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3)
2023(14875)
2022(12819)
2021(11936)
2020(9920)
2019(22917)
2018(22862)
2017(44147)
2016(23909)
2015(27049)
2014(27217)
2013(26965)
2012(25230)
2011(22967)
2010(23586)
2009(21673)
2008(20992)
2007(18861)
2006(17082)
2005(15065)
作者
(69136)
(57531)
(57058)
(54495)
(36919)
(27380)
(26047)
(22495)
(21784)
(20807)
(19547)
(19456)
(18549)
(18472)
(17845)
(17729)
(17036)
(16663)
(16514)
(16339)
(14504)
(14141)
(13861)
(13254)
(12941)
(12917)
(12772)
(12652)
(11672)
(11203)
学科
(113150)
经济(113043)
管理(68854)
(63320)
(52504)
企业(52504)
方法(42560)
数学(36107)
数学方法(35694)
中国(28451)
地方(27656)
(27337)
(23682)
业经(23579)
(23030)
(18765)
贸易(18754)
(18500)
农业(18233)
(18091)
理论(16980)
(16898)
(16740)
环境(16318)
(16229)
金融(16228)
地方经济(15873)
(15745)
银行(15713)
(15101)
机构
大学(344571)
学院(343772)
(146749)
经济(143555)
管理(135949)
研究(121359)
理学(115969)
理学院(114672)
管理学(112966)
管理学院(112317)
中国(91025)
(74209)
科学(71464)
(66446)
(60496)
研究所(54648)
中心(54006)
财经(51972)
(51775)
(51299)
北京(47683)
业大(47535)
(47083)
(46261)
师范(45947)
(44227)
经济学(43649)
(41935)
农业(39588)
经济学院(38885)
基金
项目(224757)
科学(176352)
研究(169303)
基金(161402)
(138899)
国家(137719)
科学基金(118083)
社会(106036)
社会科(100424)
社会科学(100397)
(86848)
基金项目(85055)
教育(77219)
自然(74955)
自然科(73105)
自然科学(73092)
(72902)
自然科学基金(71759)
编号(70317)
资助(66823)
成果(58496)
重点(50067)
(49877)
(49250)
课题(48959)
(46007)
教育部(43061)
创新(42854)
国家社会(42794)
项目编号(42793)
期刊
(173204)
经济(173204)
研究(109793)
中国(68722)
管理(52454)
学报(48475)
(48449)
(46900)
科学(46861)
教育(40678)
大学(37276)
学学(34624)
(33489)
金融(33489)
农业(32494)
技术(31324)
经济研究(27434)
业经(26328)
财经(25543)
问题(22067)
(21947)
图书(19515)
(18242)
技术经济(18092)
国际(17453)
理论(17064)
现代(16577)
(16467)
世界(15988)
科技(15415)
共检索到530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段柯  
国际陆港的建设与发展打开了中国内陆经济腹地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成为世界各地货物资源进入中国内陆的便捷通道,也为中国内陆经济加快融入全球经济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本文构建了内陆经济腹地建设发展国际陆港的策略分析框架,并选择徐州市淮海国际陆港为典型案例,进而对内陆经济腹地建设发展国际陆港之情景进行了SWOT分析,并从区位定位、功能定位和产业确定的视角出发,详细论述了国际陆港建设发展的策略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志忠  胡文龙  
本文构建腹地次区域国际陆港发展战略的分析框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腹地次区域国际陆港建设进行了SWOT矩阵分析。基于地理位置差异和功能定位差异,本文将呼和浩特市发展战略确定为"远、中、近"相结合的进出口综合型国际陆港。呼和浩特市作为腹地次区域建设国际陆港的发展思路是:强化国际陆港次区域中心地位,配套完善陆港基础设施,补齐陆港功能短板,搭建高效管理服务平台,提高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志忠  胡文龙  
本文构建腹地次区域国际陆港发展战略的分析框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对腹地次区域国际陆港建设进行了SWOT矩阵分析。基于地理位置差异和功能定位差异,本文将呼和浩特市发展战略确定为"远、中、近"相结合的进出口综合型国际陆港。呼和浩特市作为腹地次区域建设国际陆港的发展思路是:强化国际陆港次区域中心地位,配套完善陆港基础设施,补齐陆港功能短板,搭建高效管理服务平台,提高通关效率和便利化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尤美虹   何美章   陶君成  
物流枢纽经济是依托交通和物流枢纽及产业平台发展的枢纽经济,《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给内陆物流枢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并处于内陆腹地,结合其国家中心城市、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的运行,研究其物流枢纽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更具有现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经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本文从“综合交通枢纽、贸易物流通道、供应链产业平台和枢纽经济运行协同”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发展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光宇   赵鹏军   何张源   张梦竹   封学军  
运用多种运输方式下的基础设施地理空间数据和OD流量大数据,识别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潜在腹地和真实腹地的空间格局,评价两类腹地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两类腹地的范围大致相同,腹地内部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2)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潜在腹地覆盖范围较广但竞争力不强,通道对于时间价值更高的货物更具吸引潜力;(3)西部陆海新通道主要港口的真实腹地覆盖范围在运输方式间存在显著差异,公路腹地与港口邻近而铁路腹地与港口分离;(4)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运输服务水平是影响两类腹地匹配关系的重要因素,大能力运输通道匮乏导致广西和通道西侧的运输供给能力较弱,班列竞争力不足制约了川渝地区的通道运输份额。未来,应提高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供需匹配针对性,拓展建设中缅印度洋新通道,以进一步保障我国海外战略性关键资源的供应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井国  钟昌标  
以宁波港为例,首先选取宁波、杭州、温州3个腹地城市进行分析,以集装箱吞吐量和直接腹地综合工业总产值两个指标来研究港口与腹地经济的关系。综合工业总产值是由这3个城市的工业总产值的加权和计算而得,权重由相对引力模型确定。实证分析表明,港口与腹地经济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它们互为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腹地经济的增长对港口的发展存在着不太明显的正向推动效应,而港口的发展则对腹地经济增长存在着很明显的正向拉动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港口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詹斌  肖庆  
