2021(8314)
- 2020(6961)
- 2019(16358)
- 2018(16012)
- 2017(30366)
- 2016(16614)
- 2015(19073)
- 2014(19241)
- 2013(19002)
- 2012(18239)
- 2011(16624)
- 2010(16645)
- 2009(15507)
- 2008(15655)
- 2007(14581)
- 2006(12750)
- 2005(11179)
- 学科
- 济(70740)
- 经济(70668)
- 管理(42254)
- 业(39542)
- 方法(31477)
- 企(30482)
- 企业(30482)
- 数学(27216)
- 数学方法(26926)
- 贸(21814)
- 贸易(21802)
- 农(21491)
- 易(21100)
- 中国(19405)
- 地方(17892)
- 财(17242)
- 学(16084)
- 业经(14941)
- 农业(14051)
- 制(12772)
- 和(10868)
- 理论(10718)
- 环境(10576)
- 融(10476)
- 金融(10472)
- 银(10185)
- 银行(10141)
- 务(10081)
- 财务(10048)
- 财务管理(10012)
- 机构
- 大学(243862)
- 学院(243801)
- 济(99527)
- 经济(97338)
- 研究(89469)
- 管理(85299)
- 理学(72265)
- 理学院(71354)
- 管理学(69946)
- 管理学院(69497)
- 中国(65822)
- 科学(56618)
- 京(52711)
- 农(49108)
- 所(47270)
- 财(44948)
- 研究所(42948)
- 中心(40669)
- 业大(39867)
- 农业(39102)
- 江(38880)
- 财经(35142)
- 北京(33326)
- 范(32840)
- 院(32743)
- 师范(32418)
- 经(31851)
- 经济学(30960)
- 州(30696)
- 省(28282)
- 基金
- 项目(160757)
- 科学(122926)
- 研究(115888)
- 基金(112698)
- 家(100666)
- 国家(99828)
- 科学基金(81885)
- 社会(70511)
- 社会科(66555)
- 社会科学(66532)
- 省(63493)
- 基金项目(59165)
- 划(54518)
- 教育(53525)
- 自然(53136)
- 自然科(51745)
- 自然科学(51723)
- 自然科学基金(50743)
- 编号(47785)
- 资助(46868)
- 成果(39634)
- 重点(37697)
- 发(36516)
- 部(35437)
- 课题(34510)
- 创(32883)
- 科研(31485)
- 创新(30863)
- 计划(30574)
- 大学(29879)
- 期刊
- 济(111857)
- 经济(111857)
- 研究(71932)
- 中国(50670)
- 农(45309)
- 学报(44776)
- 科学(37528)
- 财(34725)
- 大学(33120)
- 学学(30989)
- 农业(30966)
- 管理(29405)
- 教育(28702)
- 融(21453)
- 金融(21453)
- 技术(20907)
- 业经(18748)
- 经济研究(18633)
- 贸(17658)
- 财经(17351)
- 业(16772)
- 问题(16297)
- 国际(15270)
- 经(15037)
- 版(12951)
- 图书(12888)
- 世界(12037)
- 技术经济(11450)
- 业大(11338)
- 商业(11207)
共检索到373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余川江 白佳琦
自由贸易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自由贸易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应向内陆自由贸易港升级。中国内陆自由贸易港应具有"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和"内陆港"的属性,需要构建多式联运的国际通道体系及其高效运营机制,形成内陆港协同开放体系,整合和拓展开放型经济功能区,打造营商环境最为便利和开放水平最高的内陆开放平台,"内陆枢纽港→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内陆改革开放示范区→内陆自由贸易港"是其可行的建设路径。当前中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整体处于从内陆枢纽港向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发展的初期阶段,要着力建成以国际陆上大通道为核心的对外综合交通物流网络,持续创新海关监管协同机制,重点突破开放型经济功能区的建设瓶颈,不断探索以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林桂军
运输成本是内陆地区发展最大的障碍,其次是远离中心大市场。地理位置的劣势迫使内陆地区只能选择替代沿海地区产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些障碍存在的情况下,只靠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难以完全克服内陆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本文认为,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必须与内陆物流港的建设相结合,完善内陆与沿海、内陆与地区中心市场、内陆与中心市场一体化建设和运输模式创新4个方面的主要任务。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不仅落后于我国沿海地区,而且同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也不乐观。因此,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仍然是一项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何杰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创新平台和试点前哨。2017年4月1日,重庆、四川、陕西三个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标志着国家在西部内陆地区正式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两年来,三个试验区在积极探索中取得良好成效。本文基于三地功能定位与主要试点任务,结合现阶段政策保障、协同开放、合作机制构建等情况,分析了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打造制度创新新高地、全面开放新平台、高质量发展新载体、国际营商环境新区域四个方面,对西部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提出了政策思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孙海波 陈健生
西部内陆自贸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自贸区的建设迈向了试点探索新里程与区域新突破,从沿海到内陆,从东北到西南,将有力促进我国形成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全方位和高水平区域开放新格局。本文基于反事实思想,运用最新发展的回归控制法(HCW),从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4个指标维度横向对比分析和评估了四川、重庆、陕西实施自贸区政策的影响效果,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变换控制组和变换试点地区实施时间的安慰剂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经济指标,自贸区政策对三个省份的影响呈现明显差异。相较未实施自贸区政策的地区,在考察期内所实证的12个自贸区经济指标中,仅对四川和陕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和进出口水平、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陕西地方财政收入水平产生了显著正向促进效应,且通过稳健性检验。上述研究结果也表明,四川、重庆、陕西三地自贸区政策正向促进效应并未充分释放,各地应结合自身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化自贸区政策设计,更加注重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改革试点,促进转型升级。既要考虑作为国家战略须具备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共性要求,又要兼顾自贸区地区的发展特性,在体现差异性的同时,注重自贸区政策创新与试点地区既有政策的协同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渝阳
我国是典型的大陆型国家,自由贸易港如何在广袤的内陆经济腹地落地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要素竞争的开放型经济平台,是新时期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重要突破口。我国现有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际上通行的自由贸易港(区)在本质上并不相同。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就是要立足新型国际分工模式,让我国中西部地区充分参与全球配置资源要素的竞争当中,带动内陆地区贸易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由此,文章还围绕铁路港和航空港提出内陆自由贸易港特色制度创新、支撑条件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内陆地区 全面立体开放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朱孟楠 陈冲 朱慧君
自贸区发展应在税收制度、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贸易监管和投融资管理等方面与国际高度开放贸易准则对接,形成改革引领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中国特色的自贸港应在以下几方面所有创新:扩大税收优惠政策,优化政府管理体制,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保证人员、金融、物流和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自由流动,做好配套的金融制度改革。