分析了成都国际铁路港在建设内陆无水港时从体制机制、运营组织、信息平台、站点布局、监管通关和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的创新建设举措,指出该模式搭建了多式联运全链条运输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物流资源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站式通关。进而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引资力度,加快人才培养及引进,优化运输服务,注重开发主业副产品等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西荣  
内陆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策略刘西荣一、内陆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和特征1.所有制结构调整同沿海省区相比,目前内陆省区所有制结构方面的不足和缺陷十分明显。这些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1)国有经济比重仍然过大。(2)城乡集体经济产权关系模糊。(3)非公有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晓菲  韩增林  王荣成  
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是沿海-腹地系统良性发展的核心,在东北地区尤其如此。文章首先从资源、经济、就业及环境方面,利用相关分析、演变过程分析、弹性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了东北沿海经济带与腹地海陆产业联动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沿海经济带海洋产业与内陆腹地各产业的疏密度,进而探究海陆联动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与海陆产业链的构造,为东北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统筹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发展建议。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马映军  
亚欧大陆腹地化石能源与矿产资源巨量赋存,农业自然资源总量大且具特色,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自然资源板块。由次区域合作起步,亚洲大陆腹地将形成畅通的大流量商贸通道、安全的陆上能源与资源通道、东西双向开放的陆桥经济合作走廊、产业集群型的经济增长极与经济增长带。本文对于发展亚欧大陆腹地次区域合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郭建科  杨大海  
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双轮驱动成为新时期东北发展的两大内生力量。作为计划经济长期影响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历史上形成了偏向内陆的经济布局,加上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等原因,使整个区域结构调整和一体化发展面临难题。以地级以上城市为基本单元,通过测算2002和2007年的东北地区城市流强度值,对城市流的动态变化进行空间分析,从中总结东北各城市空间联系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揭示辽宁沿海城市与内陆腹地城市间的空间联系现状,探讨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海陆互动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海陆互动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敏  李剑  蒋苗苗  
资本流和物流作为海港对间接腹地经济作用的载体,可以根据其作用路径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尝试性地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海港资本作用枢纽—物流园区、支线港和无水港对间接腹地经济的影响,结合海港对作用枢纽的影响力算法,研究得出上海港通过资本路径对间接腹地生产总值的产出弹性为0.058 6。通过物流路径的系统动力学分析对SD流图进行描述,结合EviEwS软件设定各要素的数学方程,选择上海港进行仿真分析,并用历史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进一步对系统进行短期预测,结合预测的结果发现货物运输对间接腹地经济作用的弹性约为0.7。最后分别对上海港主要的吞吐货种进行系统仿真,发现集装箱和石油、天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波  朱传耿  车前进  
作为江苏省唯一海洋大港和江苏北部出海口的连云港港口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亚欧间重要的水陆中转港,中西部地区乃至中亚诸国最便捷的进出海口岸和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对国内、国际贸易运输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并以连云港港口为例探讨了港口经济腹地的空间范围从点到轴、从轴到面、从局部到纵深的带状空间层次变化规律及其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景敏  崔利刚  隋博文  
科学有效的成员企业合作既是港口—腹地供应链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之基,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特别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活力之源。基于既有文献、实地调研和协作系统理论,设计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研究假设及其测量变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这些因素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的影响路径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合作意愿、预期收益、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学习能力对港口—腹地供应链合作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组织结构>合作意愿>业务流程>学习能力>预期收益,其中组织结构对合作效率影响最大;合作意愿在预期收益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业务流程在组织结构和合作效率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前者的中介作用占比略大于后者。因此,港口—腹地供应链要通过增强成员企业的相互依赖程度、凝聚成员企业的联盟共识、促进成员企业的公平合作等途径,切实引导和增强港口—腹地供应链成员企业合作意愿;科学合理设定预期收益,平衡和增进经济收益、品牌效应及政策收益;持续优化组织结构,并向着有机型、竞合型、灵活型、开放型合作组织迈进;提升成员企业的响应速度、资产利用率,并加快商品(货物)在成员企业之间的流转速率,着力于港口—腹地供应链业务流程改进及再造;强化提升包括知识搜寻、内化吸收、创新创造等方面的综合学习能力,以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驱动整个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