关键词:
自贸区 自贸港 厦门自由贸易港 一带一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晓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国务院《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部署,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佟家栋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的目标,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自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以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数量已经从1家增加到4家,然后增加到11家。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4年多后,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够深入、政策体系还不配套,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政策体系 自由贸易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波 张程程
2013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稳步推进,2015年4月国务院宣布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并且增加了广东、福建和天津三个自贸试验区。四大自贸试验区的出现,代表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也明确了我国对标国际先进经贸体制的决心。但是四大自贸试验区都处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不免使人产生一些误解:目前的自贸试验区就像是当年的沿海特区一样,通过实践(货物)贸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波 张程程
2013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的稳步推进,2015年4月国务院宣布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并且增加了广东、福建和天津三个自贸试验区。四大自贸试验区的出现,代表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也明确了我国对标国际先进经贸体制的决心。但是四大自贸试验区都处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不免使人产生一些误解:目前的自贸试验区就像是当年的沿海特区一样,通过实践(货物)贸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春杨 张佳睿 毛艳华
相较于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将是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佳、辐射能力更强的对外窗口。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过程中,推动部分现有自贸试验区向自由贸易港升级将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战略的重要实施途径。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五年多来,基本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进一步扩大开放为目的的金融服务制度、以服务市场为目标的政府管理制度,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改革创新与协调效率不高、风险管控能力有待提升和要素流动尚不通畅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突破相关障碍,是自贸试验区升级为自由贸易港的核心和关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邓富华 张永山 姜玉梅 霍伟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试验区")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变迁,瞄准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已探索形成不少全国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改革事项相对集中,参与部门呈多元化,改革成果各具特点。但是,参与主体认识受限、改革判定依据不足、部门之间协同欠佳以及专业人才较为匮乏等问题,制约着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为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自贸试验区要注重培育创新文化,把脉企业需求,按需下放管理权限,合理对标国际规则,突破法律痛点,强化部门协同,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深化改革创新 路径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曹晓路 王崇敏
根据中央"12号文"的统一部署安排,海南将建设第一个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存在外贸结构单一、旅游业附加值低、外资利用率低、金融业创新与开放度低等难点与困境。但海南也拥有天然的离岛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经济特区的改革创新经验以及中央的政策扶持等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基础条件。海南必须学习国际自由贸易港在贸易监管、营商环境、口岸通关、金融开放、财税政策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既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又要注重异化功能定位,夯实发展基础与超越政策优惠,补齐金融短板,鼓励金融开放与创新,实行差异化的财税政策,同时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在事权职能上的划分,构建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的综合管理机构。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国际经验 差异竞争 海南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齐文浩 宋长兴 蔡宏波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进程中,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示范与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厘清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这一对外开放政策对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对于统筹好开放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关系、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2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地区经济安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和由此产生的异质性现象。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地区经济安全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会因所处区位、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安全基础产生异质性,具体表现在沿海、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及经济安全基础较好地区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经济安全水平赋能效率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地区经济安全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矫正资源错配、促进经济集聚和优化营商环境等路径实现。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充分认识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同时,基于“从外部着眼,从内部着手”的基本原则,为加快提升地区经济安全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宇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并建成开放型经济格局。本文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显著提高企业实体投资率,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是融资约束缓解、金融化投资绝对收益水平下降、实体投资绝对风险水平下降。此外,本文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后企业金融化投资规模和投资倾向的变化,并对比了企业采取不同投资决策的财务业绩表现。本文在微观企业层面证明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及其路径,